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辉
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到习近平同志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从反“四风”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制度安排,从讲话、文件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身体力行,这些政策和行动表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态度和决心,体现出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顺应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呼声和愿望。
实际上,铺张浪费不仅仅是作风问题、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长期以来,铺张浪费、豪华奢侈的顽疾更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
一是“免费午餐”。有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如果午餐的支付由就餐者以外的人承担,那么对于就餐者而言,就是免费的,他就不需要进行成本与收益的精心计算。目前,我国各种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其中,“三公浪费”更是影响恶劣、危害巨大。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提交到2012年政协会议上的提案显示,目前,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就已高达3000亿元。这些开销要么挤占肩负国计民生的公共财政,要么来自本应保值增值的国有资产,均不需要享用者个人付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措施,过度消费就是一个必然的经济后果。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要区分正当的公务接待和私人消费,成本很高,因此也就助长了那些掌握公权力者在职消费、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等行为,不但侵害了公众利益,而且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二是市场缺失。隐藏在觥筹交错、纸醉金迷背后的,还常常包含着马克思所说的围绕积累动机的“最肮脏的贪欲和最小心的盘算”,因为奢侈被列为资本家的交际费用,炫富可以成为取得信贷的手段,于是挥霍可以和积累一同增加,一方决不会妨害另一方。更为重要的是,在现阶段,行政部门和国有企业通过审批、垄断等方式掌握着大量的公共资源,对这些经济要素的配置,市场是无能为力的。为了获得对这些资源的控制权,宴请、赠卡、送旅游等非市场方式也就应运而生并大行其道,而为了保住“面子”、显示“诚意”,相互攀比和铺张浪费也就在所难免,成为奢靡之风的重要来源,败坏了党风政风。
三是收入差距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3年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在0.47至0.49之间徘徊,2013年这一指标为0.473,已处于收入差距较大的区间。按照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的观点,由于财富的集中形成的“有闲阶级”具有“明显消费”的倾向,那些富裕的上层阶级需要通过豪华宴会、高档服饰等浪费性和奢侈性消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荣誉和声望,因为“歧视性对比现在已变成了主要是所有者与社会中其他成员之间的对比”,并且这种歧视性对比的演进是无止境的。而公款浪费的示范效应更进一步助长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二者相互影响,愈演愈烈。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发展中国家,铺张浪费不但非生产性地消耗了大量可用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宝贵资源,而且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甚至无效,由公务消费和浪费推高的行政成本还会压缩公共财政在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势必阻碍社会和谐与国家进步,因此必须坚决抵制。
首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行政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真正在价值基础上让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决定价格,由价格配置稀缺资源并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切断权力与资本之间的纽带,尽可能降低不正当竞争、寻租和行政干预等行为,减少因市场扭曲引起的铺张浪费。
其次,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一是合理确定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职人员的薪酬,提高其在职消费、谋求灰色收入的成本;二是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让经济增长的好处惠及全体人民,决不能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发生;三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并合理确定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公共财政的比例,严格实行三公经费公开和支出预决算制度,从总量上控制铺张浪费。
再次,构建严惩铺张浪费的高压线,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制定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细则和配套制度,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杜绝“破窗效应”,只有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零容忍,才能让那些掌握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人不能不愿不敢铺张浪费,从源头上遏制奢靡之风,重塑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最后,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华民族具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但是随着“二代”“三代”们的成长和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蚀,勤俭的传家宝似乎有束之高阁的危险,因此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让节约成为日常观念和行为习惯,是有效反对铺张浪费的长久之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