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琴CHEN Qin
2009年卫生部发布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等三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医院供应室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专业化、集中化、信息化成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发展趋势。尽管当前医院消毒供应室整体水平已有大幅度提高,但不少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现状仍不容乐观,其潜在的医院感染风险令人担忧。县级以下的各类乡镇(街道)卫生院及民营、个体私营医疗机构、门诊部数量众多,分布相当分散,其消毒供应室在建筑面积、布局、流程、内部设施、人员配置等方面均不符合国家消毒供应机构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重新改、扩建,但这些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物品用量普遍较小,如果每家都按照标准建设消毒供应室(一级医院新建供应室的成本约为20-30万元),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自身经营的原因,尽量压缩人员和硬件投入,没有专职或兼职护士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即使新建消毒供应室,其管理的规范化也是一大隐忧。基于这种情况,随着近年来国内医疗市场的改革,民营、私立医院的大量兴起,建设一个能提供快捷、高效、专业、经济的无菌物品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以下简称)已成为可能。
1.政府投资模式。依托大型三级医院,由政府出资,按国家标准规范建立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无菌物品下发下送、集中回收、清洗、打包、消毒、灭菌等工作。服务费用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支付给三级医院,或由各医疗机构自行支付给三级医院。日常运行与管理由三级医院具体负责,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中心与各配送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工作。
2.社会投资模式。由社会资金投资,建立一家独立于各医疗机构之外的社会化无菌物品消毒灭菌机构,每天专车专人定时分批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无菌物品下发下送,向区域内医疗机构提供无菌物品消毒灭菌有偿服务。
1.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保障了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有研究显示,开展区域化消毒供应服务后无菌物品消毒质量均较前提高[1],究其原因,主要与开展区域化消毒供应服务的消毒供应中心配备了完善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及运送设备,工作人员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并持证上岗,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流程进行和科学监控,从可复用器械的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等各个环节执行规范的管理和质控、监测,确保了灭菌物品的质量。
2.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便于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根据CSSD规范要求:必须定期对CSSD的清洁剂、消毒剂、润滑剂、包装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对器械和物品的清洗进行监测;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检查器械和物品的灭菌质量并有台帐,其中尤其加强了植入物清洗、消毒灭菌的监测管理。做到了对清洗、包装、灭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可追溯。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医用物品的灭菌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方便和满足了三级以下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需求,避免了乡镇卫生院因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处理不规范造成的医院感染[2]。
3.开展区域化消毒供应服务节约了运营成本。各医疗机构自建供应室不但首次投入需要巨额资金,而且每年的运营成本也比开展区域化消毒供应服务的供应室高。据文献报道,开展区域化消毒供应服务的供应室1年平均运营成本为30万元,自建消毒供应室平均每年运营成本为67万元[1]。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如果每家医院都去建一个现代化的消毒供应室显然是不可能的。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不仅避免了各医疗机构自建供应室的重复投资,降低了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成本,保障了有限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1.经济效益问题。CSSD在建设和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影响消毒供应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规范化建设CSSD的高投入、高成本和低产出之间的矛盾,常常困扰着医院管理人员和CSSD从业人员[3]。政府投资模式中CSSD,创建之初若没有政府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区域化CSSD必然难以维继;社会投资模式中CSSD若需回收成本,也需相当长一个运营周期。
2.定性定位问题。自消毒供应服务外包的形式出现后,许多大型医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相比新、改(扩)建消毒供应室,外包更加省时、省事、省钱。那么,今后所有医疗机构是否都可以不设置常规消毒供应机构?社会投资办的消毒供应中心还将引出另一个问题,即它的性质是否属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范畴?国家标准规范中提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须要有一定比例的专业护士,但按照《护士条例》规定,护士必须注册在医疗卫生机构,如果这类独立设置、市场化运作的消毒供应机构不是医疗卫生机构,那么其护士如何解决执业注册[4]?基于此,政府投资CSSD模式更为适合。
3.资质认定问题。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室标准规范》中未予明确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设置分类、验收标准、管理规范,卫生行政部门是否应将其纳入消毒供应机构统一管理?如果纳入管理,那么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资质认定应由哪一级卫生行政部门验收确认?上述问题需要立法才能统一协调。
4.专业培训问题。随着近些年消毒供应模式转变,外科医学的飞速发展,新型医疗器械不断地推陈出新,消毒供应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已不再是简单重复洗洗刷刷的平凡工作,学科建设迫在眉睫。但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消毒供应专业教育培训体系,消毒供应室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偏低。另一方面,医学技术的发展,促使高科技医疗设备在供应室推广应用,各种精密仪器价格昂贵,掌握操作方法,学会故障判断,提出解决方案,成为了消毒供应工作人员另一大挑战[5]。
5.质量风险问题。尽管先进的质量追溯系统正在更大的范围中推广使用,但消毒供应链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医院感染风险。由于消毒灭菌不彻底造成医源性感染,导致医疗纠纷发生,其中涉及质量环节追溯和医疗机构、当事人责任认定,需要制定相关法规予以明确[4]。
1.加强政府引导。区域化CSSD初期投入的高成本以及后续运营成本长期存在,如何既能确保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又使各级各类无消毒供应室的医疗机构买得起这项服务,这就需要在政府引导下以支定收,明确收费标准,将消毒灭菌费用纳入医疗成本使之合法化。
2.完善政策配套,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条文形式明确建立区域化CSSD所需具备的条件、资质,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地位、属性以及监督管理部门。
3.建立专业培训体系,重视软实力积累。设立区域化CSSD专业人员不同工种的行业准入门槛,完善上岗证制度。建立上岗后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工作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提高对各种医疗器械管理水平,强化素质能力,是探索实施区域化模式的重要基础。
4.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在区域化CSSD以及其服务对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内,建立功能强大的质量追溯系统,实行集中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为确保区域内加盟的医疗机构复用医疗器械质量和数量的准确无误,把器械的回收、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等各个环节纳入系统管理。在区域化CSSD系统设定子功能系统,包括消毒中心基础数据管理、去污区管理、清洁区管理、护理区管理、仓储管理、收费管理和系统管理[6]。在加盟的医疗机构内设立子系统,通过外部网络与CSSD系统联系,以实现对器械集中供应、分配,进行数字化调配。通过发挥系统功能,实现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的可追溯。
综上,笔者建议独立设置的区域化CSSD应当具备以下条件:管理人员具备一定年限相关专业经营管理经验,有专业公司或大型医院提供技术管理支持;技术人员具备医院感染管理或消毒灭菌等相关专业背景,并具有相关专业的工作经历;具有专业的电子质控系统、电子追溯系统、客户服务系统;有相关的行业认证资质;具有专业的培训体系;具有专业稳定的物流管理体系;配备高质量的消毒供应设备,设施配套完善;制订完整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依托医院已有的消毒供应中心(室)转设为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机构的,应取得《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验收合格证》,并同时具备相关资质条件。
1 梁飞凤,曾苑,宋利芬.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运营与成效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6):60-61
2 孟爱珍,王志棣,华卓君.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在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328-4329
3 杨素清,梁云连,阮丽萍,等.建设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成本效益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2,(3):52-53
4 赵莉萍.江苏省区域化消毒供应模式运行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5-8
5 陈慧,黄浩.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定位的思索[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88
6 李华,汪洋,王雄.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系统的建设[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8):76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