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屏
(安图县明月镇长兴丰产小学,吉林 安图 133600)
如何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吕惠屏
(安图县明月镇长兴丰产小学,吉林 安图 133600)
长期以来,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困难、成绩偏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对此,作者从新生入学学习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了浅析、研究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此与同仁交流、分享。
小学新生 问题浅析 小学生活 研究成果
国内外教育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1]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长期以来,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困难、成绩偏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为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我们通过对教师、家长问卷,与领导、教师座谈等形式,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一年级学生中学习习惯较差、成绩偏低的学生所占比例平均高达22.8%。这对于智力上无明显差异,入学不足一年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1)家庭教育方面。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却不够重视。(2)教育者自身存在问题。由于来自学校、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有的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成绩偏低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3)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学习活动中应具有的认真、主动、顽强的心理能动状态。(4)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小学低年级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育衔接不到位,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不能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综合以上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法与策略,成绩偏低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良学习习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构建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策略体系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策略,最终使学生养成从小热爱学习、学会倾听、善于思考、大胆发言、认真书写、敢于提问、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为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避免学生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进而全面提高全县小学的教学质量。
研究抓住学生成长的起点,避免学生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在教师中树立并推广了一种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一生成长奠基的理念。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幼小衔接方面,进行了细致、具体、有针对性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提升了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而且初步构建了适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育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操作体系。
(一)制定了教师可操作、学生可比照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细则》。
通过反复讨论、实践、研究并结合实际,我们制定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参考细则》。对教师来讲,《细则》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实现的教育目标;对学生来讲,其是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细则》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课前准备、上课、读书、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章可循。
(二)初步构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操作体系。
1.建立档案,抓早抓实
在学生入学时就应狠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档案。内容包括:个人档案、学生照片、老师及家长评语(每学期一次)、好习惯培养目标细则(分年段)、学生学期初计划(我的小小心愿),以及学生取得的各种荣誉、参加的活动材料或其他相关内容。档案记录了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的点滴进步,既有利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习惯养成情况,又为学生积累了成长过程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2.循序渐进,反复抓,抓反复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但巩固却需要至少3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我们在研究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从做好课前准备,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例如:在课前准备上,我们要求学生每节课前准备好下节课所需的书本、学具等,并在指定的位置摆放好,但有的学生总是做不好。对此,班主任经常跟组长一起检查、督促,对不会整理的学生亲自指导、帮助整理,连续几次后,这些学生受到了感动与启发,达到了教学要求。
3.立足课堂,落实《细则》
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重点在课堂,同时将其渗透于班队会和其他课外活动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把《细则》渗透其中。根据一、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段制定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细则》,并将分解后的目标细则粘贴在班级的醒目处,夹在学生的档案中,不仅教师要了解,而且让学生熟知,起到时时督促、事事参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依据《目标细则》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读写姿势、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教学中,时时进行提醒,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树立榜样,启发训练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多数是按照家长、教师的要求或在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要为低年级学生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在班上尽量多表扬一些课前准备充分,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书写工整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养成习惯。随时抓住学生的点滴良好行为,尤其是平时习惯较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营造有利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氛围。同时,教师要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如:教师的仪表、教学语言、教态、板书等尽量规范,以免让自己的不良习惯和不规范的言行影响学生。
5.幼小衔接,合力联动
在座谈中,我们感到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在习惯培养方面缺乏联系,衔接不到位。因此,在研究中,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小学与幼儿园的交流和合作,努力使教师在思想上对孩子学习习惯方面达成共识,在行动上达成一致。
(1)幼小结对,互动交流
在研究过程中,小学和幼儿园互相结成对子,开展互动交流活动。例如:“带幼儿园的小朋友参观小学的校园及课堂学习,模仿小学生的听、写、读的姿势等;邀请小学生来幼儿园与小朋友座谈,教幼儿一些书写、读书的姿势,纠正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等;通过环境布置、图片、录像资料等各种教育形式,尽量让幼儿了解小学课堂学习生活。”[2]
(2)专题研讨,加强合作
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小衔接专题研讨活动,如: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专题研讨,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专题研讨,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的专题研讨等。
6.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首先,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促使家长重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次,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长联系卡、家校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定期召开有关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家教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以点带面。家校合作,形成合力,使家校教育保持一致,巩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效果。
(一)学生良好习惯得以养成。
按照《细则》要求,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坐姿和读写姿势,基本做到认真听课;能带着问题倾听老师和同伴的发言,尽量不打断他人的发言;能借助一定的条件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在活动中能够遵守活动规则,合作意识明显加强,我行我素的行为得到改善,初步学会整理玩具、学具,用后能放回指定位置。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训练能够较好地做好课前准备,能专心倾听他人发言,不随意插话,养成课前阅读、预习的习惯,在预习、阅读中能抓住重点圈划,阅读、预习能力明显提高。多数学生能说几句完整的话,表达比较清楚,声音响亮,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表达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乐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在小组活动中,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能主动承担一些任务,书写和握笔姿势有了明显改善。在教师、家长的指导、督促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成为自觉行为。
(二)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提高了,课堂教学中不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够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好习惯养成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实践,教师们探索出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总结、积累了一定的可借鉴的经验,撰写了许多案例和论文。
(三)家长观念明显转变。
通过课题的实施,转变了家长重成绩轻习惯的传统观念,明确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指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研讨、合作交流活动,使幼、小教育形成一个整体。教师们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不仅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而且在行动中做到了一致。在两个不同的阶段,采取更加有效合理的教育手段,在孩子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作息时间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过渡,有效地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
[1]刘婷婷.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浅谈.吉林教育学刊,2013(2):73.
[2]李惠.如何有效促进幼儿与小学的衔接.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