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军,刘志强
(辽源市基本药物管理中心,吉林 辽源 136200)
红花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
李宝军,刘志强
(辽源市基本药物管理中心,吉林 辽源 136200)
红花为一种药用植物,主要产地在四川、河南、浙江、湖南等地区,具有散瘀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对闭经、胸痹心痛、恶露不止、跌打损伤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孕妇不能使用该药物,否则会出现流产现象。泡脚时加入红花,能够使脚部的血液循环得到有效促进。该植物适宜在干燥温暖气候地区生长,并有耐盐、抗寒以及耐旱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其药理作用较强,通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治疗中,主要针对红花的药理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红花;药理分析;临床应用
红花的功用较多,既能食用、药用还可当做油料、染料以及饲料。其中红花油具有保健和美容的作用,被称为功能性的食用油。该植物所含有的亚油酸达80%[1],在药用方面,红花油可调整血液的胆固醇,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原料,对心肌梗死、高胆固醇、心绞痛和高血压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且对肝硬化、脂肪肝和肝功能障碍等疾病有辅助的治疗效果。红花的花冠亦有药用效果,而且还能提供天然的红色素和黄色素,为一种较好的食品添加剂。
通过多年来对红花的研究,已经确定其具有60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有木脂素类、黄酮类、多炔类。黄酮类主要有红花黄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红花中的脂肪酸有月桂酸、棕榈酸、油酸、肉豆蔻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红花多糖的主要成分有木糖、葡萄糖和阿拉伯糖。
2.1 抗凝作用
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是血小板聚集最强的激活剂,对血液循环疾病起着介导作用[3]。实验检验中发现在离体条件下,红花黄色素能够较好地抑制PAF与受体的结合,量效关系较为明显。对血栓患者给予静脉注射羟基红花黄色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缓解血小板微血栓和脑缺血后的低灌注以及脑循环障碍,使患者血液流变性得到改善,并使微血流速度加快。另外,红花还能够显著延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使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得到提高,溶解局部血栓,进而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2.2 保护心肌
缺血灌注会损害心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运用红花黄色素进行治疗,实验结果表明给予红花黄色素的大鼠的治疗效果明显。实验发现,大鼠出现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红花黄色素可提高血浆和心肌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快速地清除氧自由基,使患者的心肌供血得到较好的改善。给予红花黄色素的家兔冠状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加。对犬在冠脉结扎前使用红花黄色素,可有效缓解心率加快的现象,并使心肌坏死有所减少。
2.3 稳定血管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坏死和凋亡的内皮细胞,血管内膜保持正常的功能必须使血管内皮细胞保持单层稳定。在体外静态的培养中,内皮细胞的分裂速度高于在体内血液流动环境中的速度,说明液体在流动时的切应力抑制单层内皮细胞分裂增殖,使内膜保持稳定。红花、川芎、当归、人参等药物联用可降低内皮细胞的渗入率,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避免其出现过度增长的现象,保持血管内膜稳定,防止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红花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因此对静脉炎症和颈椎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4 调节细胞内外钙离子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可采用红花黄色素进行治疗。在离子通道中,镁通道和钙通道为血管平滑肌上的重要通道,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张力保持平衡,并使钙通道和钾通道得到激活[4]。在心肌肥厚的大鼠实验中,得出相关结论,西红花酸能够提高ATP酶活性,使心肌肥厚的超负荷大鼠的心肌压力得到有效改善。在患有脑缺血症状的蒙古沙土鼠实验中,对照组给药10min后,ATP酶活性达到13.6%,而实验组采用红花提取液进行治疗后,ATP酶活性达到79.4%。红花的提取液具有拮抗作用,避免脑缺血使神经细胞超负荷而出现脑损伤,红花黄色素对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3.1 治疗心血管疾病
红花注射液能够改善患者血液状况,减少血液毒素,并降低血小板的黏附率,提高纤溶水平和抗凝水平,对缺血性和心绞痛等冠心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5]。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实验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扩血管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红花注射液治疗,治疗后实验组心电图恢复率为86.9%,对照组心电图的恢复率为62.9%;在并发症的出现上,实验组为13.2%,对照组为33.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4]。红花不仅可以使冠心病的心肌缺血和心绞痛都得到显著的治疗,还可以有效降低血脂和血糖,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丹参和红花注射液治疗,红花注射液治疗组患者的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左心室收缩末的容积,以及冠脉的灌注压均得到显著提高。
3.2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由胰岛分泌不足引起,周围的小血管为基础病变,红花制剂能够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对糖尿病并发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闭塞症患者,分别给予爱维治注射液和红花注射液,通过20天的治疗,实验组治疗显效率为73.3%,对照组显效率为53.3%,充分显示出红花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对于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在使用红花注射液的治疗后,对空腹血糖、心电图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查,发现其得到明显的改善,由此说明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采用红花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红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且毒性较小,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效果尤为显著,同时还具有镇痛、抗炎、镇静、耐缺氧等作用。其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在临床中使用该药物及其提取物,均能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药理上具有抗凝作用,保护心肌及稳定血管内皮细胞,调节细胞内外的钙离子。临床应用上还可以对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并发症进行有效治疗。
[1] 陈发胜,孙丰雷,魏爱生,等.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初探[J].河北中医,2003,25(10):734-736.
[2] 柳德学,姜海侠.综合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5):14.
[3] 郑为超,陈铎葆,李兵,等.红花黄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9):1032-1034.
[4] 陈发胜,孙丰雷,魏爱生,等.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8):456-458.
[5] 王淑君,王万铁,熊建华,等.红花注射液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变化的影响[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3,33(03):153-155.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4-09
李宝军(1972-),男,吉林省辽源市基本药物管理中心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学。
R285
A
1673-2197(2014)15-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