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导入与语文教学

2014-03-06 05:18石翠丽
文教资料 2014年35期
关键词:一滴水课文情境

石翠丽

(铜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100)

情境导入与语文教学

石翠丽

(铜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100)

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一个理想的课前导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更可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本课学习中,使语文教学进入佳境。

情境导入 语文教学 多样性 趣味性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取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就像一粒小石子,虽然小,但可以击中学生的“心湖”,激起多层涟漪,形成“一波才动万波随”的局面。因此我们应对课堂导入下工夫,力求尽快把学生诱入教学的情境中。在此,我在总结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谈谈语文教学怎样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一、言语感染导入

情感是人与人沟通的灵魂,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得教授《雨巷》这首诗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有人说爱情是心与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宝石;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令人痛苦。是啊,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卓文君奔向司马相如;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祝英台忍悲赴黄泉。泰戈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有那么一个地方,有那么两个人,有那么两把油纸伞,发生了一个那样的故事。”

二、音乐导入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普遍对音乐感兴趣,音乐情景导入能紧紧把学生的心拢在一起,正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根据新授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歌曲播放,对营造课堂气氛很有帮助。如我在讲授《合欢树》一课时,先播放毛阿敏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很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我这样导入:“有这样一位母亲,每天她总是伫立在门前,望着儿子摇着轮椅远去的背影,一动不动地站着,无论风雨,无论雨雪,这份爱恋绵长而悠远,对于儿子,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美好记忆,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对母子,故事中的儿子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

如教师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先播放《父亲》一首歌曲,听后学生被歌中那浓浓的父子之情打动,教师再把学生的情绪诱入新课中。如教学新课《短歌行》时,教师可以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也可以让学生看着序幕,教师伴乐歌唱这首歌曲,使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中进行该课的学习。又如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先让大家随乐曲齐唱《好汉歌》(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摘出其中的三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巧妙地将其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讲课时水到渠成,势如破竹。音乐是微妙的语言,它可以激趣,可以营造气氛,也可以产生情感共鸣。它能很好地营造课堂气氛,引起学生联想,甚至起到揭示课文主题的作用。

三、故事导入

故事总是能吸引学生。学生爱听故事,各种和课文有关的奇闻逸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课文学习。比如讲授《琵琶行》的时候,先为学生播放《高山流水》的乐曲,感受到音乐的氛围,再为学生适时地讲述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话题——被贬的白居易如伯牙般寂寞,苦于在异地他乡无人理解他落寞而不是雄壮之心,此时偶遇知音,从乐曲中听到相同的际遇,并为她的技艺深深折服,那么她是谁呢?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这篇诗文……便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

四、视频导入

我在讲授《荷塘月色》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欣赏大屏幕,看看这些荷塘中的景色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让学生看课件上月光下荷塘的景色等相关图片进行导入,不仅让学生领略到月光下荷塘的美丽景色,而且使得所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增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接受力。对于一些现代写景散文类课文,更适用这种方法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引用导入

在导入中引用诗词、名言警句,可以增强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中国传统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境。运用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一种优美的情境,较快地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比如在讲授孙犁的文章《黄鹂》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描写黄鹂的诗句,如留连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在学生朗诵的时候,教师配合相应的画面展现出来,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又如教学《长恨歌》时,让学生搜集有关爱情的诗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再如教学《淡淡的深情》时,让学生搜集有关描述和赞美母亲的诗句。

六、质疑导入

思维从疑问开始,教学过程就是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创设悬念,恰当质疑,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激发求知欲望。如雨果的小说《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我想学生在看到文章的题目时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题目为什么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针对学生的困惑,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看一下题目“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你有疑问吗?请说说你的想法,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学生初读文本准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及时设计另外一系列问题:谁流泪?在什么情况下流泪?谁要喝“水”?要了几次水?谁送来了最珍贵的“一滴水”。“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通过这样在问题的步步引导下,学生已经能够对文本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就能回答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的,即“伽西莫多在格雷沃广场受刑,受尽了侮辱诅咒之后,受到他伤害的爱斯梅拉达却给他水喝,伽西莫多流下了生平第一滴眼泪”。

七、朗读感染导入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是十分重视朗读的,一次成功的朗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的确如此,一次恰到好处的朗读,确实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在上课开始,请大家翻到课文的第二页,请大家朗读18到24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本文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学生刚才朗读的那一部分,学生读完后有什么感受,是不是想跟着马丁·路德·金一起去感受一下那为了争取梦想所显示的激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优秀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

八、解题导入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即从分析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接触教材的中心内容。如《庖丁解牛》一文,“庖丁”是一名厨师,“解牛”就是杀牛的意思,本文是一篇寓言。庄子这位道家学说的代表,有名的思想家,他写这篇寓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听课,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九、新旧知识联系导入

如教学《陋室铭》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在诗中表达的遭受政治打击,长期被贬失意的愤懑,而且表达对生活、对未来积极乐观的态度,尤其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表达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陋室铭》一文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和节操?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样导入既巩固了旧知,又形成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驱力。

魏书生老师说:“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当然,新课的导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接受新内容,体现知识的趣味性;第二,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程度及认识规律,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且具有意义;第三,要紧扣、深挖、妙用教材,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第四,“导入新课”的基础是“导”,既然“导”,在情境设置上尽量简洁明快,达到目的即可,不可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第五,教师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是引入的关键,要让新课一开篇就扣紧人心,迸射学生思维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语言艺术和个人魅力,既要准确、科学,又要生动、充满趣味。

[1]金玲.语文教学中的情景创设.2008(24).

[2]李吉林情景教学实验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一滴水课文情境
请珍惜每一滴水
珍惜呵护生命中的每一滴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滴水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