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应激反应伦理问题探析

2014-03-11 06:28常运立
医学与社会 2014年3期
关键词:军人伦理战争

常运立 张 晨

第二军医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上海,200433

现代战争中高强度的心理杀伤造成了大量的战斗应激反应,因反应形式的复杂性和处理原则与方法的特殊,与之相伴诸多伦理分歧和伦理争议。近年来,随着国内学者对战斗应激反应研究的高度重视,对战斗应激反应和治疗给予明确的道德判定,已成为军事伦理和医学伦理所不容忽视的重要研究课题。

1 战斗应激反应是战争中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他方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的残酷性使得战斗应激反应相伴而生。战争通过杀戮达到作战目的的同时,对人的精神所施加的道德心理上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客观存在使士兵长时期处于神经和精神上的紧张状态,表现出一系列的应激心理与行为,或是激动与亢奋、暴虐与残忍、焦虑与胆怯。战斗应激反应是影响战斗精神和作战效能的重要因素,战斗应激反应造成的非战争减员,严重地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据美军报刊材料记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约100万人患有战斗紧张症,其中45万人因患精神病而退伍,占美军因伤病退伍人员总数的40%。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军队出现战斗心理异常反应现象高达30%[1]。美国军事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家阿雷尔对美军在战斗行为的总结中提到,有80%-90%的参战者具有明显的恐惧表现,其中有25%的人表现为呕吐,10%-20%的人表现为大小便失禁。而武器装备在使用中出现故障和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军人对战斗的恐惧感造成的[2]。

现代战争条件下战争形态的非线性转变,火力打击的远程精确化发展,心理攻击的全维化实施,导致战场环境日趋复杂,致使官兵产生战斗应激反应的应激源强度成倍增长。由战斗应激反应导致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而造成的部队精神减员正呈日益增多的趋势。甚至有军事家预言今后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解决战斗应激反应问题的能力[3]。

2 战斗应激反应的伦理问题与道德争议

2.1 逃避作战应激反应的道德评判

军事伦理和军人伦理将刚毅、勇敢、顽强、果断作为军人崇高的道德品质,勇敢是军人最可贵的品德,军人在战场上经历的是生与死的较量,面对死亡威胁军人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念、正确的抉择,而这一切的获得又都建立在军人勇敢的基础之上。克劳塞维茨明确指出“对军人来说,从辎重手和鼓手直到统帅,胆量都是最可贵的品德,它好比是使武器锋利发光的真正的钢。”然而,战斗应激反应将部分军人构筑的这一道德理想瞬间击溃。踏上战场时的紧张、胆怯、焦虑、不安使其不能自控,表现为语言能力丧失、视觉听觉受伤。以色列心理学家Ben Shalit在描述其首次踏入战场时的心理体验时说:“我瘫在那里,眼睛凝视着曳光弹,仿佛所有的子弹都集中向我发射。我没有能力去想,也没有能力去做。我在这里又能做些什么,我感到越来越紧张,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4]”。在应激心理的主导下部分人出现明显或间接的退避战斗行为,表现为拒绝战斗、诈病、自我伤害、酒精或药物依赖。对军人出现的上述现象,如何进行道德评判是将其简单归结为缺失战斗品质、缺乏战斗意志,进行道德批判;还是视其为一种正常心理反应,听之任之。

2.2 不良应激行为的道德规诫

战场上的本能应激反应往往很容易冲破薄弱的道德防线,引发不良的应激行为,包括:杀死战俘、平民或动物,掠夺、抢劫、强暴等。以屠杀为例,由奋力杀敌到肆意杀戮也许只是瞬间的转换,战斗应激无疑是这一转换的催化剂[5]。美军的马歇尔曾讲述在两次拼刺刀的战斗中,美国士兵不留活口,连牲畜也杀光,事后他们感到耻辱而不承认有此事。这类行为违背了国际战争法,特别是对于战俘与平民的杀戮,已违背了《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和《关于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战争开启了一台杀戮的机器,而这台机器一旦运行就容易失去掌控,难以使其顺应个体意愿想停就停;如果不看到战争的这一属性,而一味地对战争中的厮杀枉驾指责,则是不近人情的道德正直。这类行为的发生与应激相关,如果以俗世的道德进行评判,对于应激反应者不公。但是如为开脱罪责,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于战争或战争中行为的正当性将缺失应有的评判,其后果将是更可怕的。这是因为在战争中,这种行为的发生是故意而为之还是应激所致,有时难以分辨。

2.3 战斗应激反应的防控与治疗伦理

战斗应激反应作为一种生理、心理、行为反应,需要进行合理的防控与治疗。治疗必然与伦理关涉。与战斗应激反应相关的医学伦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尊重患者的权益隐私、如何对患者实施公正的救治、如何平衡军事需求与个体需求之间的关系。对于战斗应激反应应坚持哪些医学伦理原则。生命伦理学倡导的尊重、有益、不伤害、公正4原则已难以化解在实践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与伦理冲突。因为“境遇决定实情”,战争这一特殊境遇使平时所面临的道德场景发生了根本变化,正如境遇伦理学家弗莱彻所言:“任何事物的正当与否均因具体境遇而定”[6]。在战争境遇中对患者的救治不单医学伦理,还有军事伦理。军医肩负着双重道德责任,既要实现战斗目的的达成,又要实现对于每名患者的人道救治。另一方面,战斗应激反应者作为特殊的救治群体,应激场景产生的认知障碍,使其难以做出有效的自主选择,如一味坚持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坚持知情同意,将是徒有形式的表达。另外,战斗应激反应所适用的PIE救治模式其本身就存在着道德选择的“二律背反”,即以目的的正当性证明其行为的合理性,将应激反应者暴露于危险之中。

3 正视战斗应激反应必须合理解决相关道德问题

3.1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回答的是应激反应的是与否,而价值判断则回答的是应激反应的善与恶。价值判断以实事判断为基础,而事实判断则以价值判断为准则。缺失了事实判断的价值判断是道德抽象主义,而缺失了价值判断的事实判断则是道德虚无主义。对应激反应做出价值判断必须首先明晰:哪些应激行为是符合道德行为的,哪些应激行为是违反道德行为的;哪些应激行为是值得倡导的,哪些应激行为是允许其存在的,哪些应激行为是必须坚决反对和制止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悖离的一个典型例证就是日军随军慰安妇的产生。“军干部作为给处于失控状态的士兵的镇静剂,想出了给军队配备慰安妇这个主意”[7]。性渴求是战斗应激心理的一种表达,这是事实存在的;但是如将这种事实存在肆意扩大,把女性作为泄欲的工具,这却是价值判断的缺失,它是人类文明的退化、社会道德的扭曲。

3.2 通过价值分析判定战斗应激反应行为的正当与否

对于合道德应激反应行为,重点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于反道德应激反应行为则既要分析其生成的社会、心理、道德根源,更要分析其存在的道德危害。战斗应激反应伦理问题研究重点在于反道德行为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在战场上规避应激反应带来的道德风险,避免应激反应造成的道德灾难。如对于强奸这一有悖人性的反道德行为,在某些民族中却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强奸有时被作为统治的象征,不仅是对于女性受害者,也是针对社会群体中无能力阻止这种行为的男性。如果不从思想上肃清和扭转这种认知,是很难杜绝此类应激行为发生的。同时,对于战斗应激反应的预防与治疗也要做出相应的价值分析,分析预防与治疗的道德指向——是指向个体的目标需求还是指向群体的目标需求。对二者的有效平衡是化解道德冲突、解决伦理矛盾的根本所在。

3.3 战斗应激反应行为的正当与否是决定战争正义性的标志

军事伦理认为战争的正义性既取决于战争目的的正义性,也取决于战斗行为的正当性。为维护战争的正义性必须严格杜绝不正当应激行为的发生。迈克尔·沃尔泽所言:“正义战争理论话语的有效性是基于它是一种限制性的话语这个事实,有些战争的正当性可以被证明,很多战争的正当性却不能被证明;战争中的有些行为是正当的,而另外一些行为却是不正当的”[8]。因此,作战行动中对于杀害俘虏、攻击平民、强奸掠夺、种族洗礼等不正当应激行为应予以严厉的限制与批判。同时,研究显示战争正义性与应激反应发生具有负相关性[9]。正义战争能够有效地制止不良应激行为的发生,而非正义战争却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不良应激行为的发生。近入新世纪,应对多样化的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需求任务,使军官兵面临的应激源呈现出多样性,应激心理和应激行为也更为复杂,积极进行战斗应激反应伦理问题研究是确保成为正义之师的重要保证。

[1]耿海军.点击信息时代的“攻心战”[N]. 解放军报,2005-07-06(11).

[2]耿海军.狂魔巨骗心理战[J].国防科技,2001(9):70-73.

[3]王欣宇,徐雷,李金声.重视战斗应激反应问题研究[J].国防大学学报,2005(7):60-61.

[4]Ben Shalit.战斗心理与冲突心理学[M].王京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5]迈克尔·沃尔泽.正义与正义战争——通过历史实例的道德论证[M].任辉献,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6]弗莱彻.境遇伦理学[M].程立显,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7]千田夏光.陆军慰安妇[M].林怀秋,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8]迈克尔·沃尔泽.正义与正义战争——通过历史实例的道德论证[M].任辉献,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9]C·H·肯尼迪, E·A·左尔莫.军事心理学:临床与作战中的应用[M].贺岭峰,高旭,田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军人伦理战争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被风吹“偏”的战争
军人就该这个样
他们的战争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军人“四有”歌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