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二字

2014-03-10 10:34邵玉田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2期
关键词:林老李敖文友

邵玉田

退休后,三次去北京,说是因笔会,实则皆为见一个人。因为,对一个人有了感情,做出什么不同寻常的举止,都不为过。

退休后,我喜欢上写散文,才知道了林非这个人的名字。而且,愈是深入了解,愈是产生一种强烈的能够与之相见的冲动。2006年,中国散文学会举办“首届真情人生纪实散文征文”活动,带着我尚不成熟的文字去了北京。偏不凑巧,那次林非老师因为特殊情况没有到会。几次向到会的周明、王宗仁两位副主席打探林老的情况,看到我这个刚刚与文学沾边的新兵,那种热切期待的样子,两位热心的副主席一再向我表示,一定会将我的意思转达给林老。而我,还是觉得怅然若失,带着遗憾离开了北京。

2010年,《散文选刊·下半月》举办中国散文年会,又憧憬满怀,借着这次机会去北京,还是想见一见林非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温暖如春的会议大厅里,果然见到了满头银发的林老。80岁的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为人谦和真诚。我刚一报出自己的名字,他连忙就回答:“知道!知道!”又问我的作品,有没有带自己的文集来。像早就熟悉了的朋友,那种亲切感,暖暖的,润润的。我原本那种诚惶诚恐,顿时就云消雾散了。整个一上午会议期间,我注意到林老一直在看我的那本书,且十分专注。会议一散,只见他径直向我这边走来,说看了你的作品集,感觉很好。就这么的,坚持写下去!

一位文学大家,大学问家,如此对待我这么一个小学生等级的文学新兵,而且说话那么率真、直接,和善可亲,令我深深感动。

其实,林非老师是中国当代文学界大师级的人物。众所周知,林老曾经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又曾经担任过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50多年的文学生涯,30多部著作,可谓著作等身。其学术论著与散文创作,追求独创个性和文化内涵。他的许多著作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颇受海外学者好评乃至国外都有一定的影响。他是中国当代散文繁荣当之无愧的全力推进者。

今年,因为一篇小文入围2013中国散文年会奖,组委会再次邀请我去北京。行前我特地询问了林老的情况,联系人说,林老将出席这次会议。11月30日上午,林老提前进入会场,我们第二次握手,又喜悦相逢了。时隔三年,林老还是那么神采奕奕,容光焕发。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啊!你还在写!”连连喊“好!”笑容可掬。与会作家蜂拥而至,邀他一起拍照留念,他忙说:“大家都是文友,可以!可以!”“都是文友!”一句非常熟悉的话。记得上一次也是这样,他和蔼地接受与会者照相,那个慈眉善目的样子,像家里慈祥的长者。事后,我在一篇文章里写到了这样的情景,并引用了蒙田的话:“真正的学者就像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当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它总是表现得很温顺的样子,低垂着脑袋。”

这一刻,林老他多么像一秆颗粒饱满而低垂的麦穗!

讲座开始,林老在台上心骛八极,思绪翱翔,下边静得能听见一根针落地的声音。林老与听众一起讨论写作、写散文。他特别提到了“真诚”二字。他说一个崇高的人,从来不夸大自己。喜欢吹嘘的人,写不出好散文。赵树理就是一个谦和的人,他时刻关注着农民,生活在普普通通的农村、农民之中。真诚才能让人感动,一个作家含着热泪写出的作品,以真诚吸引读者感动读者,才能留在读者的心中。

林老把毕生的精力用在鲁迅的思想及其文学精髓的研究上,可谓殚心竭虑。当听说惯于“狂放”的李敖在香港凤凰卫视讲演中背离事实贬损鲁迅时,向来温文尔雅从不惹事、不生事的林非愤怒了,马上在《香港作家》发表了《李敖信口雌黄说鲁迅》的文章,并接受了香港凤凰卫视的专访,对李进行了严肃的批驳,从而维护了鲁迅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无人可以替代的伟大形象。

维护鲁迅伟大形象,他是真诚的;而对授业的每个学生,他俯首提携的爱护,同样是真诚的。对我们这样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他的那种真诚,像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英国诗人杰弗雷·乔叟说:“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林非老先生的这种美德——应该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之道”,是利人、利他、利天下的诚实与厚道。

责任编辑:赵波

猜你喜欢
林老李敖文友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
开庭了
《李敖自传》
“文学群”里乐夕阳
养生要趁早
“低头一族”制造车祸,婚姻交易引发无辜杀戮
高贵的灵魂
不是糊涂是境界
李敖如何写《忘了我是谁》
探望时请拉拉我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