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化叩启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之门

2014-03-07 12:26林新培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4期
关键词:摩擦力生活化创设

林新培

(福建省安溪县龙门中学,福建 安溪 362400)

教育即生活,也是为了完美的生活。所以,初中学生的物理教育也应与生活密切相连。这一点,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论述,“物理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物理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注重将抽象的物理知识、概念与规律等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以浓厚学习兴趣、激发探究与发现的欲望,非常重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以规范的物理语言融进学习生活,体现物理知识即生活的特点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使用规范的学科语言进行教学,只因这种语言运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具体到物理教学,教师使用规范的物理语言是展开教学的最主要的手段,其水平直接影响与制约着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并影响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概念和规律等,教师若没有相当程度的语言艺术修养是没有办法完成这一任务的。所以,教师一要努力锻炼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二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以物理语言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学“摩擦力”一节,教师问:“我们拿起杯子来喝水,杯子不会从手中滑落,是因为……?”学生回答说“摩擦力”。教师进一步发问引导:“这种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那么,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顺应学生的回答,教师自然又可以发问与介绍“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什么”。这样,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学会了知识,又可以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趣味性

根据余文森教授的研究,课堂情境创设的首要维度就是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的停靠点,也就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越接近,学生自觉接受该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所以,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在学生认为毫无出奇之处构建物理知识的出彩之机,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欲望并浸润于物理探索、思维和发现之“境”,亦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恰好是情境创设的另一个维度,也是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应有之义。例如,在教学“电能 电功”时,我出示了一道改造过的中考题:“小明看到他家5月份的电费缴费通知单,这个月的用电量是116kW·h,过去他家每个月的用电量在90kW·h~100kW·h之间,家里没有增添新的用电器,工作的时间与过去基本相同,5月份为什么会用这么多电呢?于是,小明将一个标准的灯泡(220V 100W)单独连入了家庭电路中,用调节好的电压表测出了其两端电压为198V,观察到电能表(3000转/千瓦时)的铝盘在10min内转过了50转(灯丝电阻不变)。请通过计算分析小明家的电能表是否存在问题。”在实际的生活中,家庭电能表出现问题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并直接关系着家庭电费的支出,课前对学生的询问中也有学生谈及这一点。所以,这道貌似很困难的题目,直接将抽象而呆板的电能问题变换成了关乎自身经济利益的生活问题,并在学生中引起很大的探究兴趣。

三、以物理学习解读生活,帮助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价值

对初中学生,尤其是刚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很难从一开始就会愉快地接受以抽象化、理性化和标准化的物理模型样式来呈现的物理知识及物理教材,而是感觉这样的知识学习是枯燥、晦涩且难以理解的。这就更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背景与桥梁,以及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放在学生的相关生活背景中,在使其具体化、形象化的同时,一并使学生感受到该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加深理解。其目的,一如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所说,“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并“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例如,教学“电路的连接”时,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串联电路,就可以请几名学生上台,做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状,学生即会直观感受到概念中电路元件“首尾相连、逐个顺次连接”的确切含义,即相邻的两个电路元件中只有一端连接到了一起。通过这种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的类比,既会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现象的认知与反思,获取教益。

以物理知识解读生活还可表现为物理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这种“服务”,会帮助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价值与意义,亦即课标所强调的“物理在生活及生产中的实际作用”。关于这一点,我经常拿自行车做例子。一辆简单的自行车,从它的构造与使用中,会涉及到很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如力学、声学、热学、光学等,了解到这一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以趋利避害。如,在车轴处加些润滑油可减小摩擦力便于骑行时省力(这是力学知识);又如,夏天轮胎内的气体不能太足,以防止爆胎(这是热学知识)等。

总之,物理即生活,只有将学生的物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才能真正使他们爱上这一科目的学习。所以,作为物理教师,努力审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智慧和发现的眼睛寻找到二者间的良好结合点,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效果。

[1]胡方其.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3,(32):44-44.

[2]曹冬鸽,周彦.积极倡导生活化的物理教学[J].考试周刊,2010,(56):171-171.

猜你喜欢
摩擦力生活化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神奇的摩擦力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