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MOOCs)对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4-03-06 11:59:30聂光辉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慕课医学教育心理学

聂光辉,杨 莉

(广西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当下,“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作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宛如一股巨浪已席卷全球。慕课本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可以自由参与到自己偏爱的课程活动中。其所持的基本信念是“将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的角落”。“慕课”首先在美国迅速崛起,《纽约时报》发文将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1]。《时代》杂志认为,免费的“慕课”为大众打开了通向常青藤盟校的大门[2]。到2013年,全球最大的MOOC平台Coursera注册用户已超过500万,开设课程超过450门,加盟院校90多所,其中包括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3]。同年,清华大学直接推出共享课平台,“学堂在线”推出了中国本土的“慕课”网站,成为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2014年3月,人民卫生出版社与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合作,携手北大医学部、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等全国182家医学高等院校,成立了全国性、开放性、非营利性的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宣布共同建设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标志着全球首家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正式启动。

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这门课程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目前有教学人员在该课程教学方法方面尝试改革,如体验式教学、PBL教学法等。但在实际中全面开展并不现实,原因在于医学心理学在医学院校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往往采取大班上课方式,而前面的几种方法更适合于小班教学,因此真正实施起来较为困难。慕课的横空出世,为医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带来新的启迪。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慕课相对部分教育者而言较为陌生。为此,本文在介绍慕课特征及类型的基础上,浅析医学心理学借鉴慕课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并探讨慕课对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1 “慕课”的特征及类型

1.1 “慕课”的特征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慕课具有以下几点特征:①以“学习的革命”为目的,可大规模参与。慕课是由精英大学首先促动的以着力于“学习的革命”为目的的高深知识传播体。从2008年第一个慕课的2,300个注册用户,到目前主要几大慕课平台的数百万用户。短短几年间,慕课就经历了从悄然无声到井喷的变化,引发了学习的革命浪潮。②在线教育资料完全开放。开放性是慕课的显著性优点,意味着开放、自由和民主的学术精神。无论学习者来自哪里,只要想学习,都可以免费在线共享这些教育资料。另外,开放性也意味着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再补充,若有更好的教育资料,均可补充完善。③有别于我国精品课程的微课程资源。精品课程资源是静态的,重申报,轻过程,师生互动少,收到的实际效果不大。而慕课以人为分割的10分钟左右的短小视频为主,并由名师担任主讲。微课程可以通过PPT、黑板、微视频和微音频的方式随机呈现,并将许多环环相扣的问题和知识点连接起来,如同游戏的通关设置,学生答对才能继续下一个问题。慕课提供了在线解答,学生的问题在平台上提出,5分钟左右就会有老师解答。因此,可以很好的将专家、导师和学生连接起来,深深吸引每一位学习者参与其中。④逐渐与学分认证就业推荐相联系。在美国,不少高校开始认可学生在MOOC 上修得的学分[4]。国内清华大学“学堂在线”MOOC 平台也正在积极探索学分互认问题。著名MOOC 机构edX 主席Agarwal认为,如果学生能取得在线学习的相关认证,无论他们是进入职场,还是选择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都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1.2 “慕课”的类型

关于慕课的类型划分,Clark将慕课分为两类:斯坦福模式(Stanford Model)与交互模式(Connective Model)[5]。斯坦福模式更加侧重于提供相对正式且完整的课程及课后配套评测服务,由于该模式较类似于传统的以讲师为中心的教学,学习体验主要限于学员个体内,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交互,这进一步阻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度理解,正因为上述因素,该模式慕课也更加依赖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及定制化的配套评测。与此相反,交互式慕课则提供更加社会化学习体验,学生获得学习材料后,主要利用内部/外部社交媒体对学习内容及知识点进行相关讨论,交换观点以促进学习。

另一种是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将慕课分为三类: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基于社会网络的cMOOC,强调对知识联结与学习网络创建;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基于内容的xMOOC,强调对知识的传播与复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基于任务的mMOOC,强调对复杂技能的掌握[6]。目前,由于xMOOC保留了常见规范性课程的基本要素,如学习大纲、知识讲授、章节练习、练习反馈等,比较符合主流的课堂教与学的行为模式,因而,xMOOC 是目前全球普遍采用的“慕课”形式[7]。

2 医学心理学课程借鉴“慕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属性。在医学院校,该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面对的是全校不同医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如何将晦涩难懂的理论以生动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并能有效的解决实践问题,是对教学老师的一个极大考验。尽管多数学生对该课程兴趣很大,但学生普遍反映是,40-45分钟的课堂无法学到更多的知识,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有些重要的理论都是一带而过,因此,学生收获甚微,并且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一到了课下就忘得一干二净。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医学心理学远没有专业的医学课程重要,只要在考前认真复习一下就能通过,因此,在心理上开始放松对这门课的重视,表现为课堂上不听讲或逃课。因此,如何让医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兴趣并领悟其所传达的核心医学价值观,从而能以新的医学模式来思考疾病的产生、预防及治疗是这门课的目的,也是需要我们郑重思考的一个问题。

慕课这场学习风暴的来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医学心理学未来的教学改革方向应该以慕课为契机,借助慕课资源共享平台,使课内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相得益彰,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并让学生从中受益。因此,对师生而言,慕课教学模式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显得十分有必要。

第一,慕课将引领教师在医学心理学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产生巨变。慕课使教学的本质充分体现出来,可以有效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尽管近年来医学心理学教学方面一直都在尝试改革,但最终并没有改变教师“教”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力不够,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并未落到实处。慕课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而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如果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时随地看到名家的医学心理学课程,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如何讲解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将迫使教师不得不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进行变革和创新,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和教学质量,最终使学生从中受益。

第二,慕课可以改观学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一味灌输知识,学生也只是一味的记忆。而慕课时代,学生可以在网上搜寻相关的医学心理学教学视频,从中学习自己最需要、最感兴趣的部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跳过已经掌握的部分,重复播放难懂的部分,并且启迪思考,与名家互动[8]。这样,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最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慕课对教学师资和办学硬件较逊色的高校学生而言,在获得好的教学资源方面,无疑是一种福音。

3 慕课对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慕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慕课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医学心理学教学。不过慕课的出现,无疑是推动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契机。它所带来的启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在凸显医学心理学课程价值理念的前提下进一步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两种倾向,一是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死扣大纲,并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及需求。二是过分注重学生兴趣,迎合学生的价值偏好,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而忽略了课程本身的价值理念。慕课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理念,对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启示是,在凸显医学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核心价值理念的前提下,把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需求。教师的授课重点不在于将知识传授出去,更在于启发学生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在慕课的冲击下,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感兴趣并参与进来,以及如何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

3.2 构建新型的医学心理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代表着两种视角,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教学模式专注于教师或其他人能够做什么来帮助学习者学习,学习模式专注于学习者做什么事情[7]。教与学的模式试图考查有助于学习的全部要素,并通过具体学习情境中易于操作的系统方式把它们组织起来[9]。目前,中国182所医学院校已经成立了全国性、开放性、非营利性的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共同建设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那么,医学心理学慕课的网络教学资源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这无疑对医学心理学教学传统模式造成极大冲击,因此,需要构建新型的教和学模式。“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已开始在某些高校得以运用,能很好的将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结合起来。即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网络视频课程,完成相应的学习项目,回到课堂上的时候,则主要与老师进行互动,解决在线与离线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10]。这实际上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将来的医学心理学教与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借鉴这种新型教学方法,不过对教学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3 扬长补短,发挥实践教学环节优势

慕课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免费学到优质的医学心理学教学,那么对任课教师而言,传播知识的能力、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知识的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而言,学生可能更愿意选择在网上学习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愿意回到课堂。但是,慕课本身的不足至少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取代大学课堂教育。问题的重点在于,如何将慕课与课堂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既能让学生课下学到更多知识,又能让学生愿意回到课堂有新的收获?由于实践教学更多在于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这是慕课所不能取代的。就医学心理学本身,实践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未来的教学改革方向还应更加侧重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如何根据慕课,设计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课堂实践教学环节,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Laura P. The year of the MOOC [N]. New York Times, 2012(1).

[2]Amanda R. College is dead, long live college [EB/OL]. http://nation.Time.com/2012/10/18.

[3]魏顺平. 2013年三大MOOCs机构最新进展 [EB/OL]. http://library.crtvu.edu.cn/crtvul_ou_express/43.

[4]焦建利. MOOC: 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教育网络,2013, 4: 21-23.

[5]Clark Q. Some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MOOCs [EB/OL]. http://www.tonybates.ca/2012/03/01/some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moocs/.

[6]Lisa. Three types of MOOC [EB/OL]. http://ditresearchmethods.wodrpress.com/2013/03/27/three types of Mooc.

[7]贺 斌. 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 江苏教育研究, 2014,1A:3-7.

[8]郭英剑. “慕课”在全球的现状、困境与未来[J]. 高校教育管理,2014, 8(4): 41-48.

[9]EDUCAUSE. What Campus Leaders Need to Know About MOOCs [EB/OL]? https://net.educause.edu/ ir/library/pdf/PUB4005.

[10]What is the flipped classroom?[EB/OL]. https://ctl.utexas.edu/teaching/flipping_a_class/what_is_flipped.

猜你喜欢
慕课医学教育心理学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7:22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9:53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5:39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