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

2014-03-06 05:18赵新文
文教资料 2014年35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语言

赵新文

(秦安县五营学区,甘肃 秦安 74161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

赵新文

(秦安县五营学区,甘肃 秦安 741616)

作者经过总结教学实践,在阅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阅读课堂教学观和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想象和经验总结,注重语文实践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与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开放性课堂的教学意识等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

阅读教学 创新策略 语文能力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语感、较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综合理解和评价能力的方向发展。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浅显,只停留在表面。老师只是提问一些简单不具备启发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点交换,不够深入和全面,无法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在问答环节,教师往往把关注点集中在预期的答案上,容易忽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独特的意见,进行创造性的回答。总的来说,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和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过程,仍存在语言实践不够丰富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时,容易出现几个极端:一是教师只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合作则没有。二是老师不关注课堂中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与生成,缺乏合作讨论的气氛,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影响学习效果的达成。三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实现有效融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实践活动不够丰富,缺乏实效性。

3.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时,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作用,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课堂能力最基本的几个方面。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不到位,或基本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应用不重视,缺乏长期坚持的应用指导,难以形成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性实践

1.引导学生创造性阅读,建立阅读教学的经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受和思考。通过情感的影响、启示,品味、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应植根于情感的语言阅读,阅读是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最好方式。像“纪念碑、桂林山水”这样的文章,是通过阅读加深对阅读体验最好的例子。“新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年级的阅读教学更应注重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孩子的情绪。”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的调整,给孩子的阅读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内容的选择——读起来朗朗上口;图片——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意境——充满思想和感情及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反复阅读后,才能提高学生对想象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儿童的情绪发展创造场景,尊重和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多彩。

2.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利用丰富的经验建立阅读教学的发展观。“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到处都是。”因此,应该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体会语言规则,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思维能力。为了落实阅读教学实践的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扩大阅读课程目标的要求,阅读教学应根据教材,但不局限于课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发展的阅读教学观,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一要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二要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化元素的积淀。

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易受到文本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材料蕴含的信息,根据已知的内容,制定合理的、具有发散性的、能够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情境中产生更多的创新性理解和独特的语言感受,让学生充分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3.在发展中创新思维,强化朗读在语文课堂的催化效果。朗读是一种非常有个性的、对语言文字进行全面理解与表达的一种情感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中的语文元素,即使是相同内容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阅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感知和想象文字内容在现实环境中的逼真再现,揣摩作者在文章中思想和情感的细腻表达,等等,培养他们独立的文本解读能力。这时,学生是阅读的真正主体,他们能够真正体验到阅读带给他们的精神愉悦,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感受。通过多角度阅读的感悟经验,不仅有利于语言的形成,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他们的情操。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朗读指导中适当引导和巧妙点拨,使语文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催化朗读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作用。教师在朗读教学指导中应根据教学实际采用不同方法启发学生,从而扩大朗读在阅读活动中的催化作用。这样,朗读既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是分不开的。创新是一个学生“动”的具体体现,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创新才可成为提升自己语文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1.鼓励积极探索。学习是个体参与认知活动的主要形式,没有学习主体的有效参与,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合作学习,由于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性,不同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活动,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也会生成不同的理解与感受,也会在同学之间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感悟结果。因此,运用合作学习,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空间和合作互动的机会,这样的学习过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注重实践活动。实践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敢想、敢说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抓住每一个机会”的意识:从写一两句到学生能写一段话;从根据文本模仿到能独立表达;从能简单会话到能情感丰富开展交流,等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质量和综合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运用知识的技巧,让学生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自主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觉文字,在体验中享受语言。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挖掘学生语文学习的潜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3.注重方式创新。小学语文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知识传授的现象应予以纠正。教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但语文阅读活动是情感性很强的思维交流活动,不能把语文课堂变成知识的“复印店”,让学生们每天都在被动中进行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和重复练习,应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语言学习的质量。例如我们是否教给学生关于阅读的知识,如果学生不大量阅读和练习,他们的阅读技巧就不会提高。另外,无论我们如何教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如果缺乏创新性的练习实践,则无法提高他们的基本写作能力。因此,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这个形成和发展过程只有在方式的创新中才更具现实意义。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张长青.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情感语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