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强,方 丽,付明亮,罗利琴,林 琤,徐 辉
2014年夏季空军某部1架直升机在本场上空训练飞行过程中,因机械故障突然双发停车,飞机紧急迫降,70 s后坠落于附近农田,整个迫降过程比较成功,飞机损毁不重,无死亡人员,但由于机上防护设施和机组成员所采取的自救措施仍有缺陷,造成部分人员伤势较重。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机组成员自救及防护意识和措施尚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训练飞行时先是由女飞行员驾驶飞机飞山头山谷科目,返回本场一转中,突然出现双发停车,机长迅速操纵飞机以8 m/s多的下降速度,飞机以140 km/h多的惯性时速继续飞行,从500 m高空无动力向地面迫降。70 s后飞机坠落地面,机身着地后侧翻,尾翼折断,机头及机身部分损毁,造成全部机组成员不同程度的损伤。
机上共有机组人员8名,其中飞行员3名(1名女性),空中机械师2名,通信1名,领航1名,气象1名。着地瞬间,所有机组人员均有短暂意识丧失。很快恢复知觉后,年轻机械师第一个爬出机舱,随后机长爬出机舱,在周围群众的协助下,所有机组人员在10 min内全部撤离飞机。
机长右眼挫伤,球结膜下出血,下眼睑撕裂伤,眼睑下翻,泪小管断裂,口唇黏膜撕裂伤,头面部及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副驾驶为女性,牙槽骨骨折,多个牙齿不同程度折断、松脱,口唇黏膜撕裂伤,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马尾神经损伤;前舱机械师右股骨骨折,左肩胛骨骨折,颈椎、胸椎轻度压缩性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位于前后舱结合部的机械师胸部软组织伤,肺部挫伤;后舱的领航员左额部及下颌部皮肤软组织撕裂伤及全身软组织挫伤,胸椎压缩性骨折;另1名待飞飞行员右尺骨粉碎性骨折,尺神经挫伤;通信员和气象员不同程度软组织挫伤,脚、上肢轻度骨裂伤。
3.1伤员伤情分析 位于前舱的正副驾驶,当飞机坠落时均系有安全带,但未戴头盔,飞机坠地时头面部器官受伤较重,估计为机头撞地时前冲力致使其头面部撞于挡风玻璃所致;1名机械师侧身坐于前舱驾驶室,未系安全带,其腿部及肩颈部多处骨折伤,软组织挫伤,为机组人员中受伤最重者,估计因侧身扭转力较大造成,还有与机件移位不同程度挤压有关,伤后个人不能移动,由他人协助爬出飞机,抬离现场;位于前后舱结合部的机械师未系安全带,被摔于前挡风玻璃上,致胸肺部挫伤;其他位于后舱的通信员、领航员、气象员及1名待飞飞行员受伤相对较轻,估计飞机坠地时因未操作飞机,着地瞬间有相应的应急准备,加上飞机没有解体、燃烧或爆炸,机身完好,所以受伤程度较轻,多为手、脚、头面及身体软组织挫伤及轻度骨折伤,考虑为飞机撞地侧翻时在机舱内碰撞所致。
3.2现场处置及后送 直升机将全部伤员送往当地地方医院紧急救治后,其中3名伤情较重飞行员后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手术治疗,其他伤员后送体系部队医院康复治疗,均无生命危险。
所有伤员送往医院后,均进行了清创缝合、止血等紧急处理,并根据伤情做了X光片、CT、B超、血常规等检查。机长送上级医院进行泪小管吻合术;女飞行员进行牙槽骨骨折固定术,后期拟行牙齿修复治疗;对尺骨骨折和股骨骨折伤员行骨折内固定术;合并胸腰椎骨折者给予制动、卧床休息;其他几位伤员根据不同伤情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治疗。伤后1个月,所有伤员均恢复良好,无内脏受损,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肖海峰等[1]对1965~1999年12起国内直升机事故的医疗救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直升机事故平均伤亡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6.1%和59.0%,场内飞行事故占57.7%;发生在起飞阶段占15.3%,着陆(下滑)阶段占29.4%,空域飞行和超低空飞行分别占34.1%和4.8%。所有飞行事故中,飞行人员的死亡率过半,而此次飞行事故,机上8名机组人员全部无生命危险,亦无严重的组织器官损伤,主要因为机组人员处置得当。飞机虽然在500 m高空失去动力,但飞行员操纵飞机平衡迫降,最后完成了在平坦地段着陆,未引起剧烈碰撞及翻滚,飞机未解体、燃烧,甚至无明显损毁,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机内成员的安全,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经文献检索,从500 m高空坠机而无人员死亡,未见报道。
此次迫降造成部分人员伤势较重,也反映出机组成员自救及防护意识和措施尚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首先,除两名驾机飞行员系有安全带外,其他人员均未系安全带;所有人员均未戴头盔及其他防护性装备。在坠机事故中,头面部和颈部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而且常常是致命伤或者引起毁容和高位截瘫,因此,机组人员应常规配戴头盔,甚至配戴颈托、护腰等。其次,此次坠机过程大约历时70 s左右,飞行人员在完成迫降过程中,由于缺乏应对紧急状况的经验,重视不够,在整个迫降过程中,机组人员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于迫降上,未做任何自我防护准备。第三,在飞机驾驶舱是否能安装类似汽车驾驶室的安全气囊,在飞机撞击地面时能打开保护飞行人员;第四,在飞机上应配备一些灭火防火材料,在飞机失事时,机上人员可以向自身或同伴身上喷洒一些防火阻燃剂,以防烧伤,尽可能使机上人员受伤程度降为最低,这些都值得相关部门思考和改进。
除了身体的损伤外,飞行人员经历飞行事故后,其紧张、恐惧的心情可能会给自身造成很大的心理损伤。飞行事故、灾难等重大危机事件引起的急性应激反应(ASR)如果处理不当,可有20%~50%的人由ASR转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其危害持续时间长,且难以矫治[2]。因此,心理医生应及早介入,对受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抚慰,使飞行人员尽快从事故阴影中解脱出来,有利于伤员身心损伤的康复,也可有效地预防PTSD的发生,对于保障部队战斗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直升机凭借其快速、机动的特点,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一直担负着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任务,突击飞行和疲劳飞行比较多,加上平时训练科目和强度要求高,在空中飞行难免会出现一些机械故障和人为操作失误。事故发生后如何正确应对和减少机上人员伤亡,应引起重视,并列入训练科目。此次事故中,由于大部分人员没有系安全带、戴头盔。机上没有安全气囊等措施保护,造成部分人员伤势较重,暴露出直升机防护措施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改进,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直升机的卫勤保障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海峰,张国锋.国内直升机事故灾害医学分析[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13(2):111.
[2] Richard AB,Michelle LM,Reginiald VD,et al.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of acute stress disorder:a four-year follow up[J].Behav Res Ther,2003,2:8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