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在英敛之时期的广告经营

2014-03-07 06:15王娟,蒋黎
今传媒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公报广告经营

王娟,蒋黎

摘 要:《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出版时间最长且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作为一份民营报纸,广告的重要性受到报人的高度关注。英敛之是《大公报》的创始人,他的办报理念影响了报纸此后的整体发展方向,尤其是广告方面,不论是业务上的创新还是思想上的改革,都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即使现在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敛之;《大公报》;广告;经营

中图分类号:G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061-02

一、广告产生的原因

广告是报业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公报》是近现代中国最大的民营报纸之一,因无政府资金支持,故要在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站稳脚跟,必须有充足的广告收入。在报纸创办之时,广告就作为一项基本内容纳入其中。

(一)广告产生的经济基础——商品经济及市场化

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所衍生的客观存在,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广告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商品经济的一种标志。因此,广告的发展程度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1]。”鸦片战争及其各国列强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商品交易活动也随之频繁起来,为《大公报》的创办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广告作为该报的经济支柱发展是必然趋势。

(二)广告产生的限定条件——《大公报》的性质定位

英敛之生于贫困家庭,但是他却积极进取,在20岁前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于当时社会黑暗,人们思想落后,他想通过文章警醒世人,激发爱国情感,从而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中,于是“文人论证”的《大公报》诞生了。

“文人论证”要求知识分子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上,商议国家大事,提出救亡建议。他强烈反对清政府压制言论的做法,一再发表文字,争取新闻自由。所以固然不会依靠政府资助,只能运用广告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二、广告的特点

类型:《大公报》的广告从整体上划分为商业广告、文教广告、社会广告、交通广告,其中商务广告所占比例最大[2]。

形式:开始没有标题,起首就是一段文字,后来加上了。最初《大公报》广告无论是标题还是正文,均使用竖行排版。之后,标题开始使用木刻子,标题排版由竖行改为横行,正文仍是竖行;同时标题的字号变大,正文的字号变小,增加了广告版面的容量;而刻字的横行标题与竖行正文形成了较强烈的对比,使广告变得更醒目,更美观[3]。

内容:《大公报》的广告内容都经过严格的挑选,不刊载不健康的内容,使其格调一直都还算高雅。

数量:这一时期《大公报》广告数量与沪上大报相比是相形见绌,这主要与当时北方地区的市场经济不够繁荣有关,更重要的是当时它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没有过多重视广告的经营。另外,报纸的内容尚不足以扩大销路,以招徕广告,为报纸带来丰厚的收入,在后来的发展中广告数量逐渐增多。

创新:为了更形象直观的表达广告内容,开始使用图片,图文并茂加强了传播效果,但是画面较小,并且十分粗糙,只是文字的陪衬。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相对而言,广告的特点为:类型较少、形式简单、内容干净、数量递增、有所创新,格调比较严肃。

三、广告理念

《大公报》创刊之时的性质定位决定了它的战斗性、严肃性、服务性等特点。它是一份典型的维新派报刊,提倡爱国图强,反对列强侵略;坚持立宪改良,反对共和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学术,启发国民智力[4]。报纸以“敢言”著称,对清政府官场的黑暗进行批评,对外国侵略者的狼子野心进行揭露。它将重点放在开民智、启发爱国热情上,而不是盈利,广告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维持正常的开销而已。

所以,这个时期的《大公报》广告理念相对淡薄。再者,这个时期的《大公报》创办到逐渐发展,将自己定位为高雅报纸的行列,不管从文章内容还是广告内容都要求健康,杜绝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的出现。《大公报》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宣传防疫、鼓吹办学、劝募赈灾、靡不尽力。1907年2月江南水灾,《大公报》发起募捐,得银11469两;顺直水灾,又主办游艺大会,英敛之天天为募捐登台演说:“丹心一片,热泪两行[5]。”

总结这个时期的广告理念,可以概括为:启民为主、简单经营;内容追求高雅,杜绝损民行为;服务大众的意识比较强烈。

四、广告的经营策略

虽然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讲究文人办报,即:论政而不参政,经营不为营利,以言论报国,代民众讲话。但是,在广告方面,他也注重利用一些经营策略,以维持正常开销。

(一)首创“广告”专栏,及早登出“广告刊例”

报纸上最早的广告信息都是以“布告篇”、“报贴”、“告白”等词语来指代的,在《察世俗每月统纪传》、《遐迩贯珍》等报刊中都这样使用,在报纸的版面设计上,广告是被集中安排在最后的位置。但是在1902年6月7日《大公报》创刊的第二天,它就专门以“广告”这个名词来命名这个栏目,这是近代报纸版面设计的首创,它对以后报纸的排版设计有一定的示范意义[1]。

(二)提高价格,扩大版面

《大公报》在开创时的广告价格,从1902年7月30日报头旁刊出的“广告价格启示”中可见一斑:“本报刊登告白,短行以五十字起码,长行以二百字起码,多则以十字递加,前幅加倍。第一日每字取五厘,第二日至第八日二厘五,论月每字四分五,论年每字四角[3]”。随着业务的增加,《大公报》的广告费用也会有所改变,但是,不管什么时候,都有一个规范的收费规范,供广告商查阅参考,此外还扩大了版面,一来可以刊登更多的新闻,二来也可以为广告设置更多的搁置空间。

(三)初步进行广告分类,注重传播的影响力

这个时期的《大公报》除了设置广告栏目之外,还初步将广告进行分类,以使人们能够在寻找所需之物时能有明确的方向性,同时,将同类物品放在一起,也便于人们进行比较,这充分体现了英敛之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达到大家的要求。

重要的信息,都会在广告栏目来传递,或以“告白”、“特白”的标题在醒目的位置提示公众,说明了英敛之已经注意传播效果,而不是盲目的编排栏目,充分体现了他的新闻业务水平之高,在当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四)提高信誉,扩大发行,吸引广告客户

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严格要求内容的高雅度,不登黄色和刺激性新闻,当时风行的“花丛谈”、“消闲录”等一类的文字,绝不见于《大公报》。1905年有一则黄色新闻,因一时疏忽,拼版付印,英敛之发现后令马上撤销,印好的二三千份因为舍不得浪费而发出,但英敛之写了道歉启示,登于被撤销新闻的空白处[5]。这说明英敛之十分注意内容的格调,试图利用大家的信任提高信誉,从而使发行量得以增加,如此便可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

(五)灵活刊布

在当时,很多报纸广告经营固守统一模式,而《大公报》却在这方面彰显了灵活机动的经营战术。报馆根据不同时期的广告市场行情,制定了相应灵活的广告收费标准,并将广告价格细分,依版面、位置的不同,把广告价格分级,且在报纸上公开刊布[3]。此做法已将广告价格和广告效果联系起来了,多取信于广告主。

(六)广告涉及范围广泛,注重与其他栏目相协调

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应经开始注意吸引广告业主,以获得利于报纸发展的利益。故而《大公报》广告涉及的内容涵盖范围极其广泛。有些广告还刊登插图,形象生动,吸引读者。

英敛之还十分注意版面的设计,广告作为一个单独的栏目而存在,但是并不是随意安排和排版,而是根据报纸的整体定位,选择广告及其他栏目的内容,找到她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力求把各个栏目融合在一起,以使广告和报纸的风格保持一致,从而将报纸打造的更加完美。

五、对当今广告的启示

在广告业务方面,《大公报》开创了广告栏目,使当时的人们能够认识到广告的重要性;分类广告的使用方便了读者,即使在现今,这种模式仍旧值得借鉴;灵活的定价和规范的纪律使得广告能够有章可循,这也是报纸能够得到稳定经营的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

在广告理念方面,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虽然在广告经营方面相对来说有些被动,但是不管从广告到新闻再到评论都严格要求,力求以诚信、高雅、服务意识、爱国基调打动读者而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而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的刊发任何性质的广告。而当今时代,有些不良报纸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已经丢失了品格与原则,“有偿新闻”、“广告新闻”带给大家极大的不信任,黄色、暴力广告也会在不正规的报纸中出现,毒害大家的心灵。英敛之力求干净、健康的广告理念正是对现今的不良行为无情的讽刺,也是值得当今许多编辑、记者严格反思的事情。

总之,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虽不尽完善,但在广告方面仍有学习价值,我们不仅可以学习这个时期广告方面的业务及思想经验,还能从中找出适合当今广告发展的有效之路,为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个时期的《大公报》广告经验对当代报业起到了开先河、启未来、促进步的作用,是值得大家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孙有为.广告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2] 孙会.《大公报》广告与近代社会[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 赵欣.从广告视角看新记《大公报》的办报思想[D].吉林大学,2006.

[4] 方汉奇.《大公报》百年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吴廷俊.新记《大公报》史稿[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大公报广告经营
《大公报》举行创刊120周年庆祝仪式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从《大公报》看《红楼梦》与近代社会生活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省级党报广告品位提升与影响力拓展
媒介自建:湖南媒介型广告公司发展新路径探究
广告语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初探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浅析民国时期《申报》与《大公报》的言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