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论为官

2014-03-10 08:47本刊编辑部
月读 2014年12期
关键词:益处林则徐子孙

林则徐论为官

林则徐像

林则徐(1785—1850)是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近代著名政治家,进士出身,累官至湖广总督。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同时积极组织海防,多次击退英帝国主义的进攻,成为禁烟运动的领袖。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革职戍边。谪居伊犁期间,他投身屯垦事业,推动边区经济发展,巩固了西北边防。

作为晚清开明官员的代表,林则徐摒弃了“天朝上国”的骄妄情绪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勇于革新,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曾译辑《四洲志》一书,介绍国外地理、历史、政治情况,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有众多文章、诗词存世,其间多显露出忧时悯民的情怀,颇具进取精神和批判意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以格言题厅事》)

大意 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高峻挺拔。

解读“有容乃大”源自《尚书·君陈》:“有容,德乃大。”到了明代,大臣袁可立在河南睢州“弗过堂”中曾写下“受益惟谦,有容乃大”的自勉联。清代林则徐又题写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从此“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流传至今。“有容”要求人们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宽容的性格,“无欲”则强调要克制一己之私,以求淡泊明志、常葆清节。有容与无欲,既是古时官员的励志与自勉,也是现代从政者应该借鉴的宝贵经验。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十无益格言》)

大意 人若不能心存善意,即便占据风水宝地也没有益处;人若不能孝敬父母,即便虔诚地供奉神灵也没有益处;人若不能与兄弟和睦相处,即便交再多的朋友也没有益处;人若不能行事正派,即便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益处;人若做事执拗荒谬,即便再聪明也没有益处;人若高傲自负,即便再博学也没有益处;人若时机、运气不佳,即便再妄求也没有益处;人若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钱财,即便再行施舍也没有益处;人若不知检点、自毁身体,即便求医问药也没有益处;人若恣意放纵、为所欲为,即便祖先积再厚的阴德也没有益处。

解读“十无益”是林则徐修身自律的准则,也是他以德存世的范本。他将一些常被看作有益的行为,分别做出思辨的界定,指出在某种条件下,看似有益的事情也可能带来无益的后果。其实,人生与事业都是循序渐进的历程,谋事与成事因果相依。若想最终得到有益的结果,就不能只把眼光停留在目标上,而需要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相统一,迈向理想的同时不忘省身自律,时刻调整前进的方向。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自撰楹联)

大意 子孙如果比我强,那又何必留钱财给他们呢?贤能的人,财产多了只会损害他们的意志;子孙如果不比我强,那又何必留钱财给他们呢?愚庸的人,财产多了反而会增加他们犯错的几率。

解读 关爱子女是人之常情,如何关爱值得深思。有人利用职权之便,为子女敛财聚富,将家庭变成了腐败的漩涡,最终不但没有惠及子女,反而殃及家庭。纵观历史,贪官敛财,从来都祸及子孙;廉官清白,往往能德荫后代。近年来官员落马的案件,很多都与子女有关,这不得不令人反思、警醒。家风连着作风,作风决定成败,领导干部应时刻绷紧“家风”这根弦,严于律己的同时,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修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从善如缘无枝之木,才住脚便下坠。(《观操守》)

大意 衡量一个人的操守,要看他在利害面前的抉择;衡量一个人的精力,要看他在饥饿疲惫时的表现;衡量一个人的气度,要看他在喜怒哀乐间的言行;衡量一个人的修养,要看他在纷华处境下的行为;衡量一个人的定力,要看他在意外变故时的举止。遏制欲望就如挽住逆水中的船只,稍一松劲就会失控;依从善道如攀爬没有枝杈的树木,稍一停顿就会下坠。

解读 自古识人、律己都属不易。人的品德修养,要在特定的环境和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够得到最明显、最充分的体现;而遏制欲望、做善事则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对人有清楚明了的认识,对己有贯彻始终的要求,是促成事业成功的关键。

廉吏不可为,廉吏不可为而可为!(《题彭鲁青大令冶山饯别图》)

大意 为官清廉守正是很困难的事,但即使难做也要坚定、努力地去做!

解读 晚清官场腐败严重,大小官吏贿赂公行,各路衙门横征暴敛。林则徐深感在这样环境下做廉吏不易的同时,决计冲破当时官场的黑暗,以实现他经世致用的抱负和清廉为官的决心。如今,清廉已是我党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全党上下、各级政府都极为注重廉政建设的大环境下,做一名廉洁守正的官员,已是一件可为且必为之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其二)

大意 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地去做,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伤害而躲避和退缩。

解读 1842年,林则徐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作此诗留别家人。诗人的这句话显示了他伟大的爱国精神。爱国不仅仅是句口号,更需要实际行动,体现的是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统一:只有热爱祖国,才能心系人民,捍卫国家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勇于担当,才能在关键时刻牺牲小我,保全大我。

职之道,原以国计为最先,而国计与民生实相维系,朝廷之度支积贮无一不出于民。故下恤民生正所以上筹国计,所谓民惟邦本也。(《江苏阴雨连绵田稻歉收情形片》)

大意 为官应以国家大计作为首要考虑的任务。但国家大计又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国库储备的物资钱粮无一不是出自百姓之手。因而要以体恤百姓疾苦作为谋划国家大计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解读 “民惟邦本”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也反映了执政者与人民之间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正因为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生问题作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政府都将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结合起来,切实体现了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政理念。

猜你喜欢
益处林则徐子孙
林则徐奖“错”
但问何以遗子孙
中文学习成新宠
斯诗私塾
First Man
开卷有益
子孙怎样,你的家族便怎样
家乡的世界伟人
留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