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教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4-03-05 12:08吴锦华
南北桥 2014年1期
关键词:韩麦尔斑羚感情

吴锦华

【摘 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中的这句话无不提示着教育教学着包含着的情感成分,其中一“乐”字便是情感之源。那么如何使之“乐”呢?我想,让学生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之源。那么如何使之流奔,尤其在教师生动的情感教育中无形地默化。或者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其标准在于什么?我认为不在于知识的成功传授,而在于情感的默契交流。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51

当前的教育教学向所有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这么一个要求: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有板有眼的说教已成为历史,而注重情感式地感染,则是一条良好有效的途径。

一、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感情

根据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与感知中体味其深意,琢磨作者所表达感情。所谓与作者同呼吸,共感慨。这样做的结果,直接促成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青春的心境,可谓一石二鸟。诸如此类的课文有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最后一课》、王愿坚的《七根火柴》等等,那么,在具体执教过程中,如何施教呢?

比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没学之前,学生并未领会作者那种强烈的爱国热情,或者即使有所感知,也不能为其心动流涕。教师这时候就应寻找最佳突破口入手;在阅读中体会韩麦尔先生的“哽咽”之情。接下来学生的情感思路逐步上升:韩麦尔先生的“硬咽”来自教堂的钟声,钟声预示着下课,下课意味着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标志着法国人民失去了学习自己语言的机会,为什么会失去?亡国、亡国之恨,亡国之恨便足以使全体学生陷入极度的悲愤之中,何以自拔?唯有专心听好最后一课,到此学生恍然明白韩麦尔先生的“哽咽”,顿时心潮澎湃,心绪起伏,终于品到了一般股莫名的滋味。而这个过程就叫作“倒嚼甘庶”,整个过程中教师利用得法的引导使学生在与作者的情感交流中,达到心灵的感应,心境的陶冶。其实,在陶冶的同时,学生的记忆又如何呢?当然,这么使自己感动流涕的课文,学生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

二、寻找情感支点诱发学生情感

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主动地提练挖掘课文深层所蕴含的情感支点,然后才会诱发,引导学生顺势攀附,攀上这座情感之峰,体会人生或生活的深刻哲理。

就拿《斑羚飞渡》来说,全体青壮年斑羚之所以能成功飞渡,离不开斑羚的献身精神。老斑羚为何会献身,这便是动物界的舐犊深情。舐犊深情就是本文所蕴含的感情支点,如何感化学生把握这一点,进而达到情感的升华,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发,引导。首先在当前情况下全体斑羚陷入绝境,背后是猎人的追捕,前面是万丈深渊,就连一跳六米的大斑羚,也跳不过六米多的悬崖。怎么办?情急之中,学生急切的心与斑羚紧紧崩紧。同时也顺理成章地理解到老斑羚的献身之必要性,更体会到动物界的舐犊深情。这时,教师由此开拓下去,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有没有这种“舐犊”学情呢?答案是肯定的,利用这种情感式的注入式教学即使经常顶撞父母的同学,学了本文后,也会渐渐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这便是情感注入的好处,既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又提高了思想觉悟。

三、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老师。”因为学生们毕竟不是瓦工手中的砖和瓦,他们是有感而情活生生的人,教师只有饱含感情地去教学,才能使学生以丰富的感情和充沛的激情参与学生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在学《回延安》时应用丰富的感情范读文章,把回延安喜悦的心情洋溢在脸上,把延安风光与民俗的新变化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调里,这样学生就会被教师的朗读所感染,情不自禁地进入到幸福自由的境界当中去,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学生听课的吸收率和记忆保持率达到顶点,这就是教师丰富情感注入到课堂带来的魅力。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丰富情景注入到课堂带来的魅力。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文中意象,渲染情感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此类一般以诗歌多见。

四、灵活变换教学方法

灵活变换教学方法,能够唤起学生兴趣,进而激发情感、由于青少年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较喜欢新鲜的东西,新颖刺激对他们具有很大吸引力,所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对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有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巧妙的切入口,意外的巧合,定会使学生在“好之”与“乐之”的氛围中去“求之”。为此,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有语言的艺术性,幽默感;教态的动作感、形象感;还需娴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录音机、多媒体等。

例如鲁迅的《社戏》开场白时,可以放一些浙江绍兴地方戏录音,以引起学生极大兴趣,接着读文,分析文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绘出文中看戏图、偷豆图等,然后再放有关幻灯片与自己所绘相比较,看有何出入。这种教学其实是把学生引进了一个充满乡土风情的意境中,因而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情感,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一句话,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情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这样说,情感是沟通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是联系教材和学生的纽带。

猜你喜欢
韩麦尔斑羚感情
读《斑羚飞渡》有感
一例死亡野生斑羚的组织病理诊断分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勒特上尉的信》随堂练习
下课之后
爱是永恒的主题——读《斑羚飞渡》有感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斑羚飞渡》“飞”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