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自峰 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462600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也是最多见的急腹症,绝大多数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尽早行阑尾切除术。早期手术指阑尾炎症还处于管腔阻塞或仅有充血水肿时就手术治疗,此时手术操作简易、术后并发症少。如化脓坏疽或穿孔再行手术治疗,操作困难且术后并发症增加。而粘连性肠梗阻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日渐明显,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发病几率也相应升高。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22例,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11月22例阑尾炎术后早期出现肠梗阻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8.6±3.4)岁;单纯性阑尾炎3例,化脓性阑尾炎8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1例;术后出现肠梗阻的时间3~10d。临床表现:均表现为右下腹痛、腹胀、无排气、停止排便,其中有11例伴有恶心、呕吐。查体提示腹部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腹胀,均有压痛,肠鸣音弱、未闻及气过水音。腹部立位拍片显示中下腹或右下腹可见积气和气液平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后,首先采取保守治疗。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可减轻梗阻肠管的扩张和水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根据患者呕吐量、缺水情况、尿量及尿比重、电解质等情况进行补液;使用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抗感染及镇静解痉治疗。如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则尽早进行手术,以免发生肠坏死。
本组22例患者中,18例经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对症处理、镇静解痉等保守治疗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8d。4例经保守治疗腹痛、腹胀加重,给予肠管粘连松解术,术后5~14d肠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粘连性肠梗阻是阑尾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而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发病率升高,但是老年人腹肌薄弱、防御机能差,临床表现轻而病理改变却很重,加上老年人动脉硬化,阑尾一旦发生炎症容易发生坏疽穿孔,阑尾炎病情往往较重,造成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大[1]。加上老年人术后离床活动能力差,比青壮年更容易形成粘连性肠梗阻。
对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应依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2]。该症患者病史均为急性阑尾炎病史;临床症状以典型转移性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为主,病程早期会有发热症状;查体提示腹部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腹胀,均有压痛,肠鸣音弱、未闻及气过水音。腹部立位拍片显示中下腹或右下腹可见积气和气液平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
待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术后肠梗阻后,建议先采用保守治疗,若仓促采用手术治疗,可引起肠瘘等并发症。保守治疗包括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合理应用生长抑素,必要时应用激素,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镇静解痉等对症支持治疗。如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则尽早进行手术,以免发生肠坏死。老年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一般为粘连性肠梗阻,若肠袢无坏死,建议采用粘连松解术处理;若肠袢坏死,建议应用肠切除吻合术处理[3]。
阑尾炎术后肠梗阻的形成,与局部炎症较重、手术损伤、切口异物及术后卧床等多种原因有关。腹腔手术止血不彻底,纱布敷料长时间覆盖接触损伤浆膜,手套上未洗净的滑石粉异物带入腹腔,腹腔引流管的放置等都是促成粘连的医源性因素。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肠管暴露时间和暴露面积对防止粘连的发生非常重要。同时,建议尽可能不放置引流管,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恢复肠功能和切口的愈合。
综上所述,肠梗阻是急性阑尾炎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不难确诊,大多数患者可经保守治疗积极处理痊愈,少数患者应用手术治疗也能治愈。本文结果证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肠管暴露以及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适当预防此并发症。
[1]王新军,马玉淑.老年阑尾炎合并肠梗阻31例的诊治体会〔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1):1035.
[2]聂淼.阑尾炎误诊为肠梗阻12例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108.
[3]朱金明,李翠芳.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