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平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云南 芒市 678400)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90多年光荣历史、85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一直以来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它关系到党的存亡、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复兴。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十八大报告中对党的建设提出的“三型”新要求和新目标,为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
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注重自身的学习与进步,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早在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强调,共产党人要注重“研究现状”、“研究历史”、“研究和应用马列主义”。[2]796-7971942年,中共中央正在全党、全军开展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明确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就是党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就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重要的问题。”[2]812-813可见,中国共产党人早在革命斗争时期就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学习问题,通过学习来增强党和人民军队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邓小平在学习上历来主张实行开放政策,反对固步自封、夜郎自大。1957年4月,他在西安党员干部大会上讲话时强调:“要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经验,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内,有先进的东西我们也要学。”[3]264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面对党和国家建设的新情况、新任务,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继续强调党员干部要进行学习:“现在要搞现代化建设……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14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了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学习精神和传统,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人更加重视学习。1995年11月,江泽民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提出:“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国都要这样做,北京市更要起带头作用。”[5]483紧接着 25 日,《人民日报》就发表了题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评论员文章,强调“讲学习主要是学理论、学知识、学技术。首先是学理论。”随后全党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三讲”教育运动,以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1998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研讨班上讲话时,特别指出:“加强学习的问题,我所以对领导干部和全党同志反复倡导和强调,是因为它太重要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建设事业的长远发展。”[6]改革开放越深入,党员干部学习的任务更重、更多和更艰巨。所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7]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将要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列为党的建设目标。
可见,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建设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十分重视自身的学习,学习是党发展进步永葆先进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党不断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学习型政党建设是时代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世情、国情、民情、党情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学习是一个政党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途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科学地、深刻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将被时代所淘汰。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政党或者个人,都离不开学习,都需要通过学习获得进步和发展。所以,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
建设服务型政党是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来源于人民,党要依靠人民、团结人民,所以更要服务于人民。1943年7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指出:“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8]1944年9月,他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大会上进一步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2]1004-1005正是因为自党成立以来,中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更加艰巨和任务更加紧迫。1956年9月,时任党的总书记的邓小平,在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时,就强调“共产党是人民的工具,是人民的服务者”,“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的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他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3]217-218而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更加深入党心。1980年10月,邓小平同中央负责人谈话时强调:“党的组织、党员,都要永远站在人民一边,同人民在一起,了解他们的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采取各种办法和争取他们的利益。”[9]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领导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路。
到党的第三、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深化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阶段、新时期,党把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举得越高和更坚定。1989年12月,江泽民在《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中进一步强调:“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5]98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由人民共享。”[10]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最终将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党建新目标。
可见,这都真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证明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党。正因为此,党一直以来都得到人民的忠心拥护和爱戴,赢得民心,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所以建立一个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民心所向,也是党的职责所在。服务型政党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执政党的基本要求。人类历史跨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正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党面临着艰巨的职能转型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的执政党,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必须转变传统的执政方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即改变以前那种重管理轻服务的方式,党和政府要更加注重服务职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努力把党建设成为一个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11]37党自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所以,中国共产党人也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历来十分重视创新工作。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善于根据发展的实际或国情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为全党树立了坚持创新精神的典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上不断创新。早在1930年,他针对党内一些领导干部仅从马、恩、列的书本及其只言片语出发,不假思索、不加变通的胡乱应用和指导于中国革命的情况,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党内那种固守书本或只言片语,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做法,而坚决主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12]《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党内教条主义作斗争,进行革命思想理论创新的代表作,体现了毛泽东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1942年3月,毛泽东在中央学习组的讲话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时说:“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13]最终,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邓小平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和精神。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指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希望各级党委和每个党支部,都来鼓励、支持党员和群众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4]1431992年南巡期间,他在谈到改革开放时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4]邓小平理论,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指导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创新思想和精神,因此强调创新成为第三、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一大特点。江泽民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1]537胡锦涛则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把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列为党建新目标。在党的第三、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在改革创新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完善。
可见,在党的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人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的实际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表现出了强大的创新精神。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强大的创新勇气和创新能力,党才能够领导人民赢得一个个胜利、取得一个个伟大成就,为人民的富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一部党的不断创新史,创新是党的优良传统。当前,党领导人民正在大力进行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这依赖于创新型政党的建设,因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所以,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根据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党的需要不断地激发出党的创新勇气与能力,持续地进行党的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执政方式创新,努力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永葆先进性,进而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早日实现伟大中国梦。
十八大确定要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三型”党建新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彼此依存的和相互影响的。首先,强调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人民群众服务以及不断地在理论、制度、道路和实践上创新,所以,学习型政党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党和创新型政党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其次,要更好地服务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以及在理论、制度和工作上创新,所以,服务型政党建设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创新型政党的最终归宿和主要目的。第三,要不断地创新就是为了不断提高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能力与素养以及更好地为社会、人民群众服务,所以,创新型政党建设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和服务型政党的内在要求和力量源泉。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三型”党的建设目标是缺一不可、密不可分。所以,今后全党要把“三型”党的建设作为党建总目标和总任务常抓不懈,努力把党建设成为一个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时代的呼唤、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期待;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90多年来党的建设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与水平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赢得民心,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强保证,。新的历史时期,党只有不断加强“三型”党建新目标建设,党才能够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伟大中国梦。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为人民服务[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共产党要接受监督;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江泽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M]//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江泽民.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作风建设中作出表率[M]//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7.
[7]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N].人民日报,2009-09-28.
[8]毛泽东.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7.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685.
[10]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4.
[11]江泽民.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12]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112.
[13]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8.
[14]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M]//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