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君祥
你怎么回事,把“洗”写成“冼”。你好意思吗?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被誉为民族英雄。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惹恼了英国侵略者,他们以保护鸦片贸易的名义,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怕林则徐再惹出乱子,就派他到新疆阿齐乌苏屯田。
林则徐到了阿齐乌苏,发现那儿非常干旱,便制定了一个开凿水渠、从哈什河引水的计划。他白天视察工地,晚上绘图计算,日夜为引水工程操劳。
一天,林则徐到工地上视察,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间。工头留林则徐吃饭,林则徐爽快地答应了。
饭前要洗手,工头领着林则徐去了洗手处。刚到那儿,林则徐就发现了一件怪事——洗手处的大缸上贴着一张纸,纸上写着三个字:冼手处。
林则徐严肃地问工头:“这是谁写的,怎么这么简单的字都写错了?”
工头一听,连忙解释:“这三个字是一位很有学问的教书先生写的。”
“真是有辱斯文,把他叫来!”林则徐生气地说。
很快,教书先生来了。林则徐质问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你连洗手的‘洗’字都不会写,如何教育你的学生?”
教书先生作揖道:“禀告大人,不是小人不會写,是小人故意这样写的!”
“哦?”林则徐吃了一惊,“为什么这么写?你说来听听。”
教书先生说:“这里常年干旱,水贵如油,然而很多工人还在浪费水,为了提醒大家节约用水,我便出此下策,告诉大家省‘点’水。”
“原来是这样啊,这个办法不错!”林则徐当场褒奖了教书先生。
回来后,林则徐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命令各工段加快进度,尽快凿水通道。十万民工日夜奋战,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把哈什河水引至了阿齐乌苏。渠水淙淙,绿浪滚滚,荒原变成了良田,人民欢欣鼓舞。
至今,这条宽广的水渠仍灌溉着西部土地。当地流传着很多关于林则徐开渠引水的故事,“林则徐奖‘错’”就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