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实训基地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2014-03-11 07:49蒋林华
职业·中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完善

蒋林华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高校人才培养质与量的矛盾日益凸显,其重点表现为课程设置宽泛,学生缺乏竞争能力;教学方式陈旧,学生综合素质不强;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层次不清晰。高技能人才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在人才结构上都存在着不足。这样的现状一方面导致了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如不经过企业再培训就不能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导致企业用人需求缺口巨大,阻碍了地方产业的发展。因此,公共实训基地如何发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作用,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零距离”用工,已成为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公共实训基地 完善 技能人才 培养体系

近年来,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十分重视,在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改革发展过程中,部分城市人社部门已探索并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实践证明,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不仅能解决当前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发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作用,解决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培养与需求不对接的问题。

努力构建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服务体系是近年来无锡市市委、市政府适应产业转型发展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人社部、省人社厅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无锡市把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全力以赴加以推进。自2008年年初投入建设以来,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已历时5年建设、4年运行,走出了一条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的道路。在建设与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面临着无师资、无生源、无企业订单培训的现状下,如何发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作用,弥补学校教育与企业用工“零距离”的不足要有所创新是我们面临的课题之一。近年来,为发挥在职业教育中的龙头与示范作用,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进行了以下探索与实践。

一、科学设置高技能人才实训项目

近年来,无锡市的新兴产业及先进制造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但我们认识到,要进一步推动无锡市产业的发展,就必须首先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在各类公共实训平台的建设中,按照立足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实训项目设置,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实地调研,全面听取社会各方对公共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在前期建成的现代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环保、汽车、职业素质训练、创业8大人才实训平台的基础上,注重传感网、集成电路测试封装、软件服务外包、三网融合、物联网和软件服务外包等人才培养公共平台的建设,吸引社会力量合作共建了18个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实训鉴定平台,拓宽了基地为全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培训与鉴定的领域。

近三年来,实训平台培训鉴定人数抽样调查情况见表1、表2。

表1 公共实训平台组织技能鉴定统计表

年份 2011年

(人次) 2012年

(人次) 2013年

(人次)

参加鉴定人数 13860 17464 18321

表2 公共实训平台组织技能培训统计表

年份 2011年

(人/天/次) 2012年

(人/天/次) 2013年

(人/天/次)

参加培训人数 142391 174834 185869

调查表明,公共实训平台组织技能培训及鉴定规模逐年提升,符合地方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训和鉴定需求。

二、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与运行模式

1.提供公益性技能人才实训鉴定服务

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原先由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建成的公共实训平台资源,直接为企业、院校及培训机构提供公益性无偿实训服务。该模式是针对不定期开展或实训量较少的实训项目,实训需求单位采取提前向公共实训基地预约的方式进行,即一旦企业或院校有实训需求,只要提前预约,即可为其统一安排实训时间和场地。具体是由企业或院校提出实训的内容、时间、人数、所需使用的设备等,由基地相关职能部门作统一安排,如能满足实训需求则双方签约,企业或院校自备师资、组织生源利用政府公共平台实训装备的先进性开展实训,这样充分体现了政府平台的公益性和开放性。

2.引入社会力量共建人才培养平台

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在实训装备、财政资金、配套政策、部门职能、服务平台五个方面优势突出,但在研发能力、市场能力方面短缺;社会力量在技术、管理、研发、团队、市场方面有经验和优势,但在资金投入、装备配置、公益开放方面短缺。因此,服务外包实训平台的建设可以用企业的“长”补基地的“短”,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提升基地的研发、运营软实力,促进基地硬件装备先进、高端优势的发挥。建成后的实训平台以社会力量负责运行(包括培训和生产业务)为主,基地面向全社会公益性开放为辅。由于企业对用工需求具有最敏锐的触觉,因此,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公共实训平台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强,服务范围更加广泛。

3.整合社会智力资源提升人才培养服务软实力

公共实训基地紧贴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用工实际需求,针对企业特定岗位的技术需求,集聚社会优秀智力资源,积极组织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院校的专家团队或合作单位的技术团队开发实训课题、专项职业能力标准和相关教材,弥补了职业院校在职业技能培养标准开发方面的不足,全面提升了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技能人才培养的软实力。

4.紧贴企业用工需求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公共实训基地在以培养产业急需技能人才为导向,依托企业或社会培训机构成熟的课程体系、师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结合公共实训基地场地与高端实训设备等有利条件,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企业或培训机构参与人才培养,致力于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无缝对接。我们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积极探索实训工厂式教育模式。依托企业设备投入或技术投入建设的实际生产线,积极推进落实生产与实训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全面实施以项目为导向的训练模式,通过把真实的项目和案例引入实训课程,让学员在实训中做真实的产业项目,在做真实项目中锻炼技能和素质。三是以促进就业为宗旨,与社会培训机构、企业、院校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招生、培训和就业一条龙的人才培养体系。四是开展订单式定向培养。与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式定向培训协议,为企业培养生产急需的技术工人。

近期,我们对用工企业和培训学员利用平台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满意度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图1、图2所示。

图1 企业满意度柱状图

图2 学员满意度柱状图

同时,我们对实训平台设备使用率调研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调查表明,企业和院校学员对利用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培训是满意度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认为此模式可以弥补院校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能够满足企业用工的实际需求。实训设备的使用率均能超过75%,保持着较高的使

用率。

实践证明,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已成为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重要环节,加强了基地与企业、育人与用人、学业与就业的联系,为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新了平台建设和教学模式,符合企业实际生产的用人需求,获得了企业和学员的高度认可,政府投入的实训资源设备保持了较高的使用率。

三、公共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是企业工学矛盾突出,送学积极性不高,影响基地先进实训装备优势的发挥。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虽对职工的岗前培训或提升培训有一定需求,但存在大部分企业领导不重视职工技能培训,或担心职工通过培训后,增加员工跳槽的资本,会造成部分人员流失;另一方面由于培训具有一定的周期,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相冲突,存在企业职工培训工学矛盾的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要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为解决企业工学矛盾创造条件,落实财政资金,建立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制度。

二是院校师资的技能水平跟不上公共实训基地先进装备技术水平,且课程设置与实训项目不衔接。从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行情况分析,部分高端实训装备使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院校师资在使用这些装备方面存在技能和经验的障碍,另一方面是院校的课程设置严重落后于公共实训基地的装备配置,院校的课程与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脱节比较严重。

因此,我们建议在主管部门的牵头组织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职业院校师资技能提升继续教育制度,分期分批参加公共实训基地师资培训班。

四、结论

在全国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已成为率先并且是唯一一家吸引社会力量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单位。建立在公益性基地上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得到了部、省、市领导的肯定,真正成为了实训工厂式的公共实训基地。基地倾力打造实训和鉴定两大核心功能,通过吸引社会优质资源合作共建实训平台、创建工学一体环境、推进课题标准研发、开展订单定向培训等方法,在全国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中率先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起到了引领与示范的作用,为地方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培养储备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为其他城市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徐瑾.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6).

(作者单位: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完善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资本项目开放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探讨
完善企业制度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