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治”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2014-03-08 09:59陈志斌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支气管哮喘

张 晶,卢 峰,陈志斌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福建 福州 350001)



“三伏治”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张 晶,卢 峰,陈志斌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福建 福州 350001)

目的:观察在“三伏治”采用冷哮丸加减穴位贴敷结合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性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性治疗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肺俞、肾俞穴位注射,冷哮丸加减肺俞、肾俞穴位贴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伏治”采用冷哮丸加减穴位贴敷结合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支气管哮喘;穴位贴敷; 冷哮丸;喘可治注射液

治未病概念始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笔者利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采用“三伏治”冷哮丸加减穴位贴敷结合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为2010年7月-2013年1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病人,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8~70岁,平均51.5岁;病程1~30 年,平均12.3年。对照组男 33 例,女 27 例,年龄18~72岁,平均 53.1岁;病程2~29年,平均 11.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且连续3年接受治疗。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西医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中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侯部分)》[2]。

1.3 方法

1.3.1对照组 一般性治疗:对每位支气管哮喘患者均进行多方面指导,包括: ①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②控制环境促发因素;③哮喘患者长期治疗方案:每天吸入激素,口服缓释茶碱、色甘酸钠、白三烯调节剂或激素等;④合并症对症治疗。

1.3.2 治疗组 在一般性治疗基础上加用以下治疗方法:①喘可治注射液肺俞、肾俞穴位注射:病人取俯伏坐位,充分暴露项背部,定穴,常规皮肤消毒后,用舒张进针法,右手快速垂直刺入穴位约0.5cm,然后再缓慢向深部刺入约1cm,回抽无血,将药液缓缓注入,每个穴位注入0.5mL(注入穴注时嘱患者不得抬头);②冷哮丸加减肺俞、肾俞穴穴位贴敷: 由麻黄、细辛、蜀椒、姜半夏、川乌、白芥子六味药组成,60°烘干4h,粉碎成细粉,适量姜汁调成糊状,贴于特定穴位处。

以上两组患者均以3年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

根据 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的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或PEF(最大呼气流量)增加量> 35 %,或治疗后FEV1(或PEF)≥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20%;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为25%~35%,或治疗后FEV1(或PEF)达到预计值的60%~79%,PEF昼夜波动率>20%,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 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为15%~24%,仍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剂;④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6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19例,显效22例,好转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6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12例,显效18例,好转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受冬季气候寒冷的影响易急性发作,出现咳、痰、喘症状。中医认为哮有宿根,多为阳虚寒凝、痰饮凝聚而成。遇风寒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闭阻,肺失宿降而发,冬季寒邪主令易犯阳虚之体而使宿疾复发,故与其冬季治已发之病,不如暑节治未病之人,利用夏季阳气旺盛,机体阳气抬升的有利时机,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冬季发病次数,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三伏治”、“三伏灸”皆为此应运而生,“三伏治”主要包括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方法。大量临床实践已证明“三伏治”能减少冬季发作的次数与缓解症状,其理论依据就是《内经》的“夏至一阳始生”,抓住阳气生发之时给予温灸温补,助其生发,就能在冬季到来之前,阳气已衰之时少因感寒犯肺引发宿疾或因阳旺而痰饮渐消使症状减轻,故“冬病夏治”当属治未病之列[3]。

穴位敷贴所用冷哮丸,源自《张氏医通》卷十三,主治内外俱寒之实证哮喘。其中麻黄、细辛、蜀椒、姜半夏、川乌及白芥子六位药相互配合,起到温补肾阳、化痰止咳、宣肺平喘的功效。中成药喘可治具有温阳补肾、平喘止咳功效,且有抗过敏、增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功能。

本法所取穴位均为中药敷贴及药物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腧穴,《素问·咳论篇》曰:“治脏者, 治其俞。”高艳等[4]通过对针灸治疗肺疾的取穴规律和穴位特异性统计发现,支气管哮喘常用穴位为肺俞、肾俞等。肺俞为治疗肺疾的首选穴位。另唐照亮等[5]发现艾灸肾俞穴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张海洲研究表明[6],刺激肾俞穴后, 交感神经兴奋, 可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而平喘。

本文结果显示:“三伏治”冷哮丸加减穴位贴敷及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满意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1):817-8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6-9.

[3] 张晶,严桂珍.“治未病”在肺系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4):56.

[4] 高艳,解秸萍,汪家柔.针灸治疗肺疾的取穴现状分析及穴位特异性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15(5):39-41.

[5] 唐照亮,宋小鸽,侯正明.艾灸肾俞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5):53.

[6] 张海州.针灸背部腧穴的平喘作用及其机理浅见[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4(3):7.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2-08

张晶(1978-),男,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呼吸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R256.12

A

1673-2197(2014)09-0085-01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支气管哮喘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