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稚亚
冬日午后的阳光懒散地铺洒在蓝溪村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蓝溪村村民吕康约《经济》记者一起到他大哥吕健家,谈向合作社贷款养殖泥鳅的事情。
一进吕健家,年话还没说完,他就迫不及待地说起合作社的事来。
“前一阵,我跟附近的5家人到高淳区农村合作银行桠溪支行咨询过了,大家也拍板决定要养殖淡水泥鳅。咱们这水源丰富,水质结构优秀,非常适合泥鳅生长。”
未来的“桠溪泥鳅养殖专业户”吕健接着说:“我们这5家把承包的水塘合起来使用,共投资30多万元,到时候要盖一个大的养殖场。泥鳅的饲养周期短、产量高,开春等天气暖和了就投放3-6厘米的幼苗,每亩投放个10万尾,等到夏天亩产泥鳅就能收到3000斤左右。一年投放一两次,如果时间差安排得当,年产量就可达6000斤左右。另外还可以饲养些黄鳝、小龙虾等,把水塘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最后收入按照股份分红。”
作为发起人之一,吕康虽然知道大哥所说的这些“规划”,但再次听到,脸上还是难掩喜色,他说:“我们这5家里,有的已经从养殖专业合作社里贷了款,要放到投资里。还有的准备结合养殖搞农家乐。”
合作社已经让不少农民尝到了甜头。但同时合作社也遇到了一系列“成长的烦恼”。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合作社唯一的资金来源便是入股农民自筹,但只有少数带头人比较有积极性,大多数农民要真正见到别人赚钱后才愿意出资。
除了资金这个大问题,合作社的运作机制也缺乏灵活性。
浦口区永宁镇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股东陈正志告诉记者,虽然合作社设有监事会、理事会等监督机构,但多流于形式,一人独权的问题仍然存在。其次财务不规范,有的合作社只记“流水账”甚至不记账,同时不编制会计报表、不设置成员账户、不进行盈余分配等问题让不少社员心存疑虑。
“新的一年,我们希望合作社能减少一些繁琐的手续,为贷款提供方便。”吕健笑着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