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银
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常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脱节,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失去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不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生活化教学,把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思想品德课堂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构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习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发展能力。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才能让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呢?笔者将结合近年来新课改下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认识。
一、创设适宜的生活化情境,实现教学形式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思维容易变得活跃,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适宜的生活化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效果。
新课改后的思想品德教材,注重在问题、情境、案例的基础上教学,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身心放松地投入思想品德学习。教师还要注重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语境,让师生之间充分互动交流,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看法,让学生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人,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过程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当做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素材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样能很好地活跃学生的思维,比单纯的语言教育手段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采用音乐、漫画、课本剧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不能选择父母》这一课时,我这样进行课堂设计:(1)让全班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出来父母的生日、父母喜欢吃的食物、父母喜欢做的事情等内容,并组织全班同学展示所写的内容,此时,有不少学生写不出来,或者是不敢确定,教师趁机指出学生缺少感恩情感,想想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付出很多的爱,但父母没有得到回报。(2)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角色互换”游戏,让学生选取父母一天生活中几个重要的生活场景表演出来,如,辅导孩子学习、打扫卫生等,让学生体验父母在生活的操劳,感觉父母的不易。(3)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查找到的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让全班学生充分认识到: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作为子女应尽的义务。(4)向学生介绍身边的社会生活中“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并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当如何回报父母?这样把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学习新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师生共同建构形成性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评价的生活化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建构的一种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并在教学中实施的过程。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个别谈话、优点反思卡、成长档案袋、个案跟踪等。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用爱心、细心、耐心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积极欣赏每一个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过程,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并且把评价的结果用恰当的方式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导学生把评价的过程看做是一种生活历程,重视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不断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社会责任感成长记录袋,记录下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社会责任心的评价、学生自身的感悟等内容,并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然后全班学生进行集体交流。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民主化、激励性的、多元化的原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评价的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过程。
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教学实践生活化
理论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书本知识,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吃透新课程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思想品德学习的主人,是思想品德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组织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家庭,走进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多亲身实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教育素材,并且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丰富对生活的感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不断提高。
例如,在教学《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这一课的第三框“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调查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工厂、政府职能部门等了解社会生活中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走进本地的工厂,了解厂矿企业的污水处理情况;采访气象局的工作人员,调查了解空气污染、雾霾天气等社会热点问题;采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了解政府职能部门对环境保护采取哪些措施;深入街头、社区,调查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通过调查、采访、访问等实践活动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解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合理可行的方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构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生活课堂,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效率,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