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祥波
(延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朝鲜半岛因其独特的战略地位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引发了大国间关系围绕朝鲜半岛的调整与重组。其中,朝日关系的调整因双方不正常的状态尤为引人注目。本文立足于冷战后朝日两国关系的新变化,对朝日首脑会谈得以实现的原因加以剖析,详细分析朝日邦交正常化谈判进程中存在的变数,并对朝日关系发展的前景予以展望。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为朝日关系的发展带来了契机。1988年9月17日,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韩国汉城开幕。在此前一天,日本政府发表了提前取消对朝鲜经济制裁的声明。第二年的1月,日本外务省发表了关于朝鲜半岛政策的文件,首次明确表示对朝鲜不再抱有敌视态度。1989年3月,首相足下登代表日本政府正式提出了对朝鲜的“新见解”,并首次使用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称谓,正式表达了日本对朝鲜实施殖民统治的遗憾。此后,日本政府又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连续3次发表了对朝鲜的“新见解”,表达了与朝鲜改善关系的愿望。伴随着日本政府对朝鲜政策的转变,朝日关系正常化成为两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冷战后朝日关系的发展迎来了重新定位的新时期,其主要表现是日本调整了对朝的政策理念和政策导向。
第一,政策理念上的转变:从过去的“对抗”调整为“制衡”。
在两极对抗的冷战大背景下,为了二战以后自身发展的需要,日本实行了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倒向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并跟随美国一起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封锁和对抗。冷战结束后,两极中的一极消失,对抗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直接影响了日本政府对外政策的制定。日本政府开始逐步调整对朝鲜的外交政策,对朝政策也从过去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而转向了大国之间的制衡。
笔者认为,日本之所以在此时调整对朝鲜的外交政策,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适应冷战后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朝鲜半岛的局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而调整了对朝鲜的外交政策。二是为了维护日本自身利益的需要。日本的终极国家目标是实现“政治大国”战略,为此日本需要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而提高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话语权,进而扩大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是实现其国家目标的重要一步。
第二,政策导向上的转变:从过去的“追随”调整为“突破”。
二战后,美国控制了整个日本,日本丧失了外交自主权,一切外交活动和对外交涉均需通过美国占领军当局来处理。在外无国权、内无实力的境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的基本目标就是重返国际社会。日本政府认为,没有美国的支持,日本就无法重返国际社会。因此,日本采取了“亲美一边倒”的对外战略,成了美国庇护下的“政治侏儒”,企图通过在战略上支持美国的办法来换取美国对它重返国际社会的支持。特别是二战后的初期,“追随”美国外交是当时日本外交最大的特点。
总之,冷战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日本自身实力的增强,使其开始调整了冷战时期“亲美一边倒”的追随外交政策,寻求“突破”日美关系的限制,自主制定外交政策。以对朝鲜问题为例,日本希望在朝鲜半岛问题上能够拥有更多的外交自主权,从而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综合分析冷战后日本调整对朝鲜外交政策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四点:
原因之一,是日本迈向“政治大国”的战略需要。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格局下,日本在外交上一直实行的是“亲美一边倒”的追随政策,国家的安全完全依赖于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导致的后果是日本虽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政治上却无法摆脱“侏儒”的尴尬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和大国主义意识均有所抬头,为了满足这种需要,首相中曾根提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口号,这也成为日本的国家战略目标。
朝鲜是日本唯一没有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因此改变对朝鲜的敌对态度,改善日朝关系,进而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可以起到提升日本在亚洲国家形象的目的,为其实现“政治大国”战略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冷战后的朝鲜半岛对日本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因为朝鲜半岛为其提供了插手亚太事务的平台。日本希望在全世界共同关注的朝鲜核问题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并能参与到未来朝鲜半岛国家统一的进程中,以此来体现其政治大国的作用。
原因之二,是应对美、韩对朝鲜态度变化的需要。1988年7月7日,韩国总统卢泰愚提出了“北方外交”的新概念,注重以经贸为先导、政经分离、朝鲜民族对自身事务要拥有更大的独立自主权等灵活的对朝政策,使朝鲜半岛的南北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美国也于1988年10月宣布解除对朝鲜的部分制裁,并与朝鲜举行了参事官级别的会谈,朝美关系有所缓和与发展。这些都促使日本转变对朝敌对的立场。但此时日本同朝鲜的对话窗口因日本对朝的经济制裁而被关闭。曾经品尝过美国“越顶外交”苦涩滋味的日本在朝鲜问题上不能再落伍。[1]这也是日本急欲改善对朝关系的另一层原因。
原因之三,是朝鲜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的吸引。“在经济上,能够抢先占领朝鲜市场,利用朝鲜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工业生产和资源开发,逐渐将日朝关系转变为从属关系,这对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缺乏的日本来讲,是一件大好事。”[2]朝鲜曾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的现代化,虽然后来出现了经济上的严重衰退,但其复苏的潜力巨大。尤其是其廉价的劳动力、广阔而空白的销售市场、丰富待开发的自然资源,对于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的日本来说充满了吸引力。如果日本能够如愿占领这一市场,可以成为其进入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蒙古东部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的“桥头堡”,以便最终在东北亚地区形成以其为主导的经济圈。[3]为此,日本必须缓和与朝鲜的关系,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否则其资金和技术等无法进入朝鲜市场,也就无法形成以其为主导的东北亚经济圈。
原因之四,是出于安全保障方面的需要。从历史上看,在绵长的东北亚大陆海岸线上,日本一直将狭长的朝鲜半岛视为其在军事上和经济上的“生命线”,并以此作为西进大陆的跳板。这是由朝鲜半岛独特的战略地位所决定的。鉴于此,日本对朝鲜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在日本看来,如果朝鲜半岛被敌对势力所控制,朝鲜海峡和日本西部海域也可能被敌对势力所控制,日本整个国家将直接处于敌对势力的威胁之下。而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离不开朝鲜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对朝鲜半岛的根本方针是如何使朝鲜半岛的局势逐渐趋于缓和并改善与朝鲜的关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冷战后,朝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加强了同日本的接触。1989年,金日成在平壤接见了日本社会党前委员长田边诚,明确指出朝日两国关系改善的前提是日本改变对朝鲜的敌对态度,朝方会为此做出努力。为了表示诚意,1990年7月,朝鲜正式邀请日本自民党和社会党联合代表团访问朝鲜。对此,日本立即做出了积极回应,以自民党头面人物、前副首相金丸信和社会党副委员长田边诚为团长的代表团于当年9月访问了朝鲜,并发表了《三党联合声明》。这是二战以后45年来朝日执政党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并就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达成了共识。为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开辟了道路,也给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契机。
冷战结束后,朝鲜为何转变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并频频向日本发出改善关系的积极信号呢?究其原因有三点:
一是克服外交上孤立的需要。冷战结束后,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俄罗斯与中国先后同韩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俄韩、中韩关系均有了突破式的发展,相比之下,俄朝、中朝关系则有所下降,不再是冷战时期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同盟国关系。朝鲜在国际舞台上的空间逐渐缩小,为了改变这种越来越被动的局面,需要朝鲜采取新的外交政策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而改善与日本的关系,寻求与日本实现关系正常化,可以摆脱外交上被孤立的局面。
二是克服经济上困难的需要。冷战后,由于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朝鲜通过这一阵营获取经济援助的渠道消失,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致使朝鲜遭遇严重的商品,特别是食品的短缺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迫使朝鲜寻求新的外部援助。而旅日朝鲜人总联合会是对朝鲜资金援助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由于朝日之间非正常的国家关系,朝核危机以后,日本禁止本国资金流向朝鲜。朝鲜要想获得旅日朝鲜人总联合会的资金援助,必须改善与日本的关系。此外,朝鲜也非常渴望得到日本对朝鲜实行殖民统治时的补偿资金,并以此来解决国内面临的经济困难。
三是打破美国封锁的需要。冷战结束初期,朝鲜把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进而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优先选择。但美国政府一直对朝鲜采取强硬政策,并在国际上孤立朝鲜,而日本则趁机频频对朝释放善意,朝鲜也有意通过改善朝日关系,最好能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来打破来自美国的制裁和封锁。
1990年11月初,朝日政府间的谈判以两国外交官员预备性会谈的形式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谈正式决定两国将于1991年初正式开始邦交正常化谈判。1991年1月,朝日两国在平壤举行了第一轮邦交正常化谈判。此后,两国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马拉松”式的关系正常化谈判。
综观旷日持久的朝日关系正常化谈判,朝日两国自1991年开始第一轮邦交正常化谈判以来,在“谈谈打打、停停谈谈”中过去了20多年,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双方的不信任感、清算历史问题、绑架日本人事件、美韩因素的制约、突发事件的影响等。
对于朝鲜来说,深知日本在朝的利益与其他国家不同,更多地表现为目标利益,而不是既得利益。特别是朝日关系会随着朝美、朝韩关系的改善而改善,否则就会出现停滞。因此,朝鲜对日本主要争取在经济上获得更多的帮助,并把改善对日关系作为制衡与美、韩改善关系的筹码,就像当初日本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交一样,一旦朝美关系出现实质性的突破,日本也定会采取行动,不会落在美国之后,这是由朝鲜所处的重要地缘战略环境和它对日本的重要战略利益所决定的。因此,只要朝美关系有所改善,朝鲜也就掌握了对日关系的主动权。而朝日一旦建交,受益最大的无疑就是朝鲜,因为建交本身相对于朝鲜而言,既是国际生存空间的扩大,同时还可借此产生一种“示范效应”,朝鲜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改善,还可借建交之机获取经济上的实惠。
经过几轮谈判后,朝日关系终于在2002年出现了重大转机,在这一年,朝鲜向日本不断释放友好信号,并就一些敏感问题作了重大让步。先是释放了被朝鲜以间谍罪扣押两年之久的原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杉嶋嵐,接着又承诺对日方提出的“行踪不明者”问题进行正式调查,并提出了举行首脑会谈的倡议。对此,日方也表达了早日恢复两国邦交正常化的愿望,对于朝鲜提出的首脑会谈,日方积极响应,于2002年8月30日正式做出了小泉首相将访问平壤并与金正日举行会晤的决定。
分析朝日邦交正常化谈判,自双方启动以来,朝鲜在很多问题上一直坚持强硬的立场,为什么此时此刻会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作出重大让步呢?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原因之一,是朝鲜国内经济形势的需要。2002年,朝鲜政府为使国民经济进入市场经济轨道,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包括提高工资和物价,效仿中国设立经济特区,废除配给制等等,这些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此同时,朝俄两国为了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决定把贯穿朝鲜半岛的铁路与西伯利亚铁路连接起来,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完成这项铁路连接工程。朝鲜本国的经济实力无力承担,中国和俄罗斯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对朝援助也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朝鲜认为目前只有日本有实力投入资金,因此在历史、绑架等问题上对日本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日本的经济援助。
原因之二,是源于美国的压力。朝鲜一直把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优先选择,朝美关系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先发制人”的对外战略,对朝鲜推行更强硬的外交政策。究其原因主要是“9·11”以后,美国政府将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确定为本国的最大威胁,并决定对恐怖主义和其他拥有化学、生物及核武器的少数“敌对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战略。小布什更是把朝鲜、伊朗、伊拉克确定为三大“邪恶轴心”国,欲用武力推翻这三个国家的政权。[4]美国对朝鲜的强硬立场,使日本有了发挥的空间,特别是在安保问题上,为了打破美国的封锁,朝日有协商与合作的可能。而在此之前,朝日之间从未就安保问题进行过对话。朝鲜希望通过改善与日本的关系,进而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此打破来自于美国的制裁和封锁。基于此,朝鲜改变了对日政策,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做出重大有限的让步,并主动提出了举行首脑会谈的倡议,这使得朝日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使朝日间的首脑会谈成为可能。
为了响应朝方提出的首脑会谈的倡议,2002年8月30日,日本政府做出了首相访朝的决定。9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了朝鲜,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举行了会谈,两国政府签署了《朝日平壤宣言》。在宣言中,日本对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表达了深刻反省和真诚的道歉,承诺向朝鲜提供经济援助;朝鲜也明确表示将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再次发生威胁到日本国民生命和安全的事件。朝鲜表示,将冻结导弹试验的期限,延长到2003年以后。两国确认,将遵守所有与朝鲜半岛核问题有关的国际协议,全面解决核问题。[5]
小泉首相对朝鲜的首次访问,取得了圆满的成果,基本上解决了两国之间存在的清算历史、绑架人质、导弹以及核争端等问题。朝鲜承认了绑架日本人质问题,并允许在规定时间内,被绑架的5名人员返日探亲。但事情的发展总是一波三折,被绑架人员到达日本之后,不仅没有按期返回朝鲜,反而要求这些人员的家属回到日本。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因“绑架问题”而掀起了反朝宣传,对朝鲜实施经济制裁的呼声越来越高。朝鲜针锋相对,以日本背信弃义为由中断了与日本的谈判。朝日两国改善关系的努力再次陷入僵局。
为了改变这种僵局,小泉首相于2004年5月22日对朝鲜进行了第二次访问。在小泉的这次访问中,绑架人质问题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朝鲜允许8名被绑架人质的家属全部返回日本,其中5名家属随小泉同机返回日本,并承诺对其他“绑架受害人”的情况进行调查。[6]作为回报,日本表示将在一两个月内,通过国际机构向朝鲜提供25万吨食品和价值1 000万美元的药品等人道主义援助,日本还承诺不启动对朝鲜的《制裁法》。
总之,小泉此次访朝彻底解决了人质问题,减轻并平息了日本国内民众的压力,为自己的当年7月份大选获胜增加了砝码。朝鲜在此次朝日首脑会晤中表现得较为积极,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满足日本的部分要求来换取日本的经济援助,并寻找解决此次朝核危机的突破口,通过日本向美国施加压力,尽量改变朝鲜在核危机中的不利地位。[5]
由于朝鲜对日政策的调整和小泉首相的两次访朝,使朝日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而日本首相小泉更是希望在两年内实现朝日邦交正常化。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两国由于在重新调查“绑架问题”、“历史问题”以及“核问题”上存在巨大的分歧,这无疑加大了双方改善关系的难度,使朝日关系正常化谈判的道路变得漫长而曲折。例如,2002年10月底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朝日第12轮邦交正常化谈判和2006年2月4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的朝日第13轮邦交正常化谈判,就因为上述问题而导致了谈判的破裂。
此外,日本国内要求对朝强硬的声音也越来越多。2006年2月,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指出:“不一揽子解决包括绑架问题在内的所有悬案,就不可能实现日朝关系的正常化”,时任官房长官的安倍晋三也表示,如果朝鲜不在绑架日本人问题上表现出诚意,日本将理所当然地施加压力。[7]安倍就任日本首相之后更是明确表示,绑架问题不解决就不会和朝鲜展开邦交正常化谈判,更不会向朝鲜提供能源等经济援助等等。这无疑为朝日邦交正常化谈判增加了很大的变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8年8月11—14日,朝日两国政府代表团在中国的沈阳举行了会谈。双方经过磋商,就日本解除对朝鲜的经济制裁和朝鲜完成对“绑架问题”的重新调查达成了一致,紧张对峙的朝日关系有所缓和。由此可见,“绑架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是朝日关系能否改善的关键。
然而,朝日关系的发展注定会艰难曲折,一些突发事件也会阻碍两国关系的发展。例如,2009年,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并发射多枚导弹之后,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指责朝鲜是一种“挑衅行为”。麻生表示:“我们已经多次警告,这种挑衅行为不利于朝鲜国家利益。”同年7月15日,日本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对进出朝鲜的船舶进行货物检查的特别措施法案。朝日关系因此而再度紧张起来。
2012年,朝日间的接触再度空前活跃起来,并于11月在蒙古召开了两国政府间局长级会谈。但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很快因朝鲜在2013年2月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而冷却。两国政府局长级会谈直到一年零四个月以后,即2014年的3月才得以实现,这次会谈也因朝总联东京总部问题而没有取得进展。
综上,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朝美关系有了一定的发展,六方会谈也进行了多轮谈判,而朝日关系正常化谈判却没有取得更大的进展。综合分析朝日间的矛盾,“绑架问题”是双方矛盾的焦点,并引起了两国的高度重视。于朝鲜而言,对日本经济援助的迫切希望使其不得不做出重大让步,而“绑架问题”的圆满解决,是日本能否解除对朝经济制裁,改善朝鲜外部经济环境的关键,朝鲜也想借此摘掉“支恐国家”的帽子,并迫使日本放宽对旅日朝侨的限制,使其恢复与祖国的联系,进而从他们那里获得数量可观的经济援助。对日本而言,要想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就要尽可能地拓展国际活动空间,“绑架问题”正好为其提供了平台,特别是朝美关系和六方会谈都有了一定的进展,而日本则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这些都迫使日本也应在“绑架问题”上做出一定的让步,早日解决这一难题,这对于朝日关系和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目标而言都是利大于弊。
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朝日两国在“绑架问题”上能否以理性、务实的态度相互做出让步,最终实现这一问题的圆满解决仍然存在很大变数,此外,两国在其他很多问题上也都悬而未决。例如,朝鲜关注的“历史清算”和“战争赔款”等问题;日本关心的朝鲜“导弹问题”和“核问题”等等。可见,在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上仍将是难关重重。
即便如此,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是大势所趋,朝日两国都面临着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有利时机,如果两国都能以理性、务实的态度相互做出让步,最终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也就指日可待了。
[1]姜龙范.“朝核问题”与日朝邦交正常化[J].国际观察,2008,(5):36.
[2]丁英顺.冷战后日本对朝鲜半岛政策的调整[J].当代亚太,1999,(2):25.
[3]王传剑.试析冷战后日本对朝鲜政策的两重性[J].东北亚论坛,2000,(1):46.
[4]姜龙范.朝鲜半岛与日本“政治大国化”战略[A].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研究论丛(18)[C].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146.
[5]赵传君.东北亚三大关系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77,178.
[6]丁英顺.小泉“破冰之旅”后的日朝关系[J].日本学刊,2009,(1):41.
[7]高浩荣.朝日关系正常化路途遥远[N].瞭望新闻周刊,2006-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