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地域、时域:三重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4-03-06 13:45王东红
关键词:特色建设发展

王东红

(1.西藏民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2.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将其置于一定的视野中。从领域、地域、时域三重视野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范围或位置就是一种尝试。

一、领域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所关涉的根本成就、社会活动和基本规律等方面的领域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其每一层面范围的扩展是相互依赖的。随着范围的扩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初的领域在一定时期内依然具有主导地位,且初始单一领域对于后续领域的培育产生了示范效应,最终使具体领域有序扩充并不断专门化,进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域的多样一体规模效益。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根本成就领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总道路和具体道路所组成。这条总道路经不断丰富,形成了一个内在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七部分。一是“领导核心”,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二是“基本国情”,从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出发;三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四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任务”;五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六是“本质要求”,即个体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集体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七是“发展目标”,即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内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具体道路而言,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教、军事等领域的具体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和制度色彩强、中、弱的具体发展道路等。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提到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以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等道路形态。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纵向理论成果而言,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从横向理论组成而言,包括关于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方面的理论。从理论角度而言,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理论覆盖面而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领域。从理论涉及学科而言,其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涉及法学、军事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学科。十八大报告还提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等理论形态。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制度等。显然,这个制度体系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等层级内部还需不断完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还需不断优化,彼此间要有机衔接,进而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根据波朗查斯(普兰查斯,Nicos Ar Poulantzas)的意识形态部门理论(regional theory of ideology),意识形态部门按性质可划分为道德、法律、政治、美学、宗教、经济和哲学意识形态等彼此制约的亚部门,且亚部门常从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部门借用该部门所特有的一些概念和表现法。如在资本主义社会,哲学、道德和宗教意识形态等都从法律政治意识形态借用一些观念,并把这些观念当作自己的想法或用来作为借鉴,从而建立自己的观念。[2]而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之间及其各内部也在一定条件下有不同的组织形式、排列顺序和作用方式,彼此在变化互动中不断寻求着优化组合。如就其相对稳定性而言,三者的排序依次为道路、理论和制度;就其理论抽象性而言,三者的排序依次为理论、道路和制度;就其与群众现实生活的相关性而言,三者的排序依次为制度、道路和理论。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覆盖的现实生活领域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领域发展历史看,新中国成立初,周恩来等领导人就提出了恢复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工人阶级参加国防建设、文化建设的主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侧重于经济领域布局的“四个现代化”。《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提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又提出在二十世纪内,中国要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但1957年“阶级斗争”的政治布局逐渐占上风,1969年中共九大确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1978年底全党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但邓小平等领导人也注意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了同时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二位一体)。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列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199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其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十五大确认了“三位一体”布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2005年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布局和“建设生态文明”在党的十七大得以确认。2008年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完整论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涉及的现实社会生活过程领域实现了立足一业的聚焦发展到立足多业的协调发展。范围上从集中单一到多样一体,即从单一经济建设到多维建设并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在结构上始终保持一元主导下的多样并存,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是坚持无中心、他中心、多中心、中心转移或中心负面的论断。不过,总体布局的实施还要依赖于党的建设、公民建设等主体建设。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总结的基本规律领域包括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第一,基本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第二,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经党的十三大确立并在党的十七大完善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三,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基本纲领,即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第四,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生成的客观反思、积累的科学认识和遵循的根本原则。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十个必须”;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指出的“十一个必须”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三个必须始终”及其最终要做到“三个代表”;党的十五大将坚持“基本路线”作为“党最可宝贵的经验”;党的十六大提出“十条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六个必须坚持”;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指出的“五个必须”;党的十七大的“十个结合起来”;胡锦涛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等,都对基本经验进行了阐述。归结起来可以说,就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第五,党的十八大提出“八项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坚守的规定和信念。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和丰富发展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所赖以存在的实践基础和目标指向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地域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关涉的地域主要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成、传播、运用、创新和影响的地理空间范围,包括中国内部各地方、中国整体、国际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域范围的扩展过程,就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一定环境和区域中覆盖面、认同量、占有率、影响力的过程。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国内各地域具体化。列宁1918年谈到在苏俄这一大国中各种各样的劳动公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策略时说:“由于开始向建立社会主义前进时所处的条件不同,这种过渡的具体条件和形式必然是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地方差别、经济结构的特点、生活方式、居民的素质、实现这种或那种计划的尝试——所有这些都必定会在国家这个或那个劳动公社走向社会主义的途径的特点上反映出来。这种多样性愈是丰富(当然,不是标新立异),我们就能愈可靠愈迅速地达到民主集中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现在还需要我们做的就是组织竞赛,即保证公开报道,使国家所有的村社都有可能了解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其次,保证使这个公社和那个公社在向社会主义进展方面的成果可以进行比较;最后,保证一个村社取得的经验能为其他村社实际运用,保证在国民经济或国家管理的有关方面表现得很突出的物力和人力能够进行交换。”[3]中国也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各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地理等基本情况和特点差异性大。党的十八大报告就经济发展国情指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内各层行政区划以及经济、文化、自然等区域中实践是有差别的。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全国各地各族群众中进行强效力、高效率、优效益的传播,从而获得支持、认同和服从。如在民族地区,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民族宗教政策、惠民富民政策等。江泽民就曾指出:“希望大家共同来研究和思考,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从家庭到学校到全社会,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教育渠道,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同春风化雨、细雨润物一样,努力在全党全体人民中把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精神支柱的工作做得更好、更细、更扎实。”[4]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各地方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的积极实践,产生了地域经验,各地应互相借鉴。如改革开放来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领域产生了以乡镇企业主导的“苏南模式”、以民营经济主导的“温州模式”、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的“珠江模式”。少数民族地区的西藏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对其他四省藏区的发展也产生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树立共同理想,承认共同政治基础上,走符合本地具体实际的发展路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使各地一道最终实现全国全面全民小康。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国别化的新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推进。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性认识,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一方面,要认清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中国实际,使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铸就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并发挥其优势。另一方面,要将中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历史经验与实践启示提升为理论,并根据时代条件将这些具体观点和理论提升为总体的、一般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马克思在探讨具体生产关系对于社会结构等的影响时说,“这并不妨碍相同的经济基础——按主要条件来说相同——可以由于无数不同的经验的情况,自然条件,种族关系,各种从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等等,而在现象上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变异和色彩差异,这些变异和差异只有通过对这些经验上已存在的情况进行分析才可以理解。”[5]总之,在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上,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使用科学技术手段,利用研究和交流平台,不断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流思想的舆论,而不是被其他的什么主义所占领。在发展道路上,过去不能搞全盘苏化,现在也不能搞全盘西化或者其他什么化,而只能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发展经验、社会科学知识,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和平繁荣与人类共同进步具有积极价值。虽然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应用在不同国家是不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就没有相似之处。列宁1920年说:“现在我们已经有相当丰富的国际经验,它十分明确地说明,我国革命的某些基本特点所具有的意义,不是局部地区的、一国特有的、仅限于俄国的意义,而是国际的意义。”不过这种国际意义又是狭义的,不能随意强加推广,“所谓国际意义是指我国所发生过的事情在国际上具有重要性,或者说,具有在国际范围内重演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必须承认,具有国际意义的是我国革命的某些基本特点。”[6]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在低潮的社会主义增添了生机。中国是当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自身的平稳较快发展就是对全球的贡献。它的发展提升了社会主义的国际形象,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参考。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典范。随着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的趋势,中国根据自身实际,借鉴优秀发展成果,走出了一条能又好又快地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特别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为落后国家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并为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作出了努力。中国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它以一种社会科学知识得以国际性的存在和传播。不过要分清是一般的原理还是特定的变量,以便进行分类传播。对于传播对象要分清是学术共同体还是他域民族,从而作出制度安排,如成立学院,建立学会,开展交流项目,出版刊物,开展研讨以及利用大众传媒。虽然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民主化等浪潮有助于知识的传播,但仍有各种阻力,如文化与政治的威胁,传播过程中的选择性改编、曲解或封锁;语言壁垒;研究组织、交流计划和合作安排等受地理的、财政的和政治的因素而产生的基础结构性障碍(infrastructural barriers)。这些动态的张力平衡一再显现出来,使得迈向社会科学知识国际化的步履蹒跚,有时还有倒退。[7]因此,在适度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诉求和世界影响中,特别要追踪全球社会思潮,延揽依靠广泛的力量和资源,加强学术研究,进而提高快速应变的能力,进行科学的战略选择,积极消减传播壁垒和负面影响,利用先进的技术创新和有效的语言范式进行国际表达。

三、时域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关涉的时域包括其历史来源、现实阶段、未来发展等时间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其时间范围也可从中国历史发展、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自身内在发展来分析。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接续探索的结果,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早在1989年,布热津斯基研究了苏联、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后断言,到下个世纪,共产主义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将使其实践和信条与人类境况不再相干。但也有所保留地说,中国共产主义的历史轨迹与东欧或苏联的共产主义大不相同,其主要是土生土长的(homegrown)。中国的改革把人们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文化融为一体,预示着中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这一结果对中国和共产主义都有深远的意义。中国将加入世界强国前列,从而重回昔日大国地位,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将重新诠释共产主义的主旨。[8]2009年俄罗斯学者也指出,其所在国度,“评价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时,它总是被认为与中国文明的成果相关。”[9]44“邓小平领导的1978年改革对中国文明的历史功绩在于,它使由外界影响和革命活动带来的现代与传统二者之间冲突转向统一”[9]5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10]。十八大报告还总结回顾了过去一年、五年、十年的工作。因此,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将科学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现实之中,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着人类对社会主义的憧憬和探索,是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产物。立足于中国立场,世界社会主义近50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6个时间段,即“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沃勒斯坦在1996年说,1848年至1917年徘徊于欧洲的共产主义幽灵散发着乐观、正义和道德。1917到1991年是徘徊于世界的共产主义幽灵的插曲(interlude),其散发着停滞、辜负所托和骇人的压迫。第三代幽灵一定又将是对全世界的,但能不能称之为共产主义的幽灵呢?若按照第二时期对这个词语的用法是肯定不能,而与第一时期这个词语的用法相比,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今后的25到50年内,关于如何命名和应付这个新的幽灵既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辩论,也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政治斗争,虽难以预言这场世界性政治争议的结果,但问题在于阐明所面临的一些历史抉择。[11]15-18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运动从一国到多国,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经过反复比较总结,经过多次理论与实践结合,经过艰辛探索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历史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有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之分。“在分析具有既定的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时,应当根据时代背景将其作为社会主义轨迹(发展的方向、动力的目标、变动的速度、可能的逆转性)进行思考”[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的初步孕育,经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逐渐成熟,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得现阶段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在继续发展,有着光明的前景,尽管这一称谓及其所代表的时期也有一定的时间长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主动抓住发展机遇,又要积极抵御风险挑战。因此,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评估已有基础,寻求完善性机会,抓住突破性机会,赢得主动、优势和未来。同时,面对着复杂的时代和国内外环境,要分清必须承担和接受的风险、能够承担和可以一冒的风险、承担不起和不可一冒的风险、不能不承担的风险和不能不冒的风险,并形成一定的体制机制,做好规划,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什么,能是什么和将会如何作出进一步探索,使得2050年以后的中国发展有更新的蓝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关涉的领域、地域和时域,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作用,共同勾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位(location)和地位(position)。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域),总布局是五位一体(领域),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地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特色,其自身发展阶段处于“初始者”、“重托者”、“前沿者”的方位,其在中国国内的主流意识形态、基本发展道路、根本成就经验中居于“主导者”地位。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具有“领航者”地位;作为复兴的大国其往往被作为“挑战者”;但发展程度上其仍是“追赶者”,特别是人均发展水平等方面还处于“长期追赶”地位。

参考文献:

[1]李章军.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1).

[2][希腊]尼科斯·波朗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M].叶林,王宏周,马清文,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30-232.

[3]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40.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0.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94-895.

[6]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2.

[7]Neil J.Smelser.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ocial Science Knowledge[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Vol.35,No.1,September/October 1991:65-91.

[8]Zbigniew Brzezinsk,The Grand Failure:The Birth and Death of Commun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M].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89:185-186.

[9][俄]A.B.维诺格拉多夫.中国文明发展的新阶段:起源与前景[C]//王新颖.奇迹的建构:海外学者论中国模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10]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11]Immanuel Wallerstein,The End of the World as We Know It:Social Scienc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Minneapolis,M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9:15-18.

[12][法]让-克洛德·德洛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问题构架[J].赵超,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4):197.

猜你喜欢
特色建设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