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堂
(秦安县五营学区马川小学,甘肃 秦安 741616)
如何促进小学语文学困生能力的发展
马玉堂
(秦安县五营学区马川小学,甘肃 秦安 7416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学习困难是影响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认真的写作习惯,从而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语文学习 学困生 形成原因 习惯培养
学习困难学生(即学困生)是指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要达到义务教育语文“准则”规定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相较于大多数同级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要特别注意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他们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基于语文学困生的观察研究,结合大量的实例观察,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造成学习困难与他们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有关。
(一)缺乏学习的兴趣,有畏难情绪。
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观察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是因为缺乏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缺乏好奇心。虽然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展示一些图片或播放一些音乐,可能会暂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一旦进入阅读及理解文本,他们便立刻失去深入学习的兴趣。面对阅读或理解困难,或退缩或失败或尝试,有些学生面对阅读文本等理解性内容有很强的排斥性,甚至一看标题会产生恐惧,害怕学习。另外,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很大影响。如果一个老师看到学生不能完成作业或成绩不理想,就对他们疏远或不屑理睬,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极大地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老师要想帮助学生取得进步,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就排斥和拒绝他们,相反,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拉近心理距离,为学生爱学习自己所教课程奠定心理基础,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情感铺垫。
(二)基础知识薄弱,知识掌握不系统。
调查发现,由于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积累较少。知识储备是帮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深入学习,提高能力的前提保障,也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理解不符合要求,对新授知识不能及时地掌握,会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掌握的不系统性,造成后面学习的新弱点和知识掌握的新困难。如语音学习不好的话,较难养成好的语文素养;积累的字词量小的话,书写表达就会成为问题,更不用说阅读理解,这种连锁连反应会造成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恶性循环。
(三)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通过调查表明,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状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学习自主性差,或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或走神发呆,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堂中老师的讲课似乎与他无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总是无法进入有效的学习状态:阅读的时候,不看书不指读;写作业马虎,应付了事;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很少。总之,这类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重视学困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自己固有的学习行为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积累和阅读理解等语文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通过预习,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他们想要了解的知识,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原来的基础差,让他们学习新的内容有一定的困难,他们觉得无从下手,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可为他们降低要求,准备适合的学习内容让他们预习。我教小学低年级时,每学期开学会让学生预习书的扉页上的要求:(1)认真阅读文本的两遍。(2)绘制新的生字和词语表。(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百字左右)。(4)提出学习问题(不少于2个)。为了鼓励学生预习,每个环节都要检查落实,每课的预习效果都要检测表扬,做到有预习安排、有检查反馈、有总结表扬。学困生的预习效果虽然在质量上和学优生有差异,但他们都很投入,至少能够慢慢地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这种目标性的预习方式,与让他们盲目地去读去写相比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效果也比较明显。
2.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
语文学习是一个语言活动过程,不能没有听、说、读,写。听是前提,学困生上课易走神、不想听,这对学困生来说是很常见的。所以对学习困难生的转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愿意去听,知道听是最好的学习习惯。要实现这一目标,老师要不断用语言来鼓励他们:请认真听同学读课文,对他们读错或读不好的地方用铅笔做标记,然后报告,看谁听得最认真。通过发现别人的缺点,激发学习有困难学生关注阅读过程,养成他们愿意倾听的习惯,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但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仔细聆听的学习过程,对培养学生听的学习习惯很有帮助。为了让他们坚持听下去,我会用不同的方式关注他们:用眼神给一个鼓励,用微笑给一个启发,用手势送一个暗示……经常提醒他们听了一遍又一遍,逐步让这种习惯成为他们的学习行为定势。为了更有效地激励学生,我用积分的方法,作为一个群体,回答一次积一分,一个月进行一次奖励。同学们为了集体荣誉都争先恐后,学困生为了不拖集体后腿而努力往前赶,同时小组其他成员及时帮助学困生,在合作与互助中同学们的学习成绩都有提高。
3.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阅读帮助记忆,阅读有利于语言训练,阅读的积累,有助于学习困难学生提高阅读质量。多数学困生懒得读,读着读着就停了;或者只动动嘴不用心记;或者嘴在动,心思不知道往哪里跑了;或滥竽充数只发声音,不知所吐何词。面对这种情况,对学困生的阅读要独立要求,让他们挑重点少读一些,但要保证质量。在阅读形式上,学困生可以多样化,如开火车读,分角色读,迫使他们都有参与的机会,减少他们在阅读中走神或偷懒。
4.培养学生书写的习惯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明白:一个认真书写的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必定认真;书写粗心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其他方面必然较差。另外,有些学习状态不稳定的学生,认真书写的一段实践,学习进步明显;写作懒散时,学习质量明显下滑。因此,在平时的书写练习中,应对学生严格要求,经常性指导学生书写的姿势方法,通过书写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耐心思想指导工作。
改变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要衡量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就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昨天和今天比,在细小的进步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热爱学习。在课堂上,老师要给学困生多找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让他们在课堂上多表现多展示,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在作业批改中,对学困生的指导要有针对性,用激励性较强的语言评价他们,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作业。在作业中发现错误时,要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指导。教师对学困生的及时评价,将成为无形的力量给学生形成积极的动力,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学习倾向,逐步回归学习集体。
(三)作业安排要关注学困生的个体差异。
课堂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合理科学地安排作业,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能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学生作业过程中,多数学生会快速高效地完成作业,但学困生受学习能力和基础条件的影响,很难顺利完成作业,有时还会出现抄作业的现象。所以,在作业安排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次布置作业。对学困生可布置比较简单的问题,或只是让他们写一些生字词语,逐步提高作业要求;对中等生可布置些能独立完成,并能有效巩固当天知识的作业;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尽可能安排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收效慢、难度大,教师在转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真正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真正掌握学困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困难和特点,多关注学困生,多帮助语文学困生,让他们愉快地学习语文,强化学困生的转化效果。
[1]王祝萍.提高后进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探索和思考.小学教材教学,2005(1).
[2]叶建中,王丽萍.怎样帮助英语学困生.小学教材教学,2005(12).
[3]武彩连,韩飞.语文学刊,2005(6).
[4]王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