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鹏
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从此,班级授课制取代了历史悠久的个别化教学。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它的不足日益显现。大班化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衍生了许多问题,如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业绩评价,甚至涉及对学校办学业绩的评价。而在这样评价的背后,可能会隐藏一些消极的东西。
一
面对新问题,“分层教学”理论被适时提了出来。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理论,孔子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这可以看做分层教学的前身。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得以继承和发扬,已成为中国教育的精华。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的《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必定少不了“因材施教”这一基本教学原则。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涵义的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这与分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在国外,更有许多教育家提出过相关理论,可以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掌握學习理论”。他的理论强调了学生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原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理论”。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域转化成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二
丹徒高级中学是一所普通的省三星级高中,高一新生的录取分数相差很大。以2012级新生为例,第一批享受热点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实验班的分数线是572分,最低择校分不足500分,这就有很大差距。在这样的差距面前,如果教学内容一刀切,教学方法没有变化,教学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有这样的现象:班级生源构成情况不同,但教学内容一致,教学进度一致,考试要求一致,分析评价标准一致。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消极心理,成绩好的班级和成绩差的班级都感到本该如此,彼此之间缺乏更进一步的动力。而对于学生,面对每次很差的成绩,往往会产生感觉上的疲劳,久而久之,就会一直懈怠下去,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事实上,根据目前的高考形势和学校生源实际,像丹徒高级中学这样的学校,除了较少一部分学生能升入本二以上高校就读外,大多数学生只能上本三和专科。因此,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更多的知识,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以考上更为理想的本科院校,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接受与自身能力相符的文化知识教育,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办学选择。成绩较好与成绩较差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跳一跳,从而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实,面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传统教育,人们早就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这种质疑促使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处于不断变革之中,而“分层教学”在这场改革浪潮中逐渐显现出其优势。分层教学,指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划分层次,并相应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梯度性,教学对象的全面性,教学程度的针对性,教学效果的同步性。它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进,并最终共同发展。
在“分层教学”方面,我们的设想是:注重分层教学,确保每一位学生在所处位置上都是优秀学生。根据招生分数,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上分成几个层次。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做到眼里有学生,要努力克服只管“教”不管“学”的不良现象。面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有所不同。对能力强的学生要在“精深”上提要求,对能力弱的学生要注意打好基础,使之各得其所,学有所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成绩优秀的学生应当冲刺本科,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可以保证专科段的继续深造,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学业和德育的共同进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近年来,丹徒高级中学在实施“分层教学”上有过许多有益尝试。以2012届高三年级为例,基本做法就是以生为本,分层教学,分层管理。
我校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有三个不同层次班级。针对教学实际,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不同要求。比如针对17~19三个班级,我们要求他们比学校要求的晚18:50到班提前到18:10分,并安排班主任到班管理。针对学生数学基础较弱的情况,建议第一节晚自习用于数学复习。对班级的优等生和临界生我们要求班主任实行跟踪制,科任教师对班级的优等生重点指导,着重培养,实行个别辅导,力争使他们在高考中达线。对临界生重点照顾,不断关注他们,让他们冲上来,而不能滑下去。每次考试后,学校都要召开优等生、临界生座谈会,领导小组成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分人包干,关心他们的思想、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学校也不放弃每一个普通生,通过各种努力让他们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班级、同一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习题配置的难度和题量等方面都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平时练习和阶段检测中,采用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进行考试,让所有学生都考出信心。事实证明,我们所做的这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收获。
除了高三年级以外,在高一、高二年级要求教师通过“分层教学”法,给予每位学生更多的关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努力让每个学生学有进步,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与快乐。学校在班级管理上也会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这些做法,较好地调动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并借以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还有一个做法,就是“分层教学”还可以有另一种解读,解读的主题就是学校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丹徒高级中学是一所普通农村高中,在既定的生源现状下,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和兄弟学校竞争文化上的本科率,困难应该很大。在这样不利的背景下,学校能不能在重视文化本科达线的基础上,再寻求其他途径,保证更多的一些学生进入高校深造呢?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将目光投向艺术类高考,通过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近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特色教学,学校的艺术教育成绩显著,特别是美术教育近年来取得很大成绩。学校于2005年在丹徒区率先开设了“艺术特长班”,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架设由普通高中通往本科艺术类高校的桥梁。已经毕业的数届艺术特长班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考成绩,美术本科达线率稳定在80%以上,有一大批优秀学生进入重点美术院校深造,省、市等媒体均做了专题报道。学校被评为“丹徒区艺术特色学校”、“镇江市艺术特色项目”,艺术特长教育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品牌。
“分层教学”作为普通高中教学管理的一种探索,有利于教师教学中的和谐与合作,有利于按照学生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尽可能地按照自身个体特点发展自我,也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科学评价。在“分层教学”中,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也有很多需要继续思考和努力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探索,希望给予每位学生以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