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的传播学解读

2014-03-07 10:27:48赵亮宇
今传媒 2014年3期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湖南卫视传播学

赵亮宇

摘 要: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户外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一经推出便夺得同时段收视第一的好成绩,同时也引发了媒体网络对于该节目的高关注度和高讨论度,不得不说这档节目取得了成功。本文试图从传播理论的角度对这档节目的成功之道进行探析,分析其给中国户外真人秀节目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传播学;湖南卫视;明星亲子真人秀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077-02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户外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在没有妈妈的情况下,明星爸爸与孩子在户外生活三天两夜,通过节目设置的任务在各个家庭中比赛串联节目,从中看到明星爸爸与孩子间的趣事。这档节目第一期播出便以CSM全国收视率1.1,市场份额7.67%拿下同时段收视第一,并迅速在全国各大媒体、网络中产生热议,同时也引发了各界对于亲子、教育等问题的深思,不得不说这档节目在各类音乐选秀节目中杀出重围,证明了户外明星真人秀节目的魅力,那么它的魅力何在?

一、《爸爸去哪儿》节目获得成功的传播学探析

(一)沉默的螺旋——利用大众从众心理

沉默的螺旋理论即舆论的产生理论,它认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过程,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散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性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引自韩国MBC电视台版权《爸爸,我们去哪儿》,韩国版从2013年初播出起就成为了韩国大热的综艺节目,国内一些视频网站也对该节目进行了同步播出,这使得该节目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受众基础。湖南卫视作为地方卫视的龙头老大,其创新和引领中国娱乐综艺节目风向的能力有目共睹,在选秀节目大行其道的各家卫视混战中,湖南卫视宣布买下韩国MBC电视台版权无疑吸引了大批媒体和观众的关注。在高调买下版权后网络上随即引发了关于中国版《爸爸》的猜想和讨论,在节目组公布参与摄制的明星家庭中有林志颖家庭后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为最终节目的高收视和高关注度做足了铺垫。前期的宣传为节目培养了大批观众,而开播后明星与孩子,孩子之间真实、有趣的互动场面赢得了这些观众的心,他们通过网络、媒体、人与人之间各种形式的讨论,无形中影响了他人的意见,使得他人产生了观看此节目的欲望,而《爸爸》节目就是在这种高关注、舆论造势的情况下赢得了高收视。

(二)使用与满足——大众的窥视心理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受众角度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的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该理论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之所以取得成功,即是利用了大众对于明星私生活的窥看心里。明星作为公众人物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除了他们在镁光灯下的曝光以外,大众对于明星的内心以及其私生活一无所知。但大众在潜意识下希望了解这个人,了解他们的个性,与家人的相处方式和他们的生活习惯等。《爸爸》节目正是满足了大众的这一需求,将明星爸爸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一起互动的情景展现在观众面前,满足了大众对于明星私生活的需求。而在这档节目中明星不再高高在上,不再是戴着面具的表演者,而是真实的将自己与孩子的亲昵动作,对于孩子的父爱展现出来,既拉近了与大众间的感情,使大众看到了明星作为父亲温柔的一面,也使大众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三)议程设置——人为设置大众关注点

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的左右人们关注某一事实和意见,即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的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性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湖南卫视在《爸爸去哪儿》中巧妙的运用了议程设置,成功将大众的目光聚焦到林志颖父子身上。不可否认,虽然五位明星爸爸都各有建树,但林志颖作为影视歌三栖的明星拥有最高的人气,他不仅是内地人的偶像,也在港台东南亚地区都颇有影响力,再加之网络中流传的林志颖传奇的人生经历,也为他加分不少。

《爸爸》节目无论是在前期宣传、拍摄过程、节目剪辑等各个阶段明显可以看出林志颖是电视台宣传重点,显然其号召力是其他爸爸无法比拟的,而在节目播出当天,林志颖展现出的爸爸细腻、温柔的一面更是为其赢得了好爸爸的赞誉。电视台获得收视率的同时,也可以借助林志颖在港台以至于东南亚地区推广该节目,可以说是一举双赢。

观众作为电视节目的受众,在潜移默化中也将注意力放在了林志颖父子身上,《爸爸去哪儿》节目播出后,网络讨论以喜爱林志颖父子居多,整个节目中他们被讨论的次数也是最多,足以看出该节目宣传侧重点在收视保证的林志颖父子,这也不知不觉地影响受众的关注点,而林志颖父子也因节目中的表现不负重望,成为了高收视率的首席功臣。

(四)把关人——巧妙的叙事结构

把关人理论作为传播渠道环节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指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是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价值标准所进行的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爸爸去哪儿》节目对五组家庭进行拍摄,每期总拍摄时长达到1000分钟左右,但播放时间只有90分钟,那么如何在1000分钟的素材中选择精华呢?这就需要制作者的精心剪辑,在这个过程中制作人就是这档节目的把关人,他们不能不可谓是做得恰如其分,将一天生活以故事化的手法叙述:从早晨起床时各自家庭的样子,到来到宿营地第一顿餐,再到午休时孩子们的憨态可掬,以及下午进行任务的戏剧表现。整个剪辑过程可谓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从孩子们起床的囧样,到被告知没收食品玩具时孩子们的反应和面部表情的抓取,以及收集蔬菜时逗趣的场面,这些刻画无一不是展示了制作者的剪辑功力,叙事有详有略,突出精彩部分,紧凑而不拖沓。

最精彩之处就是在于制作者很好的挖掘出了一天生活的戏剧化剧情,在第一期中模特张亮和前跳水冠军田亮的孩子极具戏剧化的表现,从初期不愿意在农村生活,以至于哭嚷着回家,到收集蔬菜时积极踊跃的表现,这一极端反差效果,也通过制作者的手在节目中展现出来,使得整个叙事过程充满张力,引人入胜。此外,制作者在孩子们特有的动作或表情时添加了特效和搞笑的音乐,给节目添加了几分欢乐,一些特效字幕帮助观众能够更好的了解孩子们不同的特点,成为节目的点睛之笔。

二、《爸爸去哪儿》的启示

《爸爸去哪儿》节目热播无疑对于户外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屏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它对于中国自己的户外真人秀节目有什么启示呢?笔者认为有两点,即真实的情感和创新的驱动。

(一)真实的情感流露

2013年暑假,充斥在中国银幕中的音乐选秀节目让人目不暇接,选秀选手动辄诉说自己的悲苦经历赚取评委和观众的眼泪,殊不知节目背后却被网友抓包,揭穿谎言,这样的戏剧已经不是一次两次,选手诲人不倦的诉说自己的经历,但在选秀浪潮下,观众很难分辨真伪,对观众而言,诉说自己悲苦经历似乎已经成为选秀的常态化表演,很难真正博得同情。与此同时,惺惺作态使得中国需要一档真情实感的节目,没有谎言,没有利益,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或女儿,又有谁会说谎或演戏呢?而笔者认为户外真人秀节目就应该以真实的情感为基准,发觉人性中最为真实的一面,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户外真人秀节目需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情感,在实际的互动和实践中让观众体会自己的心情,而不是空口无凭的诉说自己的情感,户外真人秀正是应该在实际中让人们得到升华。

(二)创新是保障

自2012年《中国好声音》节目获得较好的收视率后,引进版权节目在中国各大电视台引起热潮,从最早《中国达人秀》,到《好声音》大获成功,再到湖南卫视引进《我是歌手》获得收视第一,引进节目一发不可收拾,在中国各个电视台开花泛滥。虽然《爸爸》同样收获好评,但引进节目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中国综户外真人秀节目要想长远发展关键还是要创新,在吸取各国节目经验成果后研发更加具有自己特色的户外真人秀节目才是正确的途径。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下发通知,各大电视台每年引进的国外版权节目不得超过一档,这张加强版限娱令一下发,各大卫视纷纷表示招架不住,虽然对于各家卫视来说节目开发遇到了困难,但不得不说这道限娱令令卫视头痛的同时,也迫使卫视积极开动思维,开发属于中国自己的节目,促进中国电视节目制作人独立思考,为未来中国电视节目可能出现的推陈出新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三、结 语

中国户外真人秀节目出现较晚,发展也并不顺遂,但《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的热播为户外真人秀节目打开了一条通道,也为中国综艺节目打开了一道大幕,希望户外真人秀节目并不只是昙花一现,而是一个真正的开始。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吕文彬.放大声音的正能量——解析《中国好声音》[J].新闻世界,2012(4).

猜你喜欢
爸爸去哪儿湖南卫视传播学
从湖南卫视的成功看人力资源管理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5
湖南卫视原创真人秀的特色——以《一年级》和《奇妙的朋友》为例
新闻前哨(2016年1期)2016-12-01 06:18:01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4:47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5
媒介融合时代下电视媒体的应对——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重新启动为例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联动效果研究
《爸爸去哪儿》来了之后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