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2014-03-05 20:08王冰峰
南北桥 2014年1期
关键词: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管理

王冰峰

【摘 要】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现象在学校管理中比较普遍,但从整体上讲,许多教师还未能真正认识校园文化的本质和特性,因而常常出现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或学校精神空洞化等问题。

【关键词】校园文化 文化氛围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85

校园文化是指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是一种以价值、心理等为特征,对特定的教书育人目标产生匹配作用的柔性战略管理手段。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起着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助于学生集体归属感、校园凝聚力的有效形成;有助于改进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有助于推动学校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水平,提升学校竞争力。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现象在学校管理中比较普遍,但从整体上讲,许多教师还未能真正认识校园文化的本质和特性,因而常常出现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或学校精神空洞化等问题。本文就试图从起始年级起,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具有可行性的校园文化策略,它要能让学校中所有的成员(包括每一位课任教师和学生)真正在共同搭建的校园这一舞台上唱出自己的声音,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实现各课任教师的协同管理。在充分体现教师个体管理风格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管理诉求,建立一个具有个性化、有自我生成能力的学校,使之成为学校每个成员(所有师生)终身不竭的精神力量。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是师生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教室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师生的情绪。 同时设计、布置教室环境的过程,既是一个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过程,又是一个师生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因为当师生置身于洁净优美的环境之中,他们会感受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自然而然便会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此时,环境就如同一位沉默而又有风范的老师起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此外,优美的环境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班级是学校的组成单位,班级可以以学校进行黑板报评比为契机,对教室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布置。其中以教室后面黑板报为中心,辐射教室四周。黑板报各期主题不同,可大致分为几个栏目:

评比栏:内容包括出勤、卫生、仪表、作业、纪律、学习用具等项,分为个人和小组评比,每周公布评比结果,并由此产生优秀学生,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个人展示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展示自我,可以是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照片等等,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班级小主人的意识。

荣誉栏:主要用来展示班级和个人获得的各项奖励和荣誉,以此来提醒大家珍爱班级荣誉,努力为班级争光,激励同学不断进步。

综合专栏:包括“我眼中的美”照片展;珍爱生命图片展;道德细节手抄报展览等,布置这些展览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大家珍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小小的黑板报,虽然占地不大,所能容纳的文字也有限,但是,它却成了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里,同学们随时可以呼吸到健康的气息,感受到蓬勃的生机,有了这块思想的绿洲,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班级的健康舆论逐渐形成。

此外,在教室一角各班还可设立图书角,图书由同学们提供,可以是科普、小说、体育、关于人生等类图书,目的在于引导孩子们养成读书的习惯、不仅读好书而且读健康的书。窗台上摆放具有象征意义的班花。总之,在教室的环境布置上尽量使学生有一种干净整齐、优美舒适的感觉。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以校规校纪为内容的,师生共同制定、认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校园制度文化不仅为学校对学生的各项考评提供依据,而且对师生的言行举止起着调节、指导、教育的作用,此外,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为了维护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各班可以分别制定体现班级特点的班级制度。班级制度对全班师生的言行举止起到调节、指导、教育的作用。

例如:我们可以建设强有力的班干部体系和严密的班级管理软件系统 。

班干部的选拔与轮换。 班干部的选举采用竞选与民主记名投票相结合的办法,每届干部的任期为一学期,然后举行下一届班干部选举,争取做到干部不连任,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进而培养学生的班级责任感。

按实质内容把班务工作划分为三个系列。其中,思想建设由团支部书记负责,宣传、组织委员协助;纪律建设由班长负责,劳动、生活、体育委员和组长协助;学习建设由学习委员负责,科代表和组长协助。三个系统由班长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形成一个具有系统合力的紧密团结的有机整体。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校园精神文化的主体是校风,优良的校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学校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优良校风的形成与校园管理目标达成密切相关。作为校园建设的灵魂,校园精神应在实践中,即在由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或日常管理中培养和形成。

我们可以首先从五育方面分别提出目标:德育——主要从诚实、文明、关心集体三方面入手;智育——培养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吃苦耐劳的学习品质;体育——培养虚心学习的谦虚态度、团结一心的协作精神、肯于吃苦的拼搏精神;美育——学会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劳动技术教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消除怕苦、怕累的畏难情绪,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最后将以上目标浓缩成校园精神:“团结 拼搏 踏实 进取”。

为了更好地发展同学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校园责任感,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艺术节、增设图书角、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锻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悟自我。在活动形式方面,学生做了有益的探索,力求符合班情、符合自身特点,并大胆进行创新。校园精神就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得到提升和凝聚。

四、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在开展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环境育人”的意识,对校园应作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任何一个地方的布置及要求都要有其目的性,使其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校园设计和布置应着眼于各班的特点和师生不同的审美情趣而各有千秋。环境布置效果应是:看着无心、做者有心;避免心血来潮、过于随意。

2.学校制度的制定应有学生的参与,制度本身应具有可操作性,师生根据实施的情况应作及时调整。要将“硬制度”和“软管理”相结合。制度是硬性的,但制度的实施不应是简单的执行,而应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和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制订制度的原因和意义,从而使学生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3.关于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我们应做到校园精神的达成既要符合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又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班学生的特点相结合。

总之,高雅、生动、形象的校园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关注学生,关注校园文化建设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加强管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学校探究
弘扬民族音乐促使民乐走进学生心灵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文化经济思维下的艺术理念
秦山30万机组核安全文化水平的推进及实践应用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