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志杰
摘 要:本文探讨在德育学分制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科学评价与人文教育结合,注重道德品质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强调依据德育学分结果分析学生道德发展规律,以不断改进德育工作。
关键词:中职生 德育学分制 评价体系 模式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问题。探索一条“多方构筑、共同参与”的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体制是职教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近年来,迁安职教中心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摸索出了“一个理念、双线教育、五项构建”的多元化、立体式德育学分制教育模式。一个理念即坚持“先学做人,学做合一”的育人方针,双线教育是指德育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训练,五项构建是指对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信念等五方面的构建,如下图所示。笔者以迁安职教中心为例,探索德育学分制在中职学校的教育实践。
图 迁安职教中心德育学分制构成体系
一、德育学分制的涵义
所谓德育学分制即将学生思想道德、品德操行、德育活动等内容制度化、具体化、课程化。德育学分制是在借鉴了我国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理论和方法上提出来的,它是以包括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和德育结果在内的行为素质为评价对象,以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塑造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德育量化管理制度。德育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融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载体于一体,并以学分的形式加以规范的学生德育管理体系。
中职学生的思维发展表现出典型的不成熟性,德育学分制辩证地看待学生行为的“是非”,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良好天性。 德育学分制打破了过去习惯采取的“模糊学”德育方法,将传统德育中学生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的创造,将教师主观的臆断提升为科学的评估,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自主、科学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二、德育学分制的评价体系构建
1.测评指标体系
道德学分制指标体系由基础分和附加分两项构成。每一个学生被赋予的德育基础分为100分,该分数主要由思想政治(40分)、纪律观念(30分)、道德品质(30分)等三部分组成。附加分主要指学生在参加团组活动、学校竞赛、文艺活动等方面表现优秀受到的奖励和表扬分,同时也包括学生因行为违反校规或有损他人受到的警戒负分。
2.测评实施的办法
德育是一项开放性系统工程,它受德育主体、德育受体、外部环境等要素的共同作用。构建德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德育学分制实施的关键。学校成立了以主管副校长、学生处、系部干事、班主任、学生干部等为主要构成的德育学分制测评实施小组。主管副校长任组长,主要从德育管理职责、资源分配、整改验收等过程来保障德育质量水平;学生处、系部干事主要从德育学分测量与分析、形式和手段的创新等方面,强化对德育质量的指导和监控;班主任、学生干部负责对照测评标准细则,实施完成本班学生的具体德育测评工作。
每天各班对德育测评结果进行一次直接信息采集。学生处每周进行汇集信息统计,并在每学期末开展专项统计分析,即根据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挖掘德育学分制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测评结果分四个等级,即优秀(90分以上),良好(75~89分),及格(60~74分),不及格(59分及以下)。学生德育总分两次不及格者将会面临警告处分,三次及以上不合格者将面临留校察看处分,甚至劝退处分。
三、德育学分制下道德要素的培养与构建
1.道德认知的建构
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形成既符合国家意志要求,又富有职教特色、利于学生成长的德育课程体系。迁安职中在德育课教学上,将课程分为必须、选修两类,必修课主要以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方案为指导;选修课则指汇编校规校纪的《德育手册》、第二法律讲堂等。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中职生思维特点,总结出了德育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团队合作训练等形式的好经验、好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以往“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
2.道德情感培养
道德情感基于一定的道德认知,更发生于某种人生观或现象感悟。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特定主题的手抄报比赛、猜谜语活动、母亲节主体活动、消夏晚会等文艺活动,成绩优秀的学生将会得到德育附加分值。手抄报比赛使学生表达了自己对美和人生的追求;母亲节主体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亲情温暖,表达了中职学生践诺责任、自立自强的情感;猜谜语、消夏晚会、歌咏比赛等有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3.道德意志的磨砺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达到道德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履行道德义务时克服困难阻碍的决心即为道德意志。学校与迁安市石梯子沟村共建德育基地合作项目,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参加果树剪枝、农机维修、基建改造等实践劳动活动。德育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检验我们通过整体构建的德育内容、创新模式是否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利于不断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4.道德行为的塑造
道德行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归属点。学校坚持以值周生活动为平台,以言行举止塑造为重点,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周生活动指某班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负责学校的接待引导、义务劳动、校园协理、学生管理等内容。校内接待引导锻炼了学生们正确地使用基本礼仪;参与校园美化建设增强了学生的价值文化认同感;维持学生就餐秩序培养了学生管理能力与责任意识。值周生活动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典型的经验总结,发挥了引导、实验和示范的作用。
5.道德信念的树立
道德信念的本质是对道德原则的积极或消极的笃信。大部分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都是学习不好或自制力不强的“问题生”,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卑逆反心理。为重树中职生的自信心,学校坚持开展以赏识教育为指导的“校园之星”评比活动——用放大镜找优点,实施阳光育人,凡有过助人为乐、自立自强等突出表现的学生均可被评为“校园之星”,并奖励一定的德育分。通过对校园之星经验总结发现,该活动不仅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而且使更多的学生提升了幸福感和成就感,其所释放出的“正能量”日益突显。
四、中职德育学分制的实践总结
1.德育测评更加系统化、标准化
德育学分制旨在通过设置分类明确的、可量化的参照标准,体现中职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表现,进而改进德育工作方式。通过量化等级评价直观地显示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稳定与不稳定性,切实做到了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指导,弥补了以往主要凭主观印象评价的不足。德育学分制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德育方法的灵活新颖和德育关系的互动民主,注重实施科学化人性教育。实践证明,德育学分制极大地提高了德育过程的系统效能,较好地解决了德育内容的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不强等问题。
2.提高了中职学生德育的自主性
德育学分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切实做到根据中职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为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充分的教育平台。多年的德育实践表明,加强学生对德育学分制的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德育过程力求主题鲜明、形式活泼,使德育活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德育考核评比保证让每一个学生看到了自我进步,并激励其提高自律道德水平,提高了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动性。
3.拉动了德育队伍整体合力的形成
德育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德育课、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班主任老师和分管教学工作的诸多部门教职工。德育学分制的教育模式不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还搭建了师生“零距离”沟通平台,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品质的闪光点,促进了师生之间的重新认识和价值重建。我们通过对德育学分制的总结探讨,推动教育工作者发现教育教学与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差距,提高了学校改进教育工作理念和方法的自觉性。这也为教师从不同角度介入德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进而更好地促使他们围绕德育目标发挥其聪明才智。由于德育过程的全员上阵,大家同心协力有力地拉动了各方面力量,形成了整体合力,为“全员德育”提供了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许振华.实行德育学分制和构建德育评价[J].职教论坛,2006(8).
[2]范树成.德育过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51/201001/xxgk_79005.html.
[4]田雷.关于职业院校德育学分制内涵与价值的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