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梅
摘 要: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传授新知再也不能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那样从头到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要特别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随学生而动,学生随教师而思,以达到师生互动,合作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主体地位 师生互动 合作共赢
李岚清同志指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更新,就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要求广大教师把握新理念进行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已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里,在实践中领会和运用得如何呢?有待探讨。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传授新知再也不能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那样从头到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要特别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随学生而动,学生随教师而思,以达到师生互动、合作共赢的目的。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教师主要起引导、启发作用。师生之间要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教学相长。在教学中如何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呢?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键要在“导”字上下功夫,设计问题一定要有层次,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思考,不断解答,不断质疑问难,不断获得结论,学生经历完整的思考过程,才可以增强问题意识。有经验的教师,引课时,设法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让学生带着悬念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讨与研究中。如五年级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时,教师的题目没有出示主题,而是出示了“天平游戏”让学生猜一猜天平游戏中会有什么奥秘。顿时学生倍感兴趣,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淡定地思考起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是教学中最想要的。还有的教师出示题目后,总要让学生想一想,看到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是这样回答的,“看到这个题目我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么求的?”学生有了求知的欲望,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研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设问一定要有艺术性,一定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急于和学生要答案。比如二年级学习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当学生完成3×4+3、15+5×6、7×4-18、20-3×6时,有的教师提出,以上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我的建议是:做完这组题你们发现了什么?我认为后者学生会进行综合比较得出答案。教师提问太直接,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没有经过斗争或反复思考得到结论,问题意识就不会太强。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模式,就会淡化学生的主体性。
由此可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思想、提问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
让学生在情境中质疑。学习中质疑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要,同时学生特别关注同伴们提出的问题,讨论时格外感兴趣。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心境,思维更活跃,才能进一步点燃求知的欲望。平等、互助、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和力。因此创设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形成较强的参与意识。学生强烈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勇于发问、勤于发问、善于发问。如三年级学习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刚开始学生由口算过渡到笔算感觉非常抽象,面对学生的难题,教师先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看书学习,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了什么?进一步让学生把初步感知到的互相交流,进行质疑问难,然后教师通过演示指导,帮助学生明确算理及书写格式,效果比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真正体验感受到的知识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在难点处,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现,自觉内化与理解。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弄清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有经验的教师在关键处做文章,把握根基,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一年级教学解决问题时,教师采用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弄清题意:(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发现信息和问题;(2)让学生加动作说一说看到的信息和问题;(3)让学生用图示的方法表示题意。经过这样的探究与思考,学生明确了题意,列式计算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既掌握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口头讲帮助学生弄清题意是关键,但往往在实际教学中不重视,忽略这一环节,急于引导学生列式解答。这样学生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知识的内涵,就牵着学生往上爬,学生疑虑多,就会产生消极心理,就会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教师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让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就会使课堂教学有效。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他是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常用讲解法,就会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坐等其成,不想动脑,变得越来越懒惰。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小组合作体系,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体验成功之美,体现主体地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能力。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体现学生正确与否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愉悦心情。从教学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场景。这种学习场景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然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孜孜不倦的、锲而不舍的努力学习,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
如五年级学习了表面积之后,教师出示了课题:“粉刷我们班的教室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分组活动,组长又进行详细的分工,有的测量门窗的长度、有的测量地面的长度、有的测量黑板的长度,有的调查所用材料的价格,然后小组共同汇报统计,并进行计算。最后教师组织各组汇报总结。课后学生轻松自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说的话,有的说合作学习非常快乐,有的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的说学习数学大有用处等。
合作学习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促进生生间的互动,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兴趣的养成、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探究中健全人格的形成。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适应了当今社会对教育教学的需要,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知识构成,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