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创新教学初探

2014-03-05 23:14:01郑进品
考试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和谐反思

郑进品

摘 要: 创新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重要课题。数学作为一门锻炼学生思维的基础学科,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创新教学 和谐 反思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温家宝同志表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之所以要创新,是因为我们遇到了挑战,遇到了竞争,别无选择,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老师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作为高中数学老师,我们更应把创新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里,精心为这粒种子浇水施肥,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让这粒种子在学生心中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最终达到把学生培养成创新人才的目的。为此,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浅谈一些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想。

一、营造和谐课堂,形成创新环境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表明,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根本。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气氛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使学生肯想敢想,教师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学生的新思想、新思路即使是错误的,也要耐心疏导、悉心呵护、肯定甚至赞赏,从而让课堂成为学生相互交流协商争辩的理想场所,切实保护好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新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必须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常规,变讲解为引导,变传授为探究,现行教材的编排凸显了引导和探究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科学驾驭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敢于质疑。课堂互动时,教师不要轻易亮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要总用自己的思维引导学生,对学生在探究猜想、发现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维方式要给予肯定,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求同是模仿,求异才是创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并不断肯定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使学生在探究和求异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从而肯定自我,增强自信。例如,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参与到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中,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让数学课堂遍开各种绚丽的思维之花。

三、进行教学反思,实现教学创新

教学本身是一个创新过程,这个过程应渗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体现相关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参与这个过程,增长知识、丰富思想、积累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有预见,教学后更要积极反思,思考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后反思,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创新,从教学策略而言,主要反思下面两个问题。

1.教师为何而教,学生为何而学。

传统数学教学已经形成了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这个怪圈,师生紧紧跟随高考的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致使师生思维僵化,进入重视解题、大搞题海战术、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的怪圈。这种教育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枯燥无味,负担过重,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要实现创新教学就必须突破这一根深蒂固的应试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即教育不是育分,而是育人,是提升人的生命境界。教师要为育人而教,学生应为学识而学,教师应基于这种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

2.教学应重视过程还是应重视结果。

新课标已实施多年,但时至今日,仍有多数教师重结果轻过程,突出体现为课堂教学目标只侧重学生记住了什么,使教学效果停留在肤浅的记忆层面上。而教学创新则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大胆思考和猜想、积极探究和交流,进而体会数学学习的艰苦,享受学习所得的快乐,感受数学学科冰冷背后的火热思考,从而通过学习过程体验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和理性精神。

当然,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而反思的核心应定位在教学方法上。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把教学立足点放在知识产生的背景缘由和数学思维活动上,让学生尽可能亲身体验,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学会科学方法,体会数学精神,提高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当学生走出校门若干年后,当他们遗忘了知识和技能后,还能在其身上留下数学精神、思想、方法。

四、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实践创新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的抽象性,为使学生对数学学科有看得见、摸得着、体会深的切身感受,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采用普通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如函数几何等信息量较大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方式;对需要动手操作或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可采用实践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创新直接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教学若一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就有失数学魅力。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听与看只是知识与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让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时间和空间,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亲身经历,合作交流才是学习的主旋律。通过做,学生加深理解,学会运用,极大培养思维兴趣,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不断改进教法、创新教学,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和能力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探索中感受数学的神奇,体会发现的乐趣,感悟数学的本质,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与文献:

[1]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

[2]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和谐反思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20:54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27:15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25:51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18:08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3:04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2:43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