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的交通指路系统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2014-03-06 09:33:14郭涛
交通企业管理 2014年3期
关键词:指路标牌信息量

□郭涛

基于心理学的交通指路系统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郭涛

交通工程;心理学;指路标牌;信息质量;交通组织

交通指路系统作为城市道路静态管理设施,在引导交通出行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外地人,以及处于快速起步阶段的开发区内不熟悉路况的驾驶员。现阶段我国各城市交通指路设计主要采用标准为《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以下简称“国标”),作为规范性文件在详细设计中表现出不够详实、系统,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笔者以驾驶员出行心理行为作为切入点,以交通工程学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指路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促使构建易识别、信息等级及层次强、与道路网匹配且美观的交通指路系统。

一、交通心理学特性

1.广义成本最低心理

一般驾驶员在外出前,首先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至目的地的便捷路径(通常为最短路),且希望花费最少成本到达目的地。

2.惧怕及从众心理

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如果不知道路怎么走、又找不到相关信息,特别是到了交叉口需要驾驶员选择行驶路线的地方,如果看不到相应标牌上的指路信息便会产生犹豫,会抱着侥幸心理随车流前进或路边停车问路。

3.视认心理

视认过程表现出注意、心理定势、理解能力等3种能力。驾驶员在识认标牌信息时,会集中注意选择有效信息。若无标志信息,机动车驾驶员一般会按照过去行车经验或从众心理进行操作。在所传递信息较多的路口,对所传递信息的加工、反应能力的把握尤为重要,直接体现出反应时间的快慢和反应动作的准确程度。

二、基于不同车流的驾驶员出行心理要求

在城市交通指路标志系统设计时,交通工程师应具备系统工程理论知识,以人为本,抓住驾驶员出行心理特性,并尽可能遵循系统最优、均衡路网流量和减少绕行原理来设计,才能使标牌发布的信息更高效、实用。

1.车流划分与信息需求

从出行OD来看,机动车车流分为区域入境车流、出境车流、过境车流和内部车流4种情形。区域过境车流的驾驶员在城市道路行车过程中主要关心过境(中长距离)信息,即标牌设计应以骨架城市道路、距离信息为主,而公路上区域过境车流的驾驶员主要关注方向与距离。区域到达车流、内部车流的驾驶员主要关注集散与短距离信息,即以次干路、支路和距离为主,并适当辅以目的地信息。采用该思路,通过指路系统尽使过境车流与集散车流分配到不同(等级)道路上,以均分路网流量及减少过境车流对区域内部车流的干扰。

2.基于驾驶员出行心理的指路设计要求

在指路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整个路网条件、不同车流驾驶员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促使发布有效、高质量的出行信息,引导车辆沿有效路径至目的地。尤其是在道路交口处一定要把握好驾驶人的出行需求,让驾驶人能找到有效的指路信息。基于不同车流驾驶员出行心理的指路系统设计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1)构建与道路等级、交通组织匹配的指路信息系统。交通指路信息系统是指经筛选可用于道路上标牌发布的一切信息所构成,主要包括道路名称、等级、交通组织方案、交通流量信息等方面。搭建完善的指路信息系统是进行指路系统设计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指路信息网络应与道路等级匹配,以满足不同车流的驾驶员出行要求并降低驾驶员的惧怕与从众心理,同时,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车辆绕行甚至交通违法而导致出行成本的剧增。

(2)提高信息发布的质量。综合使用群体、信息利用率、信息等级等重要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取关键信息发布,以缩短驾驶员获取高质量信息的视认时间。经验表明,针对海量信息进行等级划分、筛选是构建实用指路信息系统的关键。

(3)牌面信息数量的控制。指路标牌牌面信息过多会造成信息过载,牌面也会过大,反而分散了驾驶员的注意。若信息过少会导致牌面利用率偏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理解偏差。

(4)牌面信息的可视认。重要交口处无标牌或标牌被遮挡,外地驾驶员无法根据指路信息判断下一步采取的操作,其惧怕走错路的心理会大大增加,只能致使跟着前方车辆行驶或路边适当位置停车问路。

三、指路系统设计关键问题探讨与示例

1.交通指路信息系统构建

根据机动车不同车流的驾驶员需求特点分析,交通指路系统信息系统构建应以城市道路网拓扑结构为基础,不仅要准确反映重要目的地信息、路网结构,且能体现道路性质与功能。道路功能与性质信息可借助“大”、“小”指路信息来区分与实现交通的静态引导。其中,“大指路”信息要反映路网主骨架,承担引导区域过境和中长距离出行车流功能,适用于规划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主干路等级以上道路上设置,用于远引。“小指路”信息反映路网微循环和集散车流功能,适用于即将抵达目的地的车流,用于近指。

当前,“大指路”引导标牌在国标中未深入涉及,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亦有成功实例(如图1所示)。例如,北京市环路上设置了“大指路”标牌信息,较好地发挥了引导作用。随着城市不断拓展和思想的不断解放,对“大指路”信息标牌设置的呼吁将日益强烈。

图1 北京、合肥两地大指路信息设置示例

2.告知牌面信息与交通组织的关系

一般外地驾驶员主要通过视认当地指路信息来完成出行,该信息应与交通组织相匹配,能充分体现地面交通组织意图,这是指路系统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倘若不匹配,将带来绕行或导致走错路,甚至诱导产生交通违法行为,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合肥市合作化路与贵池路为右进右出“T”字型路口,行径该路口的外地驾驶员经常会出错。在黄山路与合作化路交口南进口告知牌上,直行方向不能发布贵池路信息,而应指示下一相交道路龙河路。主要因为直行车辆虽先到贵池路与合作化路交口,因无法左转车辆必须到龙河路交口才能实现转向,该标牌改造后得到交警部门及广大市民的认可(如图2、图3所示)。

图2 交通组织示意图

图3 合作化南路-黄山路交口南进口告知牌改造对比

3.信息量与认知时间

从生理角度讲,当驾驶员处于快速运动中时其视力会下降,在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2秒种内视认字符一般不超过30个,否则容易导致牌面信息过载与视认效果不高。标牌牌面信息量与认知时间(因变量)之间存在较好的二次拟合关系。当牌面信息量少于6条时,认知时间增加相对平缓;当信息量高于6条时,认知时间快速增加。在20~80公里/小时内,如果车速增大,驾驶人认知信息数目也相对有所减少。一般城市道路规定速度在40~60公里/小时内,专业或非专业驾驶员认知标志信息量均为5~6条,即在驾驶人校正视力不低于0.7的情况下,指路标牌牌面信息量阈值为6条。

4.牌面要素

牌面设计要素包括形状、颜色、符号、尺寸、语言等。国内外部分城市道路牌面要素设计主要特点有:①形状与规格。中、日城市指路标牌均为长方形,牌面信息多,规格比法国巴黎、新加坡要大。新加坡、香港标牌为箭头式,均设置在交叉口转角处,与国内上海、深圳、南京等地的树杈型确认标牌类似。②颜色。日本及我国城市指路牌牌面均为蓝底白字,香港为白底黑字,新加坡则为绿底白字,但旅游与高速公路标牌除外。据有关实验表明,在相同距离下,黑、白颜色差要大于蓝、白色和绿、白色,这也是使用白底黑字符标牌规格小的主要原因。③语言。新加坡华人占75%以上,年接待国内游客也较多,其城市道路标牌语言仅采用英语;日本东京、韩国首尔及国内大多数城市标牌均以母语为主,双语对照,牌面规格较大。

5.信息质量

对于非临时指路标志而言,牌面信息质量是指驾驶人所关心的信息量与牌面信息总量的比值。该比值越大,牌面信息质量就越高。笔者认为,信息质量主要包括标牌间信息的连续性、牌面关键“大、小”信息量两个方面。高质量的牌面信息设计要求交通工程师对道路网结构、交通流特征、交通组织管理、重要节点等有充分的把握和认识。设计的“大”、“小”指路信息能准确反映驾驶员对信息需求的心理特点,并在使用中可相互补充与校正。

6.标牌遮挡

标牌遮挡是标牌管理面临的棘手问题,常见的有标牌、行道树遮挡两种。标牌遮挡可通过移位或并杆设置来解决。行道树遮挡涉及到市政、园林、交通、城管等相关部门,尚无较好的改造措施,一般是把悬臂杆加长或改造成龙门架样式。例如,合肥市芜湖路双向四车道、三块板,机非分隔带上法国梧桐树干较矮,原有标牌被行道树严重遮挡,指路系统改造第五期作了整合牌面与加长悬臂改造,改善效果显著。改造前后效果对比如图4所示。

图4 芜湖路标牌改造效果对比

笔者针对新国标及合肥市交通指路系统改造项目遇到的问题,以交通心理学、交通工程学原理为基础,以人性化设计原则,明确了基于心理学的指路系统设计内容,探讨了城市交通指路标志系统设计中6个关键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弥补与细化了规范中的不足,为后续构建与道路功能、交通组织一致的指路信息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安徽省综合交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10.3963/j.issn.1006-8864.2014.3.021

猜你喜欢
指路标牌信息量
暑假打工记
小读者(2021年20期)2021-11-24 07:18:20
暑假打工记
提灯指路的人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1:12
基于信息理论的交通信息量度量
指路真开心
标牌如画
如何增加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的信息量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四有”指路 “干”字当头
学习月刊(2015年7期)2015-07-09 03:54:54
基于多尺度互信息量的数字视频帧篡改检测
计算机工程(2015年4期)2015-07-05 08:29:20
基于联合熵和交互信息量的视频篡改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