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宁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陕西 西安710062)
德国农业经济和农业地理学家J.H.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理论、经济学家A.韦伯提出的工业区位理论、经济学家A.廖什提出的市场区位理论、地理学家w.克里斯塔勒提出的城市区位论,开辟了研究空间问题的新领域。与此同时,西方经济学者在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D.李嘉图的理论基础上,继承发展了古典贸易理论,力图揭示空间经济的发展和地区间贸易的发生。这些构成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区位科学理论和贸易理论。从2 0世纪末开始,世界经济迈入了一个充满着巨大经济变化的时代。区域经济学成为关注以下同题的学术探讨领域,即经济变化背景中的空间范畴和规模经济、这些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驱动力以及全球经济变革中的地方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次区域”与“超区域”并存:“地方”作用与“国家”作用同时提升,这都为当代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课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更多地是在城市上和城市群基础上的区域之间组织,而不是完全被国家空间所决定。相对于国家而言的次国家区域和超国家区域的经济重要性不断得到提升[1]。自2 0世纪5 0年代末以来,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间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为谋求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在这样的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欧亚大陆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目前区域一体化的各种形式中,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形势十分突出。自由贸易协定,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引人注目。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个,范围遍及各大洲。其中,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具有典型意义,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他大的自由贸易区还有中欧自由贸易区、欧盟-拉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
长期以来,西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从而制约了全国整体社会经济发展与提升。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能够统筹东部与西部,统筹内部与外部,统筹城乡共同实现发展,加强国际与国内产业分工合作,减少国际间和省市行政区域间的政策差异,打破国内外的行政垄断与地区封锁,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综合效益和协同效应,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应用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践和我国东部与西部,内部与外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的国内外城镇、口岸、交通、金融、生态等多维结构,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探索。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
“丝绸之路经济带”途经过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延伸至地中海中岸和东岸,连接东亚、中亚、欧洲与非洲,丝绸之路经济带总面积约50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亿。通过覆盖区域各国的合作和规划,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并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贸易畅通和投资便利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空间大,是进行大规模自然和人力资源开发,发展城镇化和现代农业重点区域,具有承接东部南产业转移,有集聚出口型加工制造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等产业的空间优势。例如西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镇,东联区域经济发展高地——我国沿海发达地区,西接具有巨大潜力的我国西部地区和中亚、西亚,彰显西安的工业和服务业的优势,发挥西安在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中高地的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促进中国的西进战略,在欧美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也有积极意义。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内容。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的自然条件区域差异明显,各个省市和国家的产业基础存在较大落差。“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在开发的进程中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避免地区经济相互复制,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等种种弊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将各地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将“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的整体潜力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使“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内产业空间布局与优化达到最佳,才能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整体效应与全面推进,成为我国新一代的经济增长极。
作为经济后发地区,我国西北地区面临着底子薄、基础差、实力弱的发展困境,每个省市都期望能够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争取多投入和引进大项目,推动本地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的各个省市的多头出击、恶性竞争的趋势必将导致物资流、人力资源流、资金流的分散,使得资源配置不合理。防止效益低和产业空间布局的失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前提,而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合力是使“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一体化发展,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合力,投入到前景优越、具有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和行业,才能够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产业增长极,最终通过经济的“极化”与“扩散”效应,带“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的经济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面积辽阔、国家多、人口多、民族多、物产丰、发展差异大,发展潜力突出。这要求“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开发过程中要重视起发展的规模、方向、合作模式、平衡机制等,多方面都需要统筹规划、宏观调控,这样才能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又好又快地推进。
“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势必要涉及到各个国家和省市的各自利益。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的国家政策协调、资金的流向、项目选择与建设等方方面面必然会因为利益分配等原因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但同时要科学地认识到,市场作为资源分配的主导这一客观规律,遵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的产业与经济发展市场化规律,淘汰落后项目、落后产能和低效益、低层次的投资。“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必须遵循最优化的原则,将社会经济和国家发展所需的经济要素投入到符合市场要求的地区,才能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效益的最大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一体化发展必须遵循公平发展的原则。公平发展原则要求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的各类资源的分配与利用的公平。“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公平原则要求资源分配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公平;同时也要求国内外和各个省区之间的公平,要求城乡之间的公平,要体现城市之间、乡村之间发展的公平;既要使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使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加速发展;要求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和谐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多处于内陆欧亚地带,是沟通太平洋与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内陆黄金道,沿线自然资源丰富,如土地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生物资源等极为丰富;覆盖3 0多亿人口,城镇乡村星罗棋布,沿线贸易与投资合作潜力巨大。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的进程中,在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产业布局、项目推进、实施管理等环节要充分考虑到陆地、天空、海洋、沿海与内陆互动,实现空间一体化发展。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做好、做强、做特“资源文章”,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经济,建设农业基地、能源产业基地和旅游基地,要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丰富土地后备资源、能源和生物资源,要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陆腹地的支撑作用和特色城市服务功能,利用地理条件、构建交通通信带,将此带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产业与城市带,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陆地、海洋、天空之间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口岸互联,形成陆地、海洋、天空互动的空间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向西发展的战略力量。
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的国内与国外的一体化发展,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公共资源在国内与国外之间合理配置。资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国内与国外之间自由流动,形成以工业带动农业和服务业一体化,以城市带动乡村一体化,形成多元素相互流动共同促进的长效机制。要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个区域来统筹,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外的发展规划一体化、国内外基础设施一体化、国内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国内外人力资源一体化;既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又需要在国内与国际一体化的产业政策、资金政策、土地政策、公共服务政策、环境政策等方面实现突破;要在一体化的框架下,统一安排产业政策,扶持城乡优势产业发展,延伸国内外产业链条,培育“丝绸之路经济带”内优势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要通过国内外规划与区域规划高度统一,发展国际化中心城市,提升口岸发展水平,加快培育小城镇,形成国际化中心城市、口岸城市、小城镇等国内外优势互补的共同发展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发展态势。
近现代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区域与国家的社会经济落后于沿海地区,自身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薄弱,长期依赖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外的沿海发达地区的驱动力的拉动作用,依赖于沿海经济高地的产业转移和“梯次转移”。这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依然处于被动地位。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城镇、产业和口岸经济建设成就显著,已具有一定的实力,但是要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水平、高起点的发展,必须从“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的高度实现城镇、产业和口岸的联动发展。从联动发展的水平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的产业水平与产业联动能力依然较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的城镇带动能力仍不足,“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口岸建设规模小、孤立建设;从联动发展的区域协调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各自为政、无序建设、资源配置率低等现象较为普遍;从城镇、产业和口岸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看,依托铁路、公路、运河及口岸等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空间布局和城镇建设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但国际间交通线的硬件建设薄弱,法律法规和签证制度、口岸通关制度等软件建设更是薄弱,使城镇、产业和口岸联动发展受到制约。在此背景下,实现口岸为龙头、城镇为极点、产业为平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发展的关键。
“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是全球潜在生产力发展区域,实现全球产业合理布局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内部,需要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法律法规、促进区域内部的合作与区域外部的合作、坚持区域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共赢,把“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发展。
在空间布局上,以国内外城市为极点,以铁路、公路、油路、天然气管道和通信路线为轴线,以边境口岸城市为节点,互动并进,形成“多极、多带、多节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空间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一体化的框架下,要加强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阿拉木图、阿斯塔纳、杜尚别、比什凯克、塔什干、阿什哈巴德、巴库等重点城市建设,使之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多极点,通过经济发展的“溢化”效应,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的整体发展。要依托沿公路、铁路、运河、航空路线、通信线路等主要交通和通信通道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产业集聚,打造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带和城镇带。要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和经济特区等为重要节点,如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喀什经济开发区、阿斯塔纳——新城经济特区、阿克套海港经济特区等,构建边境口岸城市、经济开发区的合作机制,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新格局,成为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的支点。
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不高,各资源要素流动阻力,流动不适,要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和地域空间的最优组合,保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各要素效率的不断提高,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市场建设,搭建要素流动平台,完善“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互动机制,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经济要素重组、整合与优化,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健康发展。
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的产业分工与经济合作体系形成和发展中的中间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多人力和强合作地投入到社会经济建设之中。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人口、资源和价格等原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生产要素必然将向利润最大化的区域和行业流动,形成不平衡发展态势,造成部分优势区域“资源”富集。在市场规律作用下,要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要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统一的市场是关键,必须在软件、硬件上同时发力,逐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各类资源,如产品、人力资源、资金等自由流通,建立起“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产品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应建立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市场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改革政府职能,建立区域间政府合作机制;应加快建立一体化畅通的交通通讯体系,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产品、人力、资金、技术等流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区域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合理布局,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市场一体化。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各种自由贸易协定不断涌现,全球各个经济体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为推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了重要贡献[3]。“丝绸之路经济带”各个经济体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受到来自国内外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如领土争端、水资源争端、美国的中亚战略、“颜色革命”、阿富汗问题、“双泛”(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等,这导致了各经济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内容、重点差异很大,也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应根据现状特点,本着自主自愿、灵活务实的原则,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经济体共同进行能力建设和信息交流。众所周知,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个长期、逐步的过程,还有很多可预见问题和不可预见的问题。但是继续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就有关远景问题进行研究,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内各个经济体的共同愿景。所以考虑到“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的多样性,各个经济体应该在多边或双边各个领域,以多种途径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1]陈建军.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7-28.
[2]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R].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讲话.2013-09-07.
[3]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