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明春
教育是人走向生活,走向未来的准备,奠定人一生发展的根基。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人生的最初准备。人在幼儿时期印下的烙印,会影响人的一生。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儿童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准的提高,家长和教师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所谓赢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问题不在于人们是不是认识到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而是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幼儿教育才能为人的健康发展和拥有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根基。
我曾经看到过一封信,令我十分震撼:
一位纳粹集中营幸存者,在美国当一所中学校长,他给每一位教师一封信:“亲爱的教师,我亲眼目睹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婴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孩子们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这封信道出了教育的终极价值,就是培养“有人性的人”。人只有具有人性,才会做出符合人性的事来;如果没有人性,哪怕是具有再强的做事能力,对人类,对社会都是难有益处的,甚至是反人类,反社会的。那么,什么才叫“有人性的人”呢?我的理解是,所谓“人性”,至少包括三点:德性,性情,心态。
首先是德性。德性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融为一体的个人品质。古人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决定做人的方向,是人性的根基。德发生了偏差,人的行为就会偏离人性。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谈到教育时,将“立德树人”放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首位。如果没有了“德”,教育就失去了方向,人就失去了魂,丢失了人性。
其次是性情,即人的性格脾气,即社会情绪能力。社会情绪能力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简言之,对他人有同理心,对自己有调控力。性情对人的一生都很重要,关乎人一生的快乐和幸福。近年来媒体报道了不少在读大学生、研究生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而导致毁灭他人、毁灭自己的事例就是明证。
三是心态。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姿态。心态好,对一生,对他人,对社会都会充满阳光和快乐——“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反之,则悲观厌世,对生活,对他人,对社会,对一切都提不起神。对人而言,拥有感恩的心态最重要;只有满怀感恩之心,人生才能走得久远。所以培根说:“学会了感恩,你就学会了做人。”
人生百年,立于幼教。幼儿教育应该,也必须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德性、性情和心态。幼儿有了良好的德性、性情和心态,一生发展的根基、方向就有了,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畅,就会拥有幸福的人生。李嘉诚在传给儿子们财产时也传给他们了自己一生的感悟:“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要想拥有幸福的人生,就必须做一个“有人性的人”。
(作者系重庆市政府督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