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萍
作文是语文教育的重头戏,也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提升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下,研究和改进作文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要求语文教师在一种大语文的背景下进行写作教学,实现多种因素的大综合。
一、课内和课外相综合
“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将作文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是语文老师共同的目标。文本给学生展示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自然风光,有风土人情,有社会生活,但这不是学生的亲身体验。语文老师应教会学生如何体验生活,怎样从自然景物,从实在生活中汲取营养,这样他们才能写出内容具体、情感交融的文章。写作文就是写生活,既然生活是真实的,作文就应该是真实情感的体现。我在一个下雪天让学生以《雪》为题写一篇短文,先让学生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凝视窗外飘扬的雪花,观察了五分钟,然后描写雪中的景色,并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古今中外,历代的作家诗人写了不少赞美雪的诗文,但诗人与孩子的感受不相同,他们各自的感受也不完全一样。有的学生写雪花自由自在地飘在空中,希望自己也能像雪花一样自由,不受拘束;有的学生写雪花落到地上,像回到家一样,找到了归宿;有的学生则由雪想到那些纯洁如雪的人……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景物,观后却有不同的感受。由于这些都是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因而每篇文章都真实感人。
二、积累与创新相综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是无论如何写不出好的文章的,作文教学必须注重材料的积累。在广泛的阅读中,学生积累了不少语言素材,领悟了不少写作技巧……但要想写出好的文章还必须有创新精神。就像无数人说“人生如梦”,张爱玲说:“人生如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虽无须那样惊世骇俗,但应如她那样有个性。作文最忌千人一面,没有创见,因此必须鼓励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我多方面搜集寓意深刻、趣味横生的漫画或小品文等,供学生欣赏、分析、研讨,鼓励学生从中悟出新意,写出有独立见解的文章,看谁的文章立意新、构思巧、联想自然,材料典型,从而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使思维更敏捷。
三、语言和思维的综合
作文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作文中时时处处都透露着思想的铃声。叶圣陶先生强调作文的关键在于学会“想心思”,即学会思维,主张想清楚了再写。要清楚为什么写,做到意思明确;要清楚怎样写,做到思路顺达。可见,发展思维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我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着。有一次,我让学生展开想象,以“一次奇特的旅行”为内容,自拟标题,精心构思,写一篇记叙文。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总能看到他们给你的慰藉与惊喜。有的写到星际旅行,驾着飞船,寻找另一个地球,见到另一种生命,写出种种发现外星的神奇。有的见到未来世纪的地球,把所有对人类前景的美好憧憬聚集。有的走进居里夫人的小屋,让这位一代女杰再次在人们心中出现……阅读着他们的文字,我感叹他们思维的开阔。
四、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相综合
口头语言训练,是“说”;书面语言训练,是“写”;说和写都是表达和倾吐,口头语言往往不够系统,不够严谨,不够精练;书面语言则不同。初中学生作文就是用笔写心,就是“直书口说”。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口头训练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有重要作用。所以,我十分注重口头语言的训练,每次让学生作文都由说到写,由述到作,充分发挥二者的促进作用。每节课安排五分钟的即兴演讲,演讲完后要求学生将自己所讲的整理成文,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演讲一次比一次出彩。其实这是一种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而定期举行的演讲比赛、优秀作文欣赏又让学生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充分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五、内容和形式相综合
我们一直认为作文应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表现在命题时应命题作文与其他形式的作文相结合,多给学生一些范围,让他们自己拟题作文,这样的作文开放性强,较少束缚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主权,有利于学生写最爱写的,有利于学生写得更好些。此外,对于学生作文的体裁应放宽要求,让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体裁。童话有童话的稚趣,小说有小说的深刻,散文有散文的俊逸……不管学生选择怎样的体裁作文都是为了表达内心喷涌而出的情感。
六、片段作文与成篇作文相综合
这是训练有序的问题,体现训练的科学性。首先,写片段作文,学生克服了写作难的心理障碍,激发了作文兴趣。其次,片段作文帮助学生进行作文基本功训练,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为写整篇作文打下基础。最后,片段作文发展学生的细微观察能力和“写具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写片段在观察上的视野要求相对来说范围小一些,单纯一些,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对来说也少一些。我们有时间、有精力引导学生观察得细致一些,描写得具体一些。这就为学生写整篇文章打好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的基础。此外,片段作文养成学生多动笔、爱动笔的良好习惯。因为文章短,易观察、易书写,学生便兴趣高,爱写勤写,所以有利于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片断写好了,加以拓展成成篇作文,这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我除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之外,课外还提倡学生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他们养成观察习惯,这样便会有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久而久之,开源活流,学生不仅爱作文,会作文,而且热爱生活,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
七、教师批阅与学生自批相综合
我们大力倡导教师给学生批改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批。首先,教师的评语要有个性。往往有些教师在评语中泛泛写上一两句“中心不明确”、“主题不深刻”,学生是不喜欢的。教师不喜欢批改学生千篇一律的作文,学生当然拒绝教师敷衍了事、千人一面的评语。要针对学生习作写出确实有指导性的意见,而且评语要多带鼓励性,再差的作文,只要态度是认真的、感情是真诚的,就当予以适当的肯定,如此方能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甚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善于把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改中提高作文能力。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了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了审题分析,指出了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了两三篇文章,列出了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文章批改,对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深刻,写出的文章更出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库存的输出是贫乏单薄的,没有汲取的输出是干枯无味的。相信只有将多种因素相综合,进行作文训练,犹如“千枝万枝总归根,百川向东终入海”,这样才能拓宽有限的空间,为学生创设作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语文教学过程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
[3]语文教育心理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