胡斌,罗昕,张茜
摘要:根据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分析工科院校本科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实施中学生选题不合理、解决问题能力差、指导教师投入不足和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问题,从构建面向大学生的三个层次金字塔型结构的科研创新与工程实践体系、组建导师团队、双向互动选题、规范管理和成绩认定这五方面的提出应对措施,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本科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体系;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40-02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指出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内容。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其责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现代大学教学三要素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是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知识的综合教学过程,对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组织竞争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显著。[3-5]近年来随着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的全面实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实施中的问题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项活动质量的提升。因此,正确认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培养高等教育的地位,在实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应对措施,确保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质量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重大。
一、工科院校本科生课外创新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不合理,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科研训练的积极性不够。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选题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特长,而且要考虑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和具体实施条件,是师生互动的结果。目前我院大多数项目选题是由指导教师依据其承担的科研项目而定,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造成学生不愿意做,对指导教师的依赖比较严重,用心研究不够,实际投入到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到最后采取抄袭或虚拟数据等方式完成任务,导致大学生训练计划工作量过小或质量偏低等现象。
2.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由于高校本科生的持续扩招,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学习风气不正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扎实地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同时,学生对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也应付了事,甚至有的学生对网上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不加任何分析粘贴到研究报告中,研究报告或设计图纸质量不高,研究内容缺乏深度和新意,甚至自相矛盾,不知所云。
3.认真指导学生项目的教师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与教师的比例失调,有扎实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是学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其时间与精力非常有限,对于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的课外创新项目的指导工作,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科技创新项目指导坐等学生上门,主动指导不足等现象日益突出。
4.管理制度不规范,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尽管学校制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制度,但在实施细则方面却很不完善,从选题立项、中期检查、后期检查、成果演示、预答辩、评阅以及答辩等环节的成绩评定,没有明确的标准与考核指标;同时学校管理制度中针对学生和老师制定了学生成绩和教师工作量认定制度,由于相关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一直没有有效执行,且其奖励力度不够,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不足,项目执行质量缺少保证。
二、提高工科大学生课外创新项目实施质量的应对措施
1.建立了面向大学生的三个层次金字塔型结构的科研创新与工程实践体系,拓展和深化大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将课内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走上了规范化、系列化、规模化的道路,全面提升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科技创新活动骨干,选拔拔尖人才。
第一层,面向一年级大学生开设学科专业概论和科普性讲座。重点介绍学科专业发展方向、本学科教师科研项目、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成果、科技论文写作、知识产权保护等讲座,帮助学生明确专业方向,拓展专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兴趣。
第二层,面向二、三年级的大学生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训练“SRP”项目。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和个人兴趣爱好,积极申报项目,组成研究团队进入导师科研课题组参与项目的创新设计过程,学习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积累经验,培养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勤于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
第三层,面向四年级的大学生开展学科竞赛活动。选拔成绩优秀项目及其团队,进一步完善作品设计,加工制作和安装调试作品样机,实现作品功能的演示,提高其工作性能,及时总结凝练成果,以赛代练,培养团队成员工程实践、成果总结,展示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2.组建由老中青导师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老师组成的团队,利用教学名师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和优良师风,感染、教育引导年轻教师加快成长。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的交流会、研讨会,营造学术氛围,共享学术资源,促进团队成员整体水平的提高,为确保学生项目高效高质的指导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撑。
3.引导师生互动,科学选题,因材施教。选题是科研创新项目立项的关键,其好坏直接决定了项目实施的质量。在选题前,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结构等特点,主动了解学院各导师团队的科研方向及项目,在做好相关领域科研背景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主动与导师团队成员和互动交流,共同确定科技创新的题目,明确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方法。有效避免选题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4.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确保项目执行质量。笔者认为要特别注意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明确职能部门责任,项目的选题立项、中期检查、后期检查、成果演示、预答辩、评阅以及答辩等环节应由校院团委负责,科技处和教务处协助实施。(2)坚持自由申报、集中评议、择优立项的原则。(3)制定项目实施各环节具体量化的标准与考核指标,定期检查,严格执行。(4)项目结题鉴定遵循专家评阅推荐,项目组汇报答疑,专家组集中评议的程序。(5)组织优秀项目成果展示交流,并推荐参加更高一级的学科竞赛活动,扩大项目影响力。
5.全面落实学生成绩和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认定工作,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项目成绩的认定结果,对于合格以上的项目,由项目实施指导教师和学生就其教学工作量和学分提出认定申请,学院核实,教务处审验认定。
三、实施应用效果
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是新疆最早实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的工科院校,自2005年以来,实施完成校级以上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SRP”165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10余项,申报授权国家专利27项,发表论文65篇,制作的科技作品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中先后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18项,已成为石河子大学乃至全疆高校的标杆。
参考文献:
[1]吕东光.精英教育让创新人才永立时代潮头——大连理工大学创新教育领跑教育教学改革[N].光明日报,2009-06-18.
[2]程耿东,沈宏书,徐循等.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工教育研究,2002,(4):11-14.
[3]玛林,吴振宇.理工科课外科技创新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7,(5):86-87.
[4]孙丽霞,姜生元,李建永,张玉峰.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性改革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1,(8):32-34.
[5]陈晔,徐晨.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3):66-68.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12-037)。
作者简介:胡斌(1968-),男,教授,主要从事农机教学与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