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索

2014-03-06 05:18张媛媛
文教资料 2014年35期
关键词:校园建设文化

张媛媛 于 淼 文 译

(电子科技大学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4)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索

张媛媛 于 淼 文 译

(电子科技大学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4)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对当今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造成了极大冲击。如何积极面对网络发展,正确引导大学生充分合理利用网络,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者面临的新课题和新要求。本文对新形势下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面临的各种问题,并通过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充分剖析,希望能对网络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文化建设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校 网络新媒体 问题 解决办法

一、引言

网络文化建设是当代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辐射源。遨游网络世界、依托新媒体平台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新媒体时代的标志性产物,已经渗透到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4年7月21日在京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络新媒体平台、移动生活等网络应用从各个方面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推动网民生活迈向全面“网络化”。而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更是离不开网络。高校教育者如何把握住网络文化这个制高点,营造正面的价值导向,对在校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已成为构建和谐校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不可忽视的前提。

二、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现状和主要特征

当高校与网络相融合,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和途径应运而生,同时也对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挑战。实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必须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领域的培育和践行,以满足高校大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追求卓越,构建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高校网络文化环境。

网络文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渠道,目前国内各高校均已建设了学校学院网站、校园论坛、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系统等网络平台,通过新手段、新途径积极开展网络信息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整体处于初期阶段,高校思政教育队伍、高校学生和高校专业教师都需要从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教育方式和方法转变为适应基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新教育局面。

(一)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虚拟与开放并存。在现实的物理交流中,通常呈现面对面的形态,具有实名意味,真人性质,亲切,直观,但也同样代表着责任的双重性。而网络作为一个与物理存在相隔离的存在,在其中交往的双方或是多方,不具名,不可控,虚拟意味凸显。这样的虚拟性极大地刺激了包容性,它联通了世界,跨越了文化、种族的隔离,不设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吐露真言,发表见解,针砭时弊。这种开放性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极大地拓宽了自由度,丰富了教育资源。使高校教育不再局限于教室或者是以电脑为终端的互联网,而是完全开放的各种移动网络终端。学生可接受的知识更丰富、更生动。

2.多元与互动共生。网络文化作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信息化载体,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文化程度的参与者都能在其中进行交流,吸收来自不同世界的声音可以刷新你我的认识,更新你我的知识储备,这种多元的碰撞极大地拓展了校园文化的广度,丰富了校园文化的维度。这样的多元也因为高校网络文化的互动性而更快捷。传统媒体是单向的,我们都是被动的接受者,只能一味吸取,反馈是苍白的、无力的,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我们不仅能在第一时间接受,还能实时评论,它打通了教育的双向通道,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交互性交流模式。极大地巩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

3.信息过剩与无序化同在。校园网络的无边界,自由开放性使得校园内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在网上发表意见,信息的发布、传播极易失去控制。容易出现信息过量、过剩,造成网上“塞车”、网路阻塞;或者出现无用的、虚假的“信息”,造成信息污染乃至信息欺诈,极大地考验着网络参与者的甄别和辨别能力,从海量信息中摘选出对自我有价值的信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二)近年来,虽然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1.特色匮乏。不容否认,高校在网络文化构建上对硬件建设投入很大,实现了“三进”,即进课堂、进实验室、进宿舍,从面上扩展了校园网络的受众。但是从纵向来看,校园网还只是停留在传递新闻、信息、发布通知的层面上,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了无生趣,很难吸引学生。高校容易把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命令式通知以网络平台为媒介进行,造成换汤不换药的局面,无法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尤其是当今大学校园里,“90后”已经渐渐成了老生,“95后”已正式登上大学舞台,他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已发生较大改变,他们渴望接受新奇而有意义的事物,因此,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和及时性、个性化和社群化等特征,结合高校工作特征及当今大学生的时代特点,打造高校网络文化特色品牌成果,用特色吸引学生,用内容引导学生。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大学生面对各种网络文化、网络产品,具有自主选择性,给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单向的,高校占据了无可撼动的主导地位。而信息时代,网络让教育方式变成双通道,只有完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方式方法,开拓创新,才能从本质上打通高校与学生之间的连接,才能保证高校与学生之间的通道顺畅。

2.定位不精准。一些高校,仅仅将网络作为工具,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而没有深刻挖掘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核,忽视了其在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忽略了网络文化的人文价值。我们应该反思,高校在重视网络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的同时,也要积极发挥网络新媒体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用,将其发展成为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要将校园生活与校外生活相结合,避免校园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脱节,导致学生参加校园活动多但社会实践少,过于理想化,对社会缺乏认知的现象。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靠一个部门的一己之力。积极加强思想政治部门、网络技术部门以及教务、学生工作、图书馆部门的沟通交流与协作,可以有效促进整个网络建设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获得长足发展的必经之路。

3.缺乏制度保障。一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网络文化队伍人员配备不够,大多由各院(系)辅导员作为兼职人员开展工作;队伍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人员结构缺乏合理性,网络文化管理权责不明,分工不清,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文化建设,尤其是网络思政的发展。二是网络监督机制不成熟,网络信息的随意性,极大地考验着学生的辨别能力。由于在校学生多处于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成长过渡期,对许多事物好奇心强,猎奇兴趣浓,但往往自制力不强,对网络依赖程度大,容易深陷其中。因而积极加强校园网络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对于正确引导在校学生,合理约束其行为,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意义重大。三是网络管理机制失调。突出表现在管理杂乱无章,更多的是情绪的宣泄,而非理性需求的表达。部分学生的网络情绪偏激,道德氛围不够浓厚,这一切都更加凸显出改善网络管理机制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应加强正确引导,制定一系列可操作、具象化的制度,并适时完善改进,确保其科学性和及时性,保证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方法

(一)积极打造精品栏目,塑造特色文化。现有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单调零散,网站内容枯燥,很难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丰富校园网站内容,创造特色的传递形式,打造印有特定高校标签的栏目,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应紧紧依托校园网络的平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条红线,将打造全新的校园网络文化纳入学校总体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将党的大政方针、国家政策、社会正面信息传导进校园网络,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将网络便捷性、交互性的优势与校园活动丰富性、趣味性的特点相结合,积极开展不拘一格的、多层次的校园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正面的价值观念,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活力;最后,加深对网络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的特色网络资源,结合我校特色,打造一批集交互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网络名刊名栏,积极加强宣传教育,拓展受众面,并可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征求学生的意见,加以改进,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课外活动目标而努力。

(二)串联线上线下活动,整合各部门资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应该线上线下虚实集合。线上开展网络宣传,构建品牌性网络平台,掌握网上舆论引导话语权,营造良好的高校网络舆论氛围;同时,跟进线下活动,以学校、学院网络文化建设队伍为支持,丰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积极发挥网络文化建设办公室、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师生各部门的优势及作用,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通过整合多部门资源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底蕴的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把不同类型的文化都整合在一起,使校园文化更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1]。

(三)构建服务型校园网络,强化多维度制度保障。服务,是运用网络新媒体贯穿在整个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核心思想。面对“90后”“95后”大学生,传统的教育方式正受到挑战,教育者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走在潮流的最前端,用好、用活、用精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及人才培养工作中寻找新的教育途径和教育理念,于服务中教育学生,于服务中引导学生。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平台建设是核心,队伍建设是前提,制度建设是保障,强化多维度制度保障,以人为本,从师生的需求出发,利用网络优势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让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有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2]。

四、结语

高校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活力、新方式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政教育者提出了诸多挑战。网络技术不断发展,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也要随之一起发展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发展健康的网络文化,为广大大学生正确有效地使用网络奠发展定坚实的基础。

[1]徐功文,李建军,张志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探讨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2.

[2]贾占兵,魏巍,靳京阳.高校网络文化的构建与优化[J].大家,2012.

猜你喜欢
校园建设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