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指导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2014-03-05 05:43:55邵向阳张新燕
考试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

邵向阳 张新燕

摘 要: 通过对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访谈,结合以往相关资料,作者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在就业中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制定奋斗目标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研究结果表明:接受了职业指导教育的实验班学生与非实验班学生相比,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明显减少,学生的职业理念、工作业绩和企业评价均有了显著提高。研究取得了预期效果,这为学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就业问题 职业指导教育 研究成效

近年我省大力开展“立足产业抓对接,十万学生进园区”活动,加强学校与园区企业的联系和合作,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本地工业园区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就业。随着学校与本地园区企业对接的深入,一些学生出现了不愿选择在本地企业就业、看不起基层的技术工作岗位和动辄辞职走人的现象。我们发现,部分班级因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班主任在就业过程中加强了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这部分学生在企业表现出的就业心态、工作业绩和工作稳定性均普遍优于其他学生,得到了企业的好评。按常理,人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都应该为建设好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为什么许多学生不愿选择在家乡就业?中职学生本应该将企业大量需要的基层技术工作岗位作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起步点,可是为什么一些学生看不起基层的技术岗位?在就业过程中接受了职业指导教育的学生,为何会比其他学生普遍做出让企业更满意的工作业绩、有更高的就业稳定率?这些现象值得我们花大力气探索和研究。

一、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职业道德观念淡泊,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部分学生职业道德观念非常淡泊,凡事都只从个人利益考虑,稍有不如意便牢骚满腹、消极怠工,既不爱岗,又不敬业,怕苦怕累。他们向往的工作是:工资高,工作轻松自由、没有压力,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舒适,上司和同事对自己客客气气,出了差错也不会挨骂受罚,等等。企业是创造财富的地方,其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一个刚出校园、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怎么会对企业提这样那样的要求?在与企业管理人员交谈中我们发现,能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是否服从公司管理在企业心目中是第一重要的。

部分学生在择业时,对这个单位看不上,对那家企业不满意,有时被某企业录用了,又觉得后面可能还有更好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就业机会。有人听说某某同学就业的单位在某些方面比自己的好,就急着跳槽。他们常常看不到自家公司的优势,总喜欢拿自家公司的不足比别家公司的优点。实际上每家公司的条件、待遇都不尽相同,无法做到十全十美。比如电子行业、服务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的工作都各有特点,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发展潜力和收入待遇都有不小差异,既然自己选择某一行业,想学会这门技术谋生或创业,就应该经得住艰辛和考验。

2.盲目从众心理。一些学生就业时存在“跟伴、随大流”的心理,实际上这是年轻人不成熟的表现。有些学生来学校读书时就是如此,喜欢邀伴一起来学校读书,在学校里希望他们能同班、同寝室。就业时也希望这样,几个好朋友能进同一家企业就业,有些人甚至宁愿放弃自己进更优秀企业的机会,也要到有好朋友做伴的企业就业。还有一种盲目从众的情况:一批学生在某企业就业,其中某人因自身原因要辞职,又不想独自一人离厂,便设法鼓励其他同学与他一同辞职,这就导致多人集体辞职现象。这不仅造成用人企业对学校学生产生不良的印象,而且事后学生常常后悔莫及。

3.不珍惜第一份工作。走出校门迈向社会是学生期盼许久的事情,大多数学生对自己人生第一次的就业机会是非常珍惜的。但一部分人并非如此,他们对自己的第一次就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可能因试用期工作不努力被公司解聘,或因一些小矛盾便轻易辞职,也有人轻信他人信息,辞职后想去找更好的公司,甚至个别人想“轻松挣大钱”,结果被传销机构骗去做传销,等等。

4.不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生在学校里要受到校规校纪的约束,进入公司就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在学校里学生出点差错,老师总是以教育为主,会给学生许多改错机会。企业是生产经营单位,一切以创造经济价值为前提,没有足够的人力监督和教育员工,对员工的过错一般都是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企业纪律。学生在学校中常见的违纪行为,如:迟到早退、不按时就寝、寝室卫生脏乱差、饭菜乱丢乱倒、说话不讲文明,以主打架斗殴、偷盗行为,等等,都可能受到企业的处罚,甚至被解聘、开除。

5.怕苦怕累,缺乏上进心。虽然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大多都有要认真工作、追求事业成功的心态,但有些人常常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工作辛苦一点就喊苦叫累,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甘落后,缺乏上进的勇气。没有奋斗的目标,上班没有激情,热衷于打桌球、上网玩游戏聊天,日子是得过且过。长期如此,个人的事业发展自然是一事无成。

6.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现代社会,处理好工作、生活中与周围人员之间的关系,对职业发展非常重要。学生在就业中因未处理好这类关系,导致每年都出现离厂的情况。有些学生抱怨:企业主管对别的同学还好,对自己的态度却很差,动不动就责骂,有时大家一起出了工作上的差错,挨训斥的总是自己,别人可能没事,等等。这些学生总是抱怨自己受到不公,从不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7.其他问题。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如:目光短浅、只考虑眼前利益,工作不按公司操作规程操作出现的安全问题,轻信他人言语而上当受骗,缺乏与教师、家长联系,等等。

二、实施职业指导教育

为研究在就业过程中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对学生的就业状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成立了研究小组,在结合分析历年积累的资料的基础上,制订出加强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研究实施计划。从本校2011届和2012届的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几家企业中抽取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8名实验班学生接受职业指导教育,32名非实验班学生不接受职业指导教育)。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当前的就业状况都不是很满意,普遍存在就业理念、职业道德素养、择业观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社会影响因素、学校影响因素、家庭影响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学生自身因素。

针对影响学生就业状况的学生自身因素,研究小组与用人企业管理层沟通,共同制订出校企联合加强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实施方案,由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实施职业指导教育。

三、研究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工作,我们发现:在就业过程中接受职业指导教育的研究对象,他们的就业理念明显更新,工作业绩有了明显提升,普遍得到了企业的肯定。他们的具体表现归纳如下:

1.更新职业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懂得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这些学生意识到,无论在本地企业还是在外省企业就业,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他们在就业工作中不再浮躁和迷惘,能静下心思考自己的未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明白要“先立足、后立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的道理,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机会懂得珍惜。许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纷纷制订了奋斗目标和奋斗计划,并表示要力争逐个完成、实现,通过积累一个个的小成功,最终获得事业的大成功。例如有一名数控专业手的男生,给自己确立的十年奋斗目标是创办一家自己的小型机械加工公司,为此他制订了这样一个奋斗计划:在就业的第1—2年基本掌握机械加工的操作技能,第3—5年学会编程、维修等核心加工技术,第6—8年了解原材料的采购要领,摸清产品销售渠道和技巧,与客户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第9—10年利用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和资金,做好筹办自己公司的各项准备。力争用十年时间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确定了通过自身努力就能达到的奋斗目标,又有了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这些学生工作的心态就比以前稳定多了,对工作岗位也不会太挑剔,他们觉得无论什么岗位都值得自己去学习和做好。如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工作业绩自然就得到较大的改善。

2.遵守规章制度,端正工作态度。有了正确的就业理念,有了自我奋斗的目标和计划,工作态度就随之发生了改变。这些学生能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对待工作的态度由以前“不愿干、被动做”逐步变为“愿意干、主动做”,认真努力工作会获得好的工作业绩和回报,进一步激发工作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强化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工作与良好回报的良性循环,使得学生进一步增强了自信,更加能够吃苦。在工作中,当面对艰辛和困难时,他们通常会通过良好的自我激励克服这些困难。当然,部分学生的工作状态会因信心不足而出现反复,会发出一些消极言论或出现消极怠工情况。对于这些学生,研究小组成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及时介入,给予合适的引导和鼓励。经过自身的思想斗争,大多数学生都能激励自己,努力克服困难,实现奋斗目标。

4.用人企业对加强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有了更多期待。由于职业指导教育对学生的就业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工作业绩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使得企业对加强职业指导教育非常认可,并有了更多的期待。企业管理层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力度,并希望研究小组教师对企业的其他员工也开展这类教育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就业教育,中职学校如何利用职业指导教育解决学生在就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当今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本次研究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得到了企业与学生的认同,但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我们将思考在研究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将研究重点放在进一步更新毕业生就业理念、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争取将来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曾谷松,李恒昌.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指导的操作与实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段玉强.走出校门前的一堂必修课.中国经济出版社.

[4]黄邦华.就业与创业指导.电子工业出版社.

[5]王志洲,李树斌.职业生涯规划.人民邮电出版社.

[6]吴增强.积极心理学及其教育启示.上海教育科研,2008-6.

[7]席翠平.做好现在的工作.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8]吴甘霖.一流员工的职业素养.机械工业出版社.

[9]孙跃军.点燃员工的热情.当代世界出版社.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
探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6:47:31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9:17:46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5:04:20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7:50:15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的就业问题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11期)2016-06-22 12:51:02
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
商(2016年15期)2016-06-17 14:59:09
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期)2016-03-30 22: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