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杰 秦国军 赵 辉 湖北省南漳县中医院骨伤科 4415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在各类人群,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其发病后往往会造成腰腿痛以及其他肢体活动不便,严重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降低了患者家庭的生活质量。虽然目前的诊疗方法多种多样,但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得到了迅速发展,因其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等优点,而被更多患者接受。我院自2003-2013年对2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经皮臭氧注射联合骶管注射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3-2013年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0例,女70例,年龄18~62岁,病程7d~4年。所有患者均接受跟踪随访,随访时间1年。
1.2 入选标准 患者均有坐骨神经刺激症状,伴或不伴腰痛,轻度神经功能缺失,排除骨性椎管狭窄、腰椎滑脱或不稳、马尾综合征,经CT或MIR检查证实为椎间盘突出轻度或中度,术前检查排除禁忌。
1.3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于C型臂手术台,腹部垫空,在C型臂透视下定位病变椎间隙并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以2%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于患侧后正中线旁开8~12cm,以21G15cm穿刺针经安全三角进入椎间盘,使针尖尽量位于椎间盘中心位置,正侧位透视下再次确定。穿刺成功后以10ml注射器取浓度40%臭氧15ml,然后退针至椎间孔后缘,在确保不注入蛛网膜下腔的情况下,于椎旁组织内注入40%臭氧10~20ml,术后绝对卧床72h,予以甘露醇125ml+地塞米松5mg静滴,连用3d。丹参扩管,营养神经,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3d后予以骶管注射1次,佩带腰围下地活动,术后5d出院,按要求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每7~10d来院行骶管注射1次,共3次。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臭氧椎间盘内浓度为40%,剂量为5~15ml,当推注压力极高时应谨慎小心,以免使纤维破裂;(2)穿刺部位要精确,这是保证疗效的前提;(3)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患者。
1.4 疗效评价 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进行,优:症状消失,恢复工作能力;良:偶有腰部不适及下肢疼痛,工作无限制,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差:症状无明显改善,需用药对症处理或手术。
本组200例患者在治疗后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其中优120例,良60例,差20例,总有效率达90%。
据报道,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在68%~79%之间,臭氧治疗的主要机制:(1)即刻氧化作用,氧化髓核内的蛋白多糖,使髓核发生变性、坏死而萎缩,在降低椎间盘压力的同时也改变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氧供应而改善症状;(2)抗炎作用:通过拮抗免疫因子释放起到抗炎作用;(3)镇痛作用:臭氧的强氧化作用能迅速使上述炎性介质失活而达到止痛作用,而且还可通过破损的纤维环弥散和扩散到椎管内或椎旁发挥作用。骶管冲洗治疗是将药物直接经骶管注入硬膜外腔,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处,以达到治疗目的。地塞米松为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粘连,减轻局部水肿,从而改善局部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排除致痛物质。维生素B12为细胞分裂和维生素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可以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经硬膜外给药可显著减轻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利多卡因可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阻断刺激传导,解除肌肉和血管痉挛,改善局部循环,促进代谢,改善急性期症状。混合注射液的综合作用,最终达到消除局部炎症,减轻神经根充血、水肿及神经根压迫,减少致痛物质刺激,缓解疼痛的目的。
本组治疗优良率达90%,说明臭氧联合骶合注射疗效明显高于臭氧,C臂引导下臭氧联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操作安全、创伤小、准确,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经济负担少,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新兴手段,值得推广。
[1]王自强.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536.
[2]王俊华,李海峰,王刚,等.臭氧浓度对经皮椎间盘臭氧溶核术治疗腰椎盘突出证疗效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1):823-825.
[3]吴春根,何安慰.硬膜外注射甲基维生素B12治疗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临床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2012,33(4):21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