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亚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不断运用,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逼真的课件和热烈的讨论为大家所推崇。探究学习,合用学习、自主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爱上了数学,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这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事,当然在高兴之余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课堂虽然教师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是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就是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持久性也较差。但是如果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教师应该经常带领同学们到社会上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当然我们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在每一个细节上下工夫。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我首先问了学生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打乒乓球吗?你们喜欢哪些乒乓球的球星?你还知道乒乓球比赛是怎样确定谁先发球的吗?”短短几句话很自然地引入学习的主题上。学生也从中感受到“可能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学习的兴趣也更浓厚。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学目标是数学教学的“指南针”,是教育者通过教学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制订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决定这堂课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效率。现在数学的教学目标已不是传统的纯知识性的目标,而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确定的。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班级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因为在这部分内容中有关于祖冲之的事迹介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作为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因为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如果教师对这节课该学些什么,达到什么目标不甚清楚,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如果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可以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制定好并制作成表格,这样就会提醒老师关注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只要每一节课都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有效教学就会有保证。
三、科学而生动的语言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班级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而教师也是专业技术人员中的一种,对语言的要求比较高。我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从教后参加了一些培训,对于一些教师的讲座,我百听不厌,能与自己产生共鸣,而对于有的教师的讲座则有“催眠曲”之感。这就是教学语言的差异。有效教学五种至关重要的行为是:清晰授课;多元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其中第一个行为就与数学教学语言密切相关,而后几个行为也离不开语言的作用。就口头言语对学生的感染力来说,国外心理学家曾做过许多实验,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根据这一结论,教师上课时的目光、颔首、微笑、倾听或期待、满意或赞许等,都会使学生从学习心理上受到感应和共鸣,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沟通交往作用。
四、适当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教育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也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手段。现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已走进了课堂,合理使用这些教学设备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一提起几何知识的教学我们就犯了愁,因为学生搜集的几何形体十分有限,有的实际操作也没有办法完成。现在有了多媒体,我们可以把网上搜集的信息直接播放出来,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对于一些实际操作我们可以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效果特别好。如我在教“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复习”一课时,引导学生回忆了以前的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推导过程。由于使用了课件,这部分的内容很轻松地完成了,而在以前恐怕要一节课才行,效率之高由此可见。当然近期我们发现有教师滥用现代教育手段的现象,只要上课就使用课件,原本能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动画反而对学习有了干扰。我想教学手段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们不能唯手段而手段。如果用简单的教学手段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就不必要再做“无用功”。
五、转变学习方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记忆、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内容简直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为此转变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取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沉浸于学习过程之中,自主地学习,相互合作,主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形成能力。如在教学《表面积的变化》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带来了小正方体和小长方体,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探究。学生在操作中自然而然地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认识到什么情况下表面积最大,什么情况下表面积最小,明白了表面积变化的规律。这远比生硬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让学生探究,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也要因教材而异,因人而异。
六、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我校的一位教师历年来所教的学科成绩都名列全年级前茅。从我的观察中可以看出他与本班同学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他能抓住学生的心,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地与学生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从对学生的调查了解中我们发现学生呼唤教师能与之进行交流,对有亲近感的教师有好感,也对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应新时代教学的需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做学生的朋友,在学习活动中能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时也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不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上述是我对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的见解,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要不断探索,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而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