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超 刘慧 马朝阳 祝崇
财政检查小组建设与管理研究
●杨洪超 刘慧 马朝阳 祝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财政监督工作越来越关注,在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下,财政监督领域不断延伸拓展,内容逐渐充实细化,职能日益扩充强化。财政检查小组在第一线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是开展财政监督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履行财政监督职能的重要基础。
财政检查小组作为财政监督派出机构开展检查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具有人员组合临时性,工作具体性等特点,正是由于不同于一般组织的特性,其组建要考虑当期检查工作要求、人员能力等因素,建设与管理的范畴应以如何提高检查工作质量为主线,从队伍建设、质量管理、沟通管理、信息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共同构建完善。然而,在当前开展检查工作中,检查小组面临着检查人员能力不全面、质量管理不规范、沟通管理不顺畅、信息技术较滞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亟需加强财政检查小组建设与管理。既要完善队伍建设、提升检查人员能力,夯实业务基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组织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更要严格复核把关、提升检查质量,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深化计算机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同时,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依靠党组织的力量管理干部,推动工作,战胜困难,完成任务。
(一)财政检查小组的产生
河南省财政监督检查机构实行“派出不派驻”的管理模式,每个监督检查处具体负责三个省辖市区域内的省级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直接承担财政重点检查和专项检查任务,有效履行监督检查权,依法开展财政监督执法活动。由于每年检查项目内容多、任务重,派出机构要按时保质完成检查任务,仅靠处内人员组成一支检查队伍,既不利于加快工作进度,也不能充分发挥人员力量,调动人员积极性,这就需要成立多个临时检查小组在本辖区开展检查工作,推进工作进度,财政检查小组便应运而生。
(二)财政检查小组的组成
财政检查小组作为临时性组织,其组建要结合检查项目内容、检查时间要求、人员能力等因素,在开展工作前组建成立,检查期间存续,检查结束之后解散,依存于监督检查工作。检查组检查人员由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组成,根据需要,可以聘请专门机构或者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协助检查人员开展检查工作,由处领导作为检查组长,统一负责管理处内设立的多个财政检查小组,在检查期间进行督导巡查。财政检查小组隶属于财政监督派出机构管理,由小组长,组员组成,包括处内同志、抽调的市县财政骨干、外聘的注册会计师以及与检查相关的技术人员等。
(三)财政检查小组的特性
一是临时性,财政检查小组因开展检查工作而成立,存续时间依据检查时间而设定,人员的配备组合也具有临时性,通常要结合当期的检查内容、检查时间、检查要求,从监督检查人才库中挑选聘用相应的注册会计师,人员选取配备复杂。二是动态性,财政检查小组的工作场地因检查项目所在地的变化而变化,空间位置不固定。三是授权性,检查小组既不是一个独立享受民事权利的单位,也不是行政组织结构中的一个部门,但它代表财政监督机构履行监督职责,是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具体体现。四是工作具体性,因特定检查项目成立,围绕已定检查内容具体实施检查。
(一)队伍建设是基础
加强检查小组队伍建设,提高检查人员的依法监督能力、科学判断能力、宏观服务能力和促进发展能力,推进监督事业科学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财政检查小组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一是在组建小组时要依据检查项目的任务量和难易程度,结合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取合适的检查人员,并对检查人员开展查前培训,了解检查内容,知悉检查规则,掌握检查重点。二是检查小组长的选任,检查小组长承担着组织计划,把关复核,沟通协调等诸多职责,在检查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检查小组长如何对检查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安排、精心的指导、严格的监督和正确的评价,是顺利完成检查工作任务、确保检查质量的关键。三是人员的分工安排要体现专业互补、用人所长的原则,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合力的作用,具体分解完成检查工作各项任务。
(二)质量管理是核心
财政检查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核心是检查工作质量,质量高低是衡量财政监督检查职能发挥大小的标准,小组要严格按照工作规则的要求开展检查工作,检查成果主要以工作底稿、检查报告等检查文书资料作为载体予以呈现。一是按照财政检查工作流程实施检查,遵守程序规范,具体包括送达检查通知书、实施检查、编制工作底稿、撰写征求意见函、出具检查报告等环节,做到依法监督。二是编制工作底稿时依据财政检查工作底稿规则,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表述准确、附件完整,工作底稿的编制人、复核人应对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三是撰写检查报告时依据财政检查报告规则,根据工作底稿、征求意见函及被检查人书面意见或说明等相关材料,在综合分析、归类、整理、核对的基础上撰写检查报告,确保内容完整、语言简练、表述准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格式规范、提出的意见切实可行,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三)沟通管理是关键
协调沟通工作涉及检查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有效的沟通能够提高检查质量,保证检查工作有序进行、检查结果客观公正。一是检查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职责分工不同,对各自负责的检查事项需要及时向小组长汇报,在组内交流检查经验,讨论发现的难点疑点问题,理顺检查思路。二是检查小组与派出机关的沟通。主动向派出检查组的机关汇报工作。包括检查进度、发现的主要问题、被检查单位配合检查情况以及是否需要增加帮助或需要协调的事项等,及时执行检查组下达的命令、指示、要求。三是与被检查单位之间的沟通。如检查证据的核实确认,检查结论的交换意见,相关问题的延伸检查,都需要同被检查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
(四)信息建设是趋势
随着被检查单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普及,为提升检查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实施监督检查的需要,检查工作面临着从手工处理向部分或全部计算机过渡,解决好检查小组质量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问题迫在眉睫。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为财政监督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开发设计并有效运用财政监督检查软件;要加大财政监督法规和信息库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为工作开展提供法律法规依据。同时,要搭建网上交流平台,加强工作交流,实现人人参与,促进财政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信息化基础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将有效提高检查质量效率,降低检查成本费用。
(五)制度建设是保证
制度建设是指建立和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规范检查工作,做到查前准备充分、查中实施严格、查后总结到位,确保制度保障的连续性、全面性。具体来说,检查小组需要建立工作制度、例会制度、质量控制、信息宣传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构建财政检查小组的文化制度,是指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总和,在促进检查工作正常运行、规范检查人员行为、有效履行监督检查职能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还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增强检查人员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一)检查能力不全面
一是查核问题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检查人员传统的财务观念深厚,习惯于单纯的用会计思维查核问题,对于发现被检查对象存在的问题,习惯于简单地找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号入座,不能用综合分析方法全面深入剖析检查事项,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二是分析研究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尽管部分检查人员通过长期从事业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宏观经济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学习与培训,自身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强,站位不高等原因,造成对检查发现问题的研究分析不够,往往就事论事,不能纵向横向结合分析,揭示问题的实质,找出因果关系和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三是总结提炼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人员对检查发现问题深层次的挖掘提炼不到位,对问题产生的真实原因和源头的剖析不深不透,仅停留在肤浅的认知上,同时缺乏对以往检查项目的系统总结和归纳,难以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查核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四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思路机械被动,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不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缺乏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能力。
(二)质量管理不规范
一是查前准备不够充分。查前调查研究过于仓促,不能深入详细了解检查项目的政策背景、实施情况,造成编制的检查方案过于简单,操作指导性不强,发挥不了检查方案的指导性作用,容易出现“查深查浅取决于人员决心”的状况。二是检查程序不够规范。在复核审理过程中,出现检查通知书送达不规范,检查工作底稿描述问题不完整、附件不齐全,以及其他检查档案资料不完整等问题。三是检查执法不够到位。有的检查工作底稿上认定的问题事实不清楚、定性不准确,引用的法规不适当,检查评价不够全面等等。四是综合分析不够深入。出现就财务论财务,就数据算数据,不善于分析、思考产生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撰写检查报告时难以提出具有宏观指导性、预防性的检查意见和建议,检查总结提炼不够,成果运用转化不足,检查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三)沟通管理不顺畅
一是与被检查单位的沟通主要集中在查前和查后,往往是注重查前要求被检查单位积极配合提供资料,查后与被查单位交换意见,在检查过程中对有关问题沟通不够及时,问题核实较为滞后,影响工作进度。二是检查小组内部定期沟通交流制度不能够长期坚持。工作开展初期,检查小组能够定期按时召开小组会议,讨论分析线索疑点,但后期沟通交流较少,往往是到了最后阶段匆忙结束,在汇总阶段仅限于分工之后各干各的,由于小组人员在检查中各有侧重,对各类问题的分析角度不同,沟通交流较少会影响意见建议的全面性和深层次性,汇总的总报告衔接不顺畅。三是外勤检查期间各检查小组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尚未建立定期的沟通交流制度,召开的现场检查期间的碰头会不多,容易出现对共性问题定性不统一的情况,对个性问题的学习讨论不多,造成难以查深查透问题,影响检查工作质量。
(四)信息技术较滞后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全社会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检查人员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已难以满足监督检查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具体表现在:在检查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人员仍然对计算机应用的认识不到位,计算机技术方法与检查项目应用融合不够、不深入的问题依然存在;检查人员具体的实践应用能力不高、应用效果不好;人员计算机运用的创新意识不强,应用检查软件的能力不够等等。
(五)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是管理机制不健全。人才库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面对检查范围逐渐增加的情况,检查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如开展涉农水利资金检查时,检查人员需具备看图、勘测的能力,但是目前建立的监督检查专家库的推荐、使用、考核、评价、后续教育等机制尚不完善,原有专家库成员的选择尚未充分考虑人员的综合能力,选择检查小组人员时具有一定的限制,影响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二是奖惩机制尚缺位。随着检查过程中对人员配备需求的增加,人员组成具有多样性,既有处内同志、市县财政抽调人员,也有外聘的注册会计师,在组织形态、管理手段上采用单一方式,没有相应的人员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奖惩办法,激励机制难以形成。三是管理工作不规范。检查方案、质量复核、信息宣传、档案管理等工作还有待加强,检查工作制度还有待完善提高。此外,由于组织的临时性,各检查小组的管理一般遵循便捷管用、切合实际的原则,缺少统一的规范化管理,由于小组人员的流动性,对小组成员了解不够,人员调配难以做到科学合理,内部分工时难以做到知人善任,往往出现工作各环节衔接不顺,管理脱节,工作量分配不平衡的情况。
(一)完善队伍建设,健全选择机制
一是更新完善财政监督检查人才库。对入选财政监督检查人才库的人员制定相应的遴选、考核机制,明确规定准入和退出条件,对参加检查的人员进行考核考评、综合打分,不再符合相应标准的检查人员应退出人才库。同时,在确定下一年度检查内容时,根据检查内容是否涉及特定的技能人员,提前配置不同专业的人员,不断更新和选拔同检查需求一致的人员,储备复合型人才,便于在短时间内及时开展工作,提高检查效率和质量。二是选优配强检查小组长。检查小组长是开展检查工作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实施检查工作的核心,对检查项目负检查责任,检查小组长配备好坏,直接关系到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成果,还会影响到财政监督职能的履行和财政机关的形象。检查小组长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知识理论和科学的管理水平,提高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严格检查质量管理。应对组内成员进行分组,将检查任务分配到相应的检查小组人员,明确检查分工,对人员的安排要体现专业互补、用人所长的原则,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检查合力。三是扎实开展检查人员后续教育。制定培养计划方案,组织入选人员定期培训、业务交流、实务锻炼和课题研究等形式的后续教育,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充分发挥人才库的集聚作用,扩充人员选择空间。四是完善人员奖惩办法。要根据检查小组的特点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办法,把人员的日常检查工作活动纳入动态管理,明确奖惩办法,创新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为保证检查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二)增强人员能力,夯实业务基础
一是提高核查能力。学习储备丰富的政策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系统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能够把握重点、查找疑点、发现线索、深入突破,善于把典型问题、重大问题查深查透。二是善于综合分析。工作在一线的检查人员能够全面详细了解被检查单位的情况,掌握着切实的第一手资料,是检查建议的首提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客观分析贯穿于检查全过程,对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找准检查建议切入点,提升检查建议的高度,使检查建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合理,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使检查效益最大化。三是注重调查研究。财政监督检查具有贴近基层,深入一线的优势,将课题研究与检查实务相结合的办法,促使检查小组在完成项目检查任务的同时,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探讨,能够对检查成果进行转化运用,为以后的检查工作奠定基础,积累经验。四是注重提炼总结。在检查项目基本结束之际,对检查实务中的工作效率、检查技巧等情况进行总结,并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检查案例进行讲解,使大家都能从实践上升到理性高度深化认识,掌握检查工作的一些规律,增强检查责任感。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组织管理
一是扎实做好查前准备。这一阶段制度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查前调查、编制检查方案、对检查小组人员进行培训。首先,查前调查是检查工作的基础,从检查项目设定起,要明确具体人员负责该项目,充分搜集掌握检查资料,对检查项目既需要有整体认识,又要考虑细节问题。其次,根据调查的结果确定检查方向和重点,编制出重点突出、科学合理、指导性强的检查实施方案,明确检查目标,细化检查内容,确定检查重点,有效地控制检查工作进度,保证检查工作质量。再次,对检查小组人员进行前期查前培训,介绍检查项目,学习与检查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文件、检查方案等,明确人员的分工、工作职责、时间要求。二是加强检查现场的组织管理。这一阶段是检查工作具体开展环节,制度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例会制度、质量控制、复核制度、纪律要求、信息宣传。严格检查小组内部工作程序,明确检查小组长及各级检查人员的工作内容及职责,完善检查工作流程体系,检查小组人员严格遵守工作时间要求,廉洁自律。同时注重及时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反映小组工作精神风貌,工作进展等,通过制度的规范完善,促进检查工作的开展。三是规范检查程序。严格遵守《财政监督检查办法》的各项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办法履行监督职责,确保检查底稿编制清楚,检查证据充分有效,有说服力和证明力,检查结论客观。
(四)严格复核把关,提升检查质量
检查质量控制的源头在检查小组,关键也在检查小组。一是细化检查组成员责任。不仅检查小组长对检查项目负有责任,检查小组成员需对各自分工范围内检查事项明确责任,对所取证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负责,检查小组应当严格执行检查日志制度,加强检查全过程的记录,使每个环节、每项工作、每个人员的检查工作行为都能有所记录。做到人人对质量控制有担子和压力。二是健全检查复核制度。复核是检查质量把关的关口,对检查小组形成的工作底稿实行三级复核:组内交换底稿复核,检查小组长复核,处领导复核。实行检查小组集体把关,确保问题定性准确,事实描述清楚,同时可以通过复核出的问题,起到举一反三、带动整个检查质量提高的效果。建立每日碰头制度,及时交流当天检查的有关情况,以便检查小组成员都能了解并参与分析检查进程,研究解决疑难问题及下一步的策略和方法,也能减少个人隐瞒检查发现问题的机率。同时对检查事实的归纳整理,违规问题的定性,检查意见和建议进行集体讨论,依靠集体把好关口,才能真正控制检查质量。三是编制示范文本。建立起规范示范性的检查文本,可以使检查文书模板成为检查程序的载体。文书格式规范,可以防止检查事项的缺失,文本内容到位,可以保证检查质量。同时要依靠制度保障检查质量。四是写好检查报告。检查工作成果的好坏、质量的高低最终反映在检查报告中,检查工作的价值不在于所报告的检查结果,而在于有效地解决问题,撰写检查报告时是在具体反映检查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宏观建议,提升报告的层次与价值,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五)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检查项目多样化和专业化使参查人员多,检查战线长,项目点多面广,只有加强沟通协调,才能有效实现检查目标,完成检查任务。一是与被检查单位的信息沟通,要对被查单位配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落实相关人员配合,在检查过程中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争取被检查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工作阻力,为检查提供全面准确完整的资料,就发现的问题充分表达意见,这有利于双方对检查事项的认定达成共识。二是检查组内部建立定期沟通协调制度。检查小组要重视检查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汇总问题、集体讨论。要求参查人员详细介绍检查情况,共同分析问题,准确把握检查目标,正确判断自己的工作是否偏离检查目标,通过信息沟通、经验交流,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检查水平的目的,增强凝聚力。三是及时召开现场检查分析交流会。为提高工作质量,检查组在检查期间应定期召集各检查小组召开分析交流会,介绍工作思路、检查方法、检查技巧,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对共性问题统一标准,对个性问题分析探讨。四是重视督促被检查单位整改。督促被检查单位整改,帮助完善内部制度、建章立制,对检查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和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要求单位整改,重视移交相关部门处理的事项,应与这些部门保持定期联系,了解深入查处和追究责任的情况,积极配合,消化、巩固和扩大检查成果。
(六)深化计算机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
要狠抓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由传统的检查方式向利用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转变。借鉴审计部门实施的现场检查实施系统(AO),研究开发、推广应用适合财政监督业务特点的专项检查软件、业务分析软件,规范财政监督工作流程,促进财政监督手段和检查成果加工处理信息化,提升财政监督检查部门的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另外,利用互联网快捷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传送信息的速度,从而提高检查效率。如检查人员之间、检查人员与被检查单位人员之间利用网络沟通进行联系,既节约了检查时间和检查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查质量。
(七)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检查内容多,参加人员多,且经历的时间较长,可以在党员人数超过3人的检查小组建立临时党支部,在检查一线正常开展党组织生活,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员干部增强党员意识,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影响他人。一是从机制上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在各检查小组建立党小组,保证了党的思想工作、组织生活及廉政措施的顺利实施,结合检查工作实际,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精心组织、积极投入,尤其注重研究解决检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切实做到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依靠党组织的力量管理干部。二是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实践证明,在检查组建立临时党支部,以检查业务为中心,以学习教育为先导,以党建活动为载体,加强检查一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不仅能够保障检查一线党员正常组织生活的开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检查成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战胜检查困难。三是在检查业务上相互促进。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交流思想,增进了解,达到在检查业务技能上借鉴融合,在检查方式方法上促进提高,在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上互相提升的目的。■
河南省财政厅财政监督检查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