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媛,秦钰萍,崔冬伟,陈丽娴,贾 敏,朱永梅,杨人懿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利用普查或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一个特定时间内(即在某一时点或时间内),实际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病例的有关资料,从而描述医院感染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1]。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可以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2]。本院连续2年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将相关调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1.1调查对象 2011年10月20日、2012年12月13日0:00~24:00本院的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但不包括当日新入院患者。
1.2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1)因医院总共只有12个临床科室,且每个科室住院患者均未达到50例,根据上述情况,将调查小组分为内科组、外科组,各组成员分别包含1名组长、5名组员。其中内科组组长由消化呼吸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担任;外科组组长由骨胸外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担任,各组组员在各临床科室选取临床经验较丰富的主治医师组成。(2)为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采取交叉调查(即内科组成员调查外科系科室,外科组成员调查内科系科室)的方式实施,各组员具体调查科室由组长随机安排。(3)因妇产科专业性较强,故由本科医生进行调查,妇产科主任担任此组组长,感控专职人员协助调查。(4)调查前1 d,由医院统一下发红头文件至各科室,要求所有临床科室完善住院患者各项与感染性疾病诊断相关的检查。(5)开展调查工作前3~5 d,由感控科组织所有调查小组成员及各临床科办公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后第2 d或第3 d,由感控科选定一个科室,所有调查小组成员参与,进行预查;感控科根据预查情况判断调查小组成员对调查工作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实施有针对性的补充指导。(6)调查日当天,各临床科办公护士打印本科室在科住院患者名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并及时交给调查小组成员。调查工作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逐一填写床旁调查表和个案登记表。(7)由医院领导、医务处助理员、感控专职人员、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及专家咨询组负责巡查调查进行情况,并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后确诊。所有调查在1 d内完成,各科室给予高度重视。
1.3诊断标准 按原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
1.4统计学方法 调查结果由感控专职人员复核、录入、汇总,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
2.1不同调查年份医院感染现患率 连续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共实查住院患者532例,平均实查率为97.79%。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45%,2012年为2.89%,医院感染现患率呈下降趋势,见表1。
2.2不同调查年份医院感染病例科室分布 连续2年调查中,医院感染例数较多的科室分别是创伤显微外科、神经科、肿瘤科,与平时综合监测结果基本一致,提示本次调查数据真实、可靠,可以反映医院的医院感染监测实际情况。见表2。
2.3不同调查年份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连续2年医院感染部位整体以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居多,2012年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较2011年有明显降低。2012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2011年则明显升高。见表3。
表1 2011~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比较
表2 2011~2012年医院感染病例科室分布(例)
表3 2011~2012年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n(%)]
2.4不同调查年份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学送检情况 2011年、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7.24%、26.45%,呈下降趋势,病原学送检率明显上升(表4)。抗菌药物联用中二联、三联及以上使用率呈下降趋势,2011年、2012年抗菌药物均以一联用药为主,平均占71.52%(表5)。2012年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较2011年有所增加。
表4 2011~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学送检情况
表5 2011~2012年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3.1医院感染现患率 本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实际展开床位300余张。调查结果显示,2011、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5%、2.89%,均低于8%。2012年较2011年下降了0.56个百分点,显示医院感染现患率呈下降趋势,与相关文献报道[1]趋于一致。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本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不断加强,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1)不断加强感控知识培训,使全院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及知识水平得到提高;(2)为全院所有科室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配备干手用品及快速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4)加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监督,及时追踪整改结果;(5)每月对全院住院患者的医嘱进行点评,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6)完善检查和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奖惩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的执行力等。
3.2医院感染病例科室分布 连续2年调查结果显示,发生医院感染病例较多的科室分别为创伤显微外科、神经科、肿瘤科,此结果与医院日常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其原因主要与这些科室收治的患者本身易感有关,如创伤显微外科收治患者大多为外伤患者、且伤口多属污染伤口,极易造成感染;神经科患者多为颅脑损伤、长期卧床、留置各种管道;肿瘤科患者疾病本身消耗加上放化疗,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等。以上种种原因均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重要条件,也提示这些科室还应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3.3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连续2年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整体以下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居多,与国内报道[3]基本一致。手术部位感染分布由2011年的50.00%降低为2012年的28.57%,主要原因是医院自2011年7月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工作后,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干预措施,针对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术中过程、术后护理等方面,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相关要求执行,从而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分布由2011年10%上升为2012年的42.87%,经分析,可能与2012年全院收治危重、老年患者增加有关。老年患者自身就是易感人群,而危重患者多数都存在人工吸痰、呼吸机的使用等侵入性操作,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病原学检查标本易于留取。
3.4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送检率 2011、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国家卫生部不超过60%的要求。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较2011年下降了10.8个百分点。2011年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为27.78%,2012年下降至25%;2011年抗菌药物三联及以上使用率为1.85%,2012年下降至1.56%。本院抗菌药物联用以一联用药为主(71.52%),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由2011年的12.05%上升至2012年的17.02%。上述数据表明,近年来本院抗菌药物监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特别是联用情况)有所减少,无指征用药、经验型用药得到控制,病原学送检意识有所增强。但2012年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23.15%上升至2012年的26.56%,经分析,可能与2012年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和感染手术患者较2011年增多有关,导致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增加。连续2年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均未达到20%,与《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的: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存在很大差距,提示医院仍应进一步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加强多部门沟通与合作,特别是应加快提升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建设水平,共同提高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对提高药物疗效、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减少耐药菌感染十分重要[4]。
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本院医院感染实际情况。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提示医院应重点开展目标性监测,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任南,文细毛,吴安华,等.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1):16-18.
[2] 姜雪,文细毛,董宝坤,等.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变化趋势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80-182.
[3] 罗柳荣,刘滨,周丽芳,等.2008~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292-2294.
[4] 赵波,程葳,汪淇.2005~2007年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0):1256-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