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探讨

2014-03-06 15:18:02杨红凌饶志坚
关键词:高校教师大学生教师

杨红凌,饶志坚

(1.云南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近几年随着全国高校不断扩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位”[1],正好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学校要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当前,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教育主体,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社会对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科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不滑坡,高校教师必须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守教书育人的岗位,同时,高校教师修炼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十分必要而迫切。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2]。而“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高校教师内在精神的凝聚和外在品质的升华,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具有终身性。”[3]因此,强调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对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研究和探讨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教师的职业成就动机出现新变化,人格魅力无从施展

和过去不同的是,多数高校现行的高校教师职业评价标准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效果,科研课题的数量、级别、发表论文的级别和篇数成为衡量高校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且这样的评价结果与高校教师的晋升、职称评定、奖项评选和经济收入密切相关,使得一些高校客观上形成了一股“重科研、轻教学”的浮躁风气。部分高校教师对一线的教学工作敷衍了事,不愿意把时间精力用在学生身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非常生疏隔阂。最后,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障,教师谈不上教书育人,施展人格魅力就更是无从谈起。

(二)高校教师的职业形象被曲解,亟需塑造人格魅力

高校教师作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理应秉持学术良知和道德操守,保持陈寅恪先生所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向学生和公众传播真理和科学知识。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高校不时爆出专家学者假造学历、剽窃论文、假造科研数据等负面新闻,一些专家学者丧失学术立场,沦为权、利的附庸,一味哗众取宠,这些极大地破坏了高等学校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也使高校教师的形象被玷污和扭曲。要转变公众对高校教师的这种不良印象,高校教师必须要锻造自己的人格魅力,重视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学术精神的匡复,用实力说话,获得学生和公众的信任。

(三)大学生的就业焦虑情绪突出,教师人格魅力做引导

随着每年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屡创新高”,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社会上各种拉关系、走后门的“潜规则”给大学生们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加剧了普通学生的就业焦虑。“读好书,不如有好父母”的想法在大学生中有比较广泛的认同感。强烈的就业焦虑无法宣解,大学生往往会逃避现实,丧失学习乐趣,自律性下降,逃课、恋爱、作弊、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突出,直接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质量。面对这种状况,需要高校教师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得到学生的信赖,帮助学生树正气、立信心、找方向。

(四)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不足,修炼人格魅力是王道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具有高学历的年轻人走上了教师岗位。但是,青年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有的青年教师虽然有较深的学术造诣,但是缺乏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感情,上课一味照本宣科;有的青年教师对教师的角色身份没有清晰的认知,在课堂上随意散布消极负面的情绪;有的青年教师在着装上过分追求个性,在学生面前言谈举止过分随意等等,都影响到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形象,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青年的高校教师必须加快自身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修炼人格魅力,才能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具体说来,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权威性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他们年轻而富有激情,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社会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他们身上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个性,想要让他们钦佩敬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优秀的高校教师,通常有着高度的职业自觉和社会责任感,其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卓的学识见解都会对大学生形成一种强大的、令人敬服的力量,使大学生不得不从心底敬佩老师,从而在大学生心里树立起老师的尊严和威信。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可以做到让大学生“不令而行”,依靠的不是生硬的指挥和命令,更多的是其个人的人格魅力起到了感召和引领的作用。

(二) 亲和力

富有人格魅力的高校教师,往往具有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气质,很容易在师生间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能够获得大学生的信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优秀教师总是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无论他(她)们的相貌身材是否英俊美丽,也不论他(她)从事什么学科的教学,都具有令大学生尊敬、爱戴的凝聚力,总能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师生之间一旦产生这种情感的连结,他们的关系就有了质的飞跃,既是师生,也是朋友,是同伴,又胜似亲人。这个时候,教师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会在情感的滋润下,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 责任感

由于教育对象是成年人,大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不再需要教师对大学生们进行“保姆”式的照顾,因此,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接触交往通常不够密切。很多高校教师上课进教室,下课就走人。除了上课的几十分钟,学生们平时很难见到老师,一些大学生甚至一个学期的课程结束了,连任课老师姓张姓李都不清楚。高校教师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感,把教育事业作为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途径[4]。有责任感的高校教师,无论自己有多忙,总是对自己的学生保持着一定的关注度,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大学生身上,了解他们的想法,为他们解惑答疑。

(四) 感染力

许多教学实践表明,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由不同的教师讲授,所获得的教学效果可能大不一样。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他(她)们在所传递的知识中融入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经历,使固定刻板的教学内容带上了浓郁的个人色彩,他(她)们注重课堂气氛的引导和调节,讲课时富有激情,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授课技巧,能够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磁场”,让大学生沉浸在教师所营造的气氛之中,使每一讲课都成为一种艺术和心灵的享受,能够使学生形成比较深刻而长远的印象。这种感染力就是高校教师的知识能力、学识水平、个性才情、个人修养等综合素质的总和。

三、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高校教师,必然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品行端正、光明磊落,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都具有高度责任感、能够无私奉献的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5]优秀的高校教师就是大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能够使大学生喜爱、仰慕并渴望接近。很难相信,一个在权势金钱面前俯首逢迎、利欲熏心的教师能让大学生倾慕和信任,即使这样的老师能暂时用光鲜的外衣遮掩自己污浊的内心,时间长了,始终要露出“马脚”,最后遭到大学生的鄙视和厌弃。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在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在各种“潜规则”盛行的时候,尤其要保持一腔正气和一身傲骨,要行得端、走得正、坐得直,不断剔除心灵的杂质,从容淡泊面对名利。唯其如此,教师才能在道德上具有让大学生敬仰的高度,说出来的话才具有说服教育的力度,才能得到大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和尊敬。

(二)丰富的学识,开阔的视野

高校教师的个人魅力来自丰富的学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科研和教学是高校教师承担的两大任务,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既是高校教师不可推卸的职业责任,也是其立身之本”[6],高校教师作为具有教学和科研双重身分的高级知识分子,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积极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才能使自己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游刃有余,更具前瞻性和主动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7],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些知识突破了教材的限制,不再是高校教师独占专有,大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也可以自学。所以,高校教师必须要一直走在知识和学术的前沿,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此外,高校教师还要坚守学术道德和社会良心,不为世俗观念和物质诱惑而改变,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坐得下“冷板凳”,专心一意钻研学问。高校教师这种刻苦钻研、追求真理的精神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向更高的学术标准靠拢,激发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

(三)宽容的品质,博大的胸怀

富有人格魅力的高校教师必须有诚恳宽容的品质和豁达博大的胸怀。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仅要教书,把知识传递给大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育人,要把大学生培养塑造成正直豁达、意志坚韧的高素质人才。对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高校教师居高临下的态度非常反感,因此,欣赏、理解、关怀、尊重、信任是高校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面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和心理,高校教师必须用适当的技巧和方式进行教育和引导,要容许大学生挑战自己的权威,容许大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大学生一些特立独行的行为和观点,要有足够的理解和包容。

(四)丰富的感情,人文的情怀

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高校教师应该是智商和情商并重,有着丰富的感情和人文情怀的人。高校教师往往拥有较高的学历,但是高智商不等于高情商,在教育大学生的过程中,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形象、流畅的表达、幽默的语言都必不可少。一个优秀教师,不论专业是什么,上课时都应该把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现实人生、感受美好事物、领悟生活真谛等的人文情怀贯穿始终,让大学生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和温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这样,大学生不仅能从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中获取精神力量,在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规律性的同时,还可以从不同学科门类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生活的启迪,对生活的真、善、美有更深入的体会,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和他人都怀有善意,能够传递温暖,能快乐学习和生活的心理健康的人。

(五)美好的形象,优雅的气质

“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教师的形象气质中。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8]高校教师应该特别注重个人的仪表形象和言行举止,一个衣着整洁得体,举手投足斯文有礼,风度翩翩、文质彬彬的教师,不仅体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尊严,也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才情人品和审美水平。美学大师朱光潜说:“美感起源于形象直觉。”因此,不管教师的身材长相如何,也不管教师在课堂内外,凡是在与大学生接触时都要格外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和言谈举止,给大学生以整洁端正、自然和谐的美感,尤其是要注意职业的规范要求和文明礼仪。此外,作为高校教师,还要培养多种健康的兴趣爱好,不断陶冶情操,自觉抵制和远离庸俗低级、趣味不高的爱好兴趣,随时都能经得住大学生眼光的检阅。

四、结束语

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要想做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必须要多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涵养自己的健全人格,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人生阅历,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自觉遵循文明礼仪的要求,最终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大学生,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余琳,李卫国.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面临的问题[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25(3):83-86.

[2]BURGER J.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6.

[3]宋卓慧.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J].长治学院学报,2012,29(3):110-111.

[4]霍宪奇.高校教师人格魅力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1,11(22):211-212.

[5]李春.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者亲和力研究[J].理论月刊,2005(11):155-156, 158.

[6]冯秋香.论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素质构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116-118.

[7]张芷婧.论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自主建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6):91-92.

[8]何显.教师人格魅力与和谐课堂的构建[J].咸宁学院学报,2009,29(1):106-107.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大学生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