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公安现役部队军事训练中的应用

2014-03-11 03:37:19肖作洪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军事训练教员战士

肖作洪

(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云南·昆明 650214)

军事训练是战士(学员)进入军(警)营(军、警校)之后的一门必修的训练课程,也是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必经之路。对战士(学员)而言,他们在接触一门全新课程之时,满足新鲜感和好奇感之后,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心理反应。战士(学员)对军事训练的不适应,往往使自己处于自我保护和防御状态,不能以信任和开放的心态去参加训练,无法在训练中发挥能动作用*张广林等.军事技能.海潮出版社,2011(8):574.。此外,军事训练有着严格管理、高强度、高难度、高标准的特点,军事教员开展的方式如果不恰当或对战士(学员)心理疏导不到位,都会使其产生抵触的心理,不能圆满地完成训练任务。对此,军事教员必须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军事训练中战士(学员)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原理对其进行疏导,解决或者缓解他们在训练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使其顺利进行。同时,如今的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发展性学科,已经运用到多个领域,并为该领域的发展服务。对于军事训练来说,心理学除了能解决官兵在训练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还能通过结合心理学的理论和原理,优化训练的方式和方法,科学合理地开展军事训练,提高训练效果。所以,心理学是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辅助学科。

一、战士(学员)在军事训练中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要开展好一门课程,军事教员(以下简称:教员)必须要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战士(学员)在这门课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对军事训练来说,教员应该分析训练中难点,明确开展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设想军事训练中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当进入实施阶段时,运用适当地训练方法,避开困难或者减小困难产生的影响,完成训练任务。下面我们结合心理学去分析军事训练中战士(学员)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一)不信任心理

对于任何新鲜事物,人们最初都会表现出很好的期望,同时由于对新事物的不了解,为了保护自己会持有防御和不信任的心理。军事训练也是如此,战士(学员)在开始新的一门军事训练科目时,他们首先会对这门课程好奇,但又怕训练太苦太累、有危险,使自己与军事训练保持着一定心理距离。他们可能还会议论自己对这门课程的体验情况,脏、累、危险,难度高,或者有趣、好玩、实用等,这就是他们对这门课程产生的“首因印象”。在训练初期,首因印象会长时间影响战士对待训练的态度,首因印象不好会加大战士的防御心理,消极训练,不利于课程的开展。

(二)不良心理暗示

战士(学员)在进行军事训练之前,他们已对自己实施了心理暗示。例如,午饭间,战士(学员)聊天:

“下午是什么课呢?”一战士(学员)问道。

“军事体育!”另一战士(学员)有气无力地回答。

“怎么又是军事体育?”提问者马上接过话题。

……

他们还没去上课,就注定难以学好这门课程。因为从对话中谈到“军事体育”时表现为有气无力的语气,和“又是军事体育”中的“又”,这两点就充分地显露出对这门课程的不感兴趣,甚至是厌烦。他们去上课其实是带有一定的“不喜欢这门课”的心理暗示。不良的心理暗示贯穿到战士(学员)的整个训练当中,使战士(学员)的训练热情减退,甚至消极、被动地参与训练。开展一门战士(学员)不能接纳的课程,教员可以想象到未来的训练会是多么的困难。

(三)抵触心理

训练过程中课程自身的特点也会影响战士(学员)的心理。一是训练强度高。训练过程中,擒敌格斗等科目要求动作迅猛、有力,一招制胜。这些训练都会使身体疲惫,很容易引起战士产生抵触厌烦的心理。二是训练难度高。军事训练中有些动作,例如擒敌科目的倒功训练,军体科目中的单双杠训练,这些动作都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有的战士(学员)曾在训练中受过伤,这些事件会成为他们的“前车之鉴”。不良的体验会使战士(学员)对军事训练产生消极态度,不愿参加,甚至讨厌训练。三是训练动作反复。一个简单的训练动作为了达到标准,战士(学员)可能要训练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甚至半天,单一乏味的训练急速减退战士训练的热情和兴趣,使战士对训练产生厌烦的心理,迫切希望结束此项训练课程。

二、运用心理学疏导战士(学员)在训练中产生的心理问题

训练过程中产生的难题,归根结底就是战士(学员)无法适应军事训练。在训练的总要求和目标不容改变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心理学原理促使战士(学员)去进行自我调适,适应训练。

(一)防止战士(学员)在训练中产生抵触心理

战士(学员)第一次接触军事训练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出于自我保护,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不能放开地训练,或者不能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不能配合教员完成训练任务。对此,教员在训练初期,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变战士(学员)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接纳军事训练。

1.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一种能保证战士(学员)努力学习的心理倾向,它能保证战士(学员)注意力集中,提高战士(学员)抗拒内外干扰的能力。激发战士(学员)的学习动机,教员必须要让战士(学员)明白军事训练是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必经之路,也是为以后打击违法犯罪、自我保护提供有力保障;让战士(学员)在思想上认识到他们所学习的是一门实用并有趣的课程,他们离不开这门课程,在行动上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训练。战士(学员)主动参加训练了,才能把训练的过程当作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遇到困难也不轻易言败,反而会调动全身的细胞来寻求突破的契机。所以,激发学习动机是战士(学员)主动参与训练的前提,更是对以后训练能积极克服困难的保障。

2.培养学习兴趣

教员必须强调训练活动是有趣的,有利于激发战士(学员)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战士(学员)的“内部动机的原型”*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226.。首先,教员在训练中可以设计一些悬念,或者一些令人向往的东西。例如,在擒拿格斗中可以延伸知识,讲解人体的死穴,以及以少敌多的技法等。这些平时很少接触的知识内容,不但能拓展战士的眼界,更能激发他们训练中的兴趣和热情;其次,如果训练本身不能给战士(学员)带来兴趣,那就要在训练过程中找乐趣。孔子提倡“玩索而有得”,就是强调学乐。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活动来调节训练,气氛活跃才是训练蓬勃开展的前提。

(二)防止战士(学员)将不良情绪和精神带入训练当中

课前战士(学员)的精神面貌不一定都能达到一致,并非所有战士(学员)都做好了上课的准备,战士(学员)的心理准备状态将会影响训练的迁移。如果战士(学员)过度紧张、缺乏信心、注意力涣散,对训练的心理准备不足,没有迁移的愿望等,都会对训练的迁移造成障碍*桂永锋.心理学在国内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困境与对策.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2):81.。帮助战士(学员)抛掉不良心理因素、调整心理准备是教员课前的首要任务。对于不良的心理状态,教员可以采用合理宣泄的方法来解决。课前整齐队伍后,教员可以让战士(学员)脱下帽子抛向空中并大声喊出“操练”。这个小小的动作能使战士迅速从紧张、压抑、失落等不良状态中脱身出来,暗暗地告诉自己该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对提高战士的注意力很有帮助。另外,拍胸大吼、整齐地跺脚、高抬腿跑等,这些小活动不但能使战士(学员)抛掉杂念和不良情绪,还能使他们情绪迅速高涨,这就如同古代战士出征之前,将领带领士兵用长矛击打盾牌来提高军队士气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防止战士(学员)在军事训练中产生应激性障碍

部分战士(学员)在训练中遇到了困难,发生了危险,或者受了伤,这些突如其来的挫折使他们产生了应激性障碍,害怕、恐惧、焦虑,不敢再次训练。这时教员要对有心理障碍或者心理适应不良的战士(学员)采用语言、动作、感觉和想象等方式使其压抑在心中的郁结得以宣泄和解脱,心理冲突得以缓解和消除*李和平,石晋军.军人军事训练中常见心理障碍及其防治.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2):1039.。首先,在建立信任的基础上,教员用语言启发或暗示,鼓励有心理障碍的战士(学员)倾诉内心的痛苦体验,然后分析诊断,讨论产生根源及形成的过程。在帮助战士(学员)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应鼓励和暗示战士(学员)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其次,可以采用反复接触、参与引起害怕、恐惧的训练,以提高战士(学员)的心理适应能力,达到心理的脱敏。最后,发动战士(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要让他们制定各阶段目标,并按照自己的目标进行训练,不断挑战困难。让战士(学员)养成培养出战术上藐视困难、战略上重视困难的优良传统的训练作风。

三、结合心理学原理科学地开展军事训练

在现代条件下,军事训练的新特点必然要反映到人脑中来,产生独特的心理特征,而训练中的难点往往就是各种思想集中点,也就是心理的集中点。所以,开展军事训练时应把握科目的重点、难点,扬长避短,既要让战士(学员)注意重点、难点的掌握,又要尽量不使他们对训练产生不良的心理。

(一)提升课堂魅力,激发战士(学员)的训练热情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如文章有魅力,别人就愿意去读,课堂教学有魅力,战士就愿去学。课堂魅力是激发战士(学员)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集中精力、积极训练的重要保证。提升课堂魅力,首先,教员可以通过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战士(学员),使课堂带有自己的风格,活力四射、风趣幽默、严肃认真等;然后,教员可以张扬个性,善用语言,调控训练气氛,充分调动战士(学员)的训练热情;其次,教员要为战士(学员)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要充分信任战士(学员),把学习权交给战士(学员),而不是一味灌输;最后,训练要以人为本,注重战士(学员)的情感体验,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二)合理设置训练情景,科学应对训练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流派,即“刺激——反应”理论流派,它以行为主义为基础,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重要的是对学习环境的控制和强化的作用*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10):18.。设置情景实质是对战士(学员)进行刺激,目的在于让他们做出利于训练的反应。简单的科目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进行训练,但是讲到重点、难点时,需要战士(学员)集中注意力,认真操练。那么,教员可以改变一下训练环境来刺激战士(学员),改变他们的动作行为或者精神面貌。例如,对于授课队形的调整。在训练场上,不同的训练对战士(学员)的要求不一样,对于训练中的难点,需要战士(学员)严肃认真,可以将授课队形调整成为环绕包围的形态,战士(学员)在演练的时候,让他们的一举一动暴露在大家眼中,故意给他们制造一点压力。这样迫于自尊心的驱使,战士(学员)会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暗示自己一定要做好,不能在众人面前出丑。于是他们会非常严谨小心,并全力以赴地进行训练。

除了变换队形外,在训练的情景中加入一些特殊因素来对战士进行刺激。例如,在训练的时候安排别的班、区队或中队战士(学员)参观学习,或者安排重要人物(领导、女兵)观看,这样的环境会使他们有意识地激发他的成就动机,主动向领导和女兵展示自己,取得比平时训练更好的效果。

(三)及时强化,巩固训练效果

卡耐基曾说过“能力会在批评下萎缩,而在鼓励下绽放花朵”。对于训练好的战士(学员),应当加以正强化,对于训练较差和动作不到位的战士(学员)就应当予以负强化。一次鼓掌,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小小的奖励品都会激发战士(学员)热情,甚至从此喜欢上这门课程。教员要善用心理学中的强化技能,表扬或者奖励训练积极、表现优秀的战士(学员),予以正强化;对动作懒散不到位的战士(学员)需及时进行负强化。负强化不仅仅是批评,也可以是疼痛、恶心。例如,擒敌拳讲究攻防组合,很多战士(学员)在进攻的时候就忘了防守,如果不及时纠正,以后养成了错误习惯就更难更正。所以,战士(学员)忘记防守时,教员就可以以真示假攻击他们没防守的部位,还要让他们感到适当的疼痛,当他们感到疼痛了,才会在下次训练时有意识地改变原来动作,主动进行防守,这就是对错误动作的负强化。当然,批评也是一种负强化,但实施者需要注意场合和对象的性格,目的应该是让战士(学员)明白自己的错误而不能让他们有太大的挫败感。

(四)合理分配训练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普通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时间只有25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员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时间。连续长时间的训练很容易使战士(学员)身体疲劳,无法集中精神听课,抑制技能水平提高。教员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注意时间限制,什么时候用好25分钟,25分钟要如何安排训练内容等。现在的军事训练大多都是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例如擒拿格斗里的腿法、拳法,这些动作要求定点到位,很容易使战士(学员)疲劳,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员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和时间,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心理学应用到军事训练,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没有固定的形式,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心理沟通或者心理刺激,使战士(学员)提升训练效果。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离不开心理,只有了解彼此的心理,化解心理中的矛盾、顾虑、尴尬、困惑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军事训练同样如此,教员只有与战士(学员)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战士(学员)心中的矛盾、顾虑,鼓励和帮助他们化解心中的难题,才能使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到军事训练之中,并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所以,军事训练教员在精通军事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沟通技能,必要时还应学习心理科学,掌握疏导战士(学员)心理问题的技巧,确实将心理学科服务到军事训练中来。另外,本文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只适用于战士(学员)中的普遍成员,对于个别心理状况较差的战士(学员),还必须要进行单独、系统的心理辅导。

猜你喜欢
军事训练教员战士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读与写(2019年34期)2019-11-27 15:02:54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8
军事训练中要做好健康维护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4
晚安,教员先生
无名战士有名剑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浅谈青年教员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军事训练要走在现代化战争的前面”——叶剑英军事训练思想概述
军事历史(1997年4期)1997-08-21 02: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