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华涛
璐璐去中心校参加跳绳比赛,我本想陪着去的,但苦于有课走不开,只得委托其他教师带着去了。结果,跳绳比赛还没结束,领导的电话就来了:“庄老师,你班上的学生又是哭又是闹的,说是裁判不公正,记数错误。”我笑着问到底怎么了,领导说:“发脾气呢,说是裁判记错了,她记的数字才是对的。给了她一次机会重跳,还是那样的结果,但她还是发脾气。这孩子怎么能这样?”我赔着笑,将颇感无奈的领导给应付过去,便思考着孩子回来后如何与她好好交流。
这孩子确实是个挺不错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学习也好,运动也罢,甚至书画这类农村孩子并不擅长的方面,她也非常出色。但她有个最大的弱项,就是自尊心太强,性格倔强,而且喜欢认死理儿。通常她所得出的结论,一下是难以改变的。怎么办?
临近中午放学时,孩子回来了。一看到我就开始边哭边抹眼泪,一幅受尽委屈的神态。一个劲儿地说裁判不公正,总是少数自己的数;说比赛用绳不好,还不给用自己的绳子;说旁边的人总是计数干扰她的节奏。甚至,她声称以后再也不参加这样的比赛了。
不急着安慰她,而是静静地听。等她哭完、说完渐渐平静下来后,我才轻轻问了她一句:“那么,别人对裁判的记数表示了不满吗?”她犹豫了半天,摇了摇头,但紧接着,还是强调自己的记数是正确的。我反问:“你想想,如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记数来算,那还要裁判干什么?”半晌,她没再言语。
看她真的冷静下来了,我指指贴在我桌前的那幅字对她说:“读给我听听?”她愣了一下,轻轻地读了一遍:“人不一定要成功,但一定要成长。”读完,便不作声了。可能是明白了我的所指。
“对于你今天的表现,老师既有高兴的一面,也有失落的一面。高兴的是你能够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失落的是你采取了一种并不合适的表达方式。”低着头,她静静地听着,脸上已经不再有委屈、抵触的情绪了。
“是的,今天你没有胜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是没有成功。”我缓缓地说,“但每一次比赛,对你来说都是一次展示与锻炼的机会,都会使你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你说对吗?”她若有所思地点着头,用心地听着。
“没有成功这是正常的,因为在这样的比赛中,也只有那么几个人说是‘成功了,但在这些没有‘成功的人之中,每个人也都得到了成长,我们去参加比赛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也就是你刚才所读的那句话的内涵,能接受吗?”她又默默地点着头。
“至于你所说的‘以后再也不参加这样的比赛了,又会使谁受到损害?”我问道。她欲言又止,忸怩了半天,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懂了,只要参加了比赛,得到了锻炼就行了,至于名次,能拿到更好,拿不到,也一样是有收获的。”“不错,这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么快就能转变。“她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是的,每个孩子在特定的阶段都有失意的时候、失落的时候,并因这样的失意与失落而冲动。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梳理好孩子的心理,让失败也能成为他们的动力,而不能让他们因为失败而拒绝成长。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孩子那份平和的心,让他们能够聆听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