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化武危机”与俄罗斯“化武换和平”的国际倡议

2014-03-03 19:36詹馥榕
关键词:化武倡议普京

詹馥榕

(上海外国语大学 俄罗斯研究中心,上海 200083)

2013年8月21日,叙利亚反对派称政府在首都对平民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大量人员死亡。虽然叙利亚政府对指控予以否认,但美国的评估报告显示,叙利亚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多次使用化学武器。国际社会对叙利亚化学武器危机的关注度上升到了一个新高点。当年月末,美国总统奥巴马称,欲寻求国会就美对叙进行武装干涉的授权,一旦授权通过,美将武力打击叙利亚。

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公民社会发展和人权委员会会议上指出:任何国家在未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而采取的武力行为,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侵略[1]。之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表示,反对军事解决叙利亚冲突。

9月9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呼吁将叙利亚化学武器置于国际监控之下,并逐步实施叙利亚化武的销毁,从而避免美对叙的军事打击。该提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叙利亚方面的积极回应。9月10日,叙外交部长表示接受俄方建议。与此同时,奥巴马表示将与俄罗斯等国合作,尝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叙利亚“化武危机”。俄罗斯的“化武换和平”的倡议扭转了之前美叙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为叙“化武危机”的和平解决赢得了时间,同时充分展示出了俄罗斯外交的灵活性。

可以说,叙利亚“化武危机”爆发后,美国、俄罗斯和欧洲大国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了这个具有特殊地缘位置的伊斯兰国家,一时间,叙利亚成为国际势力相互角逐的竞技场。毫无疑问,谁能提出该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谁就将在叙利亚问题乃至整个中东博弈中占据主动。按照传统危机解决思路,美国一直声称欲对叙利亚动武,但遭到了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明确反对。而与此相反,俄罗斯提出叙利亚销毁或移交化武置国际管控之下的倡议。该倡议一经提出,不仅叙利亚政府做出积极响应,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那么,俄罗斯为何在此时提出“化武换和平”这一倡议,俄罗斯的国际倡议有何特点?

一、俄罗斯提出“化武换和平”倡议的原因

⒈俄叙关系的历史传承

1944年苏联与叙利亚建交后,两国便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叙利亚也随之成为苏联对抗美国的前沿阵地。20世纪70年代初期,时为军人的哈菲兹·阿萨德需向苏联借力方可完成自己的组军计划,而苏联亦是为与美国抗争向叙利亚提供武器并为其培养军官。1971年,根据两国所签协议,苏联在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修建海军基地。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这一时间段里,苏联借助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有利时机,以叙利亚作为自己在中东地区利益的支撑点与美国展开各方面的竟备赛,叙利亚成了苏联在这场竟备赛中的中东盟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调整原有外交政策,开始向西看,同时由于国力迅速减退,无法维持其先前对叙的经济和军事支持,两国关系一度降温。2005年初,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访问俄罗斯,俄罗斯减免了叙利亚在苏联时期所欠的巨额债务。2010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出访叙利亚,两国关系迅速升温。自2011年叙利亚国内政治危机爆发后,俄罗斯政要更是多次出访叙利亚,同时,在联合国安理会,俄罗斯反对制裁叙利亚的提案,利用国际会议等平台来表达自己在“涉叙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以期找到化解叙利亚危机的政治途径。由此可见,俄罗斯与叙利亚在半个多世纪的外交往来中,在关键利益点上都已相互契合,在苏联时期,双方是盟友;在当前国际背景下,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最大利益关切,俄罗斯不可能放弃经营了近70年的俄叙关系。

⒉战略的考量

历史上,俄罗斯与美国虽有过结盟时期,但随着二战的结束,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分歧令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两极格局的境地。美国与苏联在东欧和中东地区的利益竞争至今仍在继续。不仅如此,以英法为主导的欧洲国家也加入了这场竞争。前苏联空间里的一些中东欧国家已经加入了欧盟,或是正在备战加入欧盟,有的又加入了北约。面对自己曾经的势力范围被欧美国家一点点缩小,俄罗斯不能不看紧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利益。而伊朗由于身处联合国的制裁之下,不能在中东问题上向俄罗斯提供实质性的支持,这就使得俄罗斯只能拼尽外交智慧,为叙利亚“化武危机”的和平解决寻找有效的政治路径,为其在中东地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博弈赢得时间和空间。因此,从战略角度来讲,“化武换和平”倡议是俄罗斯用以打破欧美等国家在中东地区对其利益围堵之势的新契机;叙化武问题的和平解决是俄罗斯稳固其中东地区利益的突破口,是其中东乃至亚洲战略布局的关键点。

⒊叙利亚的地缘位置

叙利亚之于俄罗斯有着重要的地缘意义。叙利亚地处亚洲大陆的西部,与土耳其、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相邻,是亚洲、欧洲和非洲链条中的一环,距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的后院也颇近。俄总统普京也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表示,叙利亚距俄罗斯并不遥远。因此,叙利亚的任何不稳定因素都必定牵动莫斯科方面的神经,一旦叙利亚危机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与之毗邻的土耳其势必会受到影响,随后可能波及至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接下来就会给本不太平的俄罗斯南部地区增添新更大的麻烦,比如恐怖活动会更无法掌控,违法军火交易会更加肆无忌惮的进行,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会无法保障等等。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不但会降低政府的执政威信,还会有损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大国形象。

除此之外,苏联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建立的海军基地是目前俄罗斯海军在前苏联地区以外唯一的军事基地。该港口位于叙利亚西部,面向地中海,是叙利亚第二大港口,因此,该港口对于俄罗斯来说,是维护其在地中海利益的重要活动据点,也是俄罗斯通向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海上通道。

⒋军事利益

前文中提到,俄罗斯与叙利亚在20世纪中期就已开始逐步建立两国间的军事联系。除了为叙利亚培养军官之外,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到解体之前,由苏联国防部借调至叙利亚的军人人数为16 282人,其中将军294人,军官11169人,少尉624人,士兵2178人以及陆军和海军的文职人员2016人[2];1973年的叙以之战,苏联向叙利亚提供军事援助35亿美元,派遣军事顾问达3500人。

仅人力和财力的单向输出还不足以说明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巨大军事利益,两国间的军事贸易量也较大,叙利亚是俄罗斯在近东地区最大的军火出口国。由于伊朗和利比亚受到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叙利亚的军火进口对俄罗斯就显得尤为重要。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全球分析咨询公司OxfordAnalytica的报告数据称,叙利亚在2010年接受了俄罗斯武器出口总额6%的订单[3]。另据英国路透社对去年1月叛逃的前叙利亚国防部总审计长马哈茂德·苏莱曼·哈吉·哈马德的采访报道:2011年俄罗斯向叙利亚出售了价值10亿美元的军火,阿萨德政府所用武器中50%由俄罗斯提供[4]。俄总统普京在去年12月的一次政府会议上说道,俄罗斯在2012年的武器出口达到了140亿美元,俄武器出口量在破纪录式地增长[5],这其中不乏俄对“传统军事合作国”[6]武器出口的贡献。近年来,双方签订的军事合同总额更是达到了40亿美元之多。

此外,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并未撤销其在塔尔图斯港的海军基地,而是由第五舰队接替黑海舰队继续驻泊此港。该海军基地犹如俄罗斯插在地中海的“定海神针”一般,对维护其在叙利亚的相关利益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又为俄罗斯在地中海地区提供其执行任务所需的一切物质供应和技术保障,是俄罗斯在地中海地区的军事据点。

由此可见,俄罗斯与叙利亚间的军事利益相关由来已久,俄罗斯想要在中东地区事务中发挥作用,就必须保证自己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而叙利亚是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依仗,只有在继续维持俄叙双方共同军事利益的前提下,俄罗斯的中东道路才可能通向更远。当然,除军事利益之外,俄罗斯还在叙利亚进行了一些经济投资,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行业和旅游业,这些项目价值大约200亿。

⒌宗教文化

叙利亚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的宗教国家,除90%的穆斯林外,还有基督教和犹太教信仰者。面对叙利亚内部的纷争和外界对叙的干涉,俄罗斯担心这种涉及宗教信仰的动乱会对其高加索南部地区产生不利影响。

一方面,在俄罗斯55%的信教人口中,有5%的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大多分布在俄南部地区。俄罗斯南部的达吉斯坦共和国和车臣共和国在被沙俄征服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一直不满俄罗斯对其统治和管理,历史的积怨一次次地化作对社会和人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暴力行动。虽然俄政府一直努力维护该地区的稳定,但伊斯兰激进分子带给政府的巨大压力仍不能排除,因此政府自然不能轻视中东地区不安定因素对本国伊斯兰教徒的干扰和影响。对此,普京总统曾在去年与俄罗斯宗教代表对话,以期防止在本国发生有如中东危机的事件。克里姆林宫的考虑是,如果巴沙尔政权被推翻,那俄罗斯在其南部周边地区就缺少了一个能打击伊斯兰激进主义者的政府,那叙利亚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另一个恐怖主义基地,那时,不但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会消失殆尽,就连其边境地区的安全也不能保证了。另外,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已获得俄罗斯承认而独立成国;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关系在2008年的军事冲突之后一直陷入僵局,这些事件都促使俄罗斯更加关心其南部的稳定和安全。

另一方面,内乱的叙利亚也会使穆斯林以外的宗教信仰者陷入危险。叙利亚的反对派中存在着多种分支,各分支内部在具体问题上又存在着分歧和冲突,若是其中的伊斯兰激进主义者长期占据上风,那么对于叙利亚的基督教徒和其他心向和平的人民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这可能会引起俄罗斯东正教人士对政府外交不力的负面评判。一位叙利亚的女修道士在俄新社的采访中表示,在叙的东正教徒处境很危险,需要被保护,可保护无门[7]。

因此,积极维护叙利亚和中东其他地区的安定,实质上是克里姆林宫出于对 伊 斯兰 激 进主义在其南部地区传播的担忧以及对本国国内安定的考虑。

二、俄罗斯“化武换和平”倡议的外交行为特点

俄罗斯提出将叙利亚化学武器置于国际监控下以争取避免美国对叙的军事行动的倡议,既得到阿萨德政府的积极响应,又帮美国摆脱尴尬困境,同时又为俄罗斯外交添彩,这样一举三得的和平建议是普京政府不断调停叙利亚纷争、积极斡旋叙“化武危机”的结晶。

首先,自叙利亚爆发危机以来,不论何时何地,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都反复强调自己的主张,即要求在联合国框架内、在保证国际法的绝对地位、尊重叙利亚主权,且不涉及外部干涉的前提下,通过政治对话或谈判等和平方式化解危机。

2011年5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在G8峰会上表明俄政府立场,即俄罗斯反对外界势力对叙利亚国内冲突的干涉,并反对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叙利亚的决议[8];2012年3月,在俄罗斯议会外交事务会议上,梅德韦杰夫再次明确指出:“在涉及叙利亚问题时,任何行为,即便得到了广泛支持,都不能破坏国际法,都不能践踏民主程序。”[9]2013年10月,普京在APEC峰会闭幕时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又一次强调:“阿萨德的命运应该由叙利亚人民自己去决定,而不是俄罗斯或其他国家,只有叙人民在其主权框架内才能决定该国的未来。”[10]同时,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俄罗斯多次使用手中的否决权来反对对叙利亚进行制裁或是要求阿萨德下台的提案。对此,俄方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俄罗斯保护的不是阿萨德,而是在捍卫国际法不容侵犯的绝对地位[11]。2013年8月,西方社会指责阿萨德政府对平民使用化学武器,美国表示要对叙利亚进行武力打击,而俄罗斯在不同场合一再强调,坚决反对在没有出示确凿证据之前任何国家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在俄罗斯看来,这不仅是在延续自己在涉叙事务上的一贯立场,更是在捍卫国际法、维护国际秩序,因为如果美国对叙进行武力打击,那么这种“美国模式”就会背离国际法,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由于在利比亚问题上的不果断态度让俄罗斯失掉了众多利益,克里姆林宫此次在叙利亚“化武危机”的解决上不得不及时明确立场,以免联合国的决议再次被误读和滥用,避免使外部武装干涉替代国际法,而被认为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危机治理手段。俄罗斯此次提出的“化武换和平”倡议,再一次地保证了自己在该问题的底线——把国际法放在首位,将原本棘手的问题划归到国际法框架内;既显示出俄罗斯作为外交大国对国际法的尊重、对国际秩序的维护以及对他国主权的尊重,又开启了和平解决叙利亚“化武危机”的进程。

其次,在叙利亚发生国内动乱以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想要将先前在中东和北非国家的行动经验复制到叙利亚问题的解决上,但由于俄罗斯在该问题上一直投反对票,巴沙尔仍在其位。在叙利亚被曝出使用化学武器后,白宫方面认为这有悖于人道主义,欲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然而,美国却迟迟未见行动,此时,俄罗斯提出了令美国、叙利亚和国际社会都认可并接受的和平建议,这是对叙利亚“化武危机”的一次有效化解。该提议不同于以往的在“新干涉主义”指导下解决国际问题的行为模式,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用武力解决争端、用推翻政权的方式处理危机的以往模式,是和平治理冲突地区矛盾的新思路,是符合各方利益、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外交途径。

俄罗斯的和平倡议不仅为叙利亚“化武危机”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让普京个人的外交风采得以展现。早在今年6月的G8峰会时,普京就叙利亚问题多次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进行了措辞强硬、立场明朗的对话。会议结束时,普京表示,尽管俄美双方在叙利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都希望叙能够停止动乱,以和平方式化解争端[12]。普京在这次峰会上顶住压力,舌战群儒的外交表现引得世界各路媒体竞相报道,称“普京是本次峰会上叙利亚问题讨论的最终赢家”[13]。而在9月圣彼得堡举行的G20峰会上,普京更是把握住“地利”的优势,努力使叙利亚化武问题成为会议探讨的中心议题,并再三强调俄罗斯的立场是叙利亚“化武危机”只能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在政治途径下得以解决;同时把握住大多数国家首脑不愿采取军事行动的心理,试图将局面扭转到“人和”的氛围,最终,除了法国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外,俄罗斯扩大了自己在叙问题上的阵营。虽然奥巴马取消了与普京的在G20会议期间的双边峰会,但不能否认的是,普京仍旧成功地将G20峰会变成了与奥巴马就叙利亚化武问题进行直面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同时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普京说道:“化学武器事件是期望得到别国帮助的武装分子的挑拨之计,一个主权国家对武力的使用只能是出于自卫的目的,谁采取了不同的行动,那就是将自己置身于法律之外。”[14]普京还将上合组织峰会变为讨论叙利亚问题的机会,进一步为俄罗斯争取更广泛的支持。事实证明,普京的这一努力没有白费,俄罗斯“化武换和平”的提议的确在上合范围内得到了肯定[15]。

普京这些事必躬亲的外交活动得到了阿萨德的公开感谢和国际社会对叙利亚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还利用美国主流媒体发声以发挥公共外交的作用。9月12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普京题为《俄罗斯呼吁谨慎》的文章。文章用简练的语言,直接明确地表达了俄政府在涉叙事务上对国际法和国际秩序平衡维护的立场,反驳了“美国例外”论,强调了人生而平等[16]。

普京选择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并非偶然。此前,普京在各种会议场合就叙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已获得了一些成效,此时则需要趁热打铁。对他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的态度是能否有所缓和,这就需要一个能与美国民众直接对话交流的媒介,而该报纸不仅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在公信力上更是世界报业的典范。普京选择在这样一份报纸上撰文,无非是想最大范围地让美国与其他国家读懂俄罗斯的态度。同时,普京把握了准确的时机。对美国人来说,9月11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使“恐怖主义”成为一个敏感词。近年来,由于美国在中东的反恐活动而导致的本土袭击事件开始让美国民众重新审视并质疑政府的反恐行为。正是基于对美国民众这种心理的拿捏,普京在9月12日的文章中指出:如果美国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那将会激发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恐怖主义犯罪[17]。这样的表述既客观地表达了俄罗斯对国际局势的担忧,又准确地碰触了美国普通民众的敏感神经,势必会引起美国社会对政府的舆论压力。另外,普京的这篇文章距离奥巴马发表就美国对叙利亚进行武力干涉合理性解释的演讲仅两天时间之隔,可见,普京是找准了时机,对奥巴马的演讲进行了迅速的回应。

由此可见,普京在解决叙利亚“化武危机”这一问题上积极主动发声,为和平化解危机而进行外交斡旋,使其个人外交智慧在国际争端的解决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大大提高了俄罗斯的国际威望。

三、俄罗斯“化武换和平”倡议的意义

普京政府此次向国际社会提出将叙利亚化学武器置于国际管控之下以争取避免美国对叙进行军事打击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叙利亚政府的积极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无论是对于国际社会,还是俄、美、叙三方都是利好的倡议。

就俄罗斯而言,该和平倡议彰显了普京政府的外交智慧,塑造了俄罗斯外交大国的国际形象,是普京自任总统以来,俄政府实施的重塑俄罗斯国家形象政策的体现之一。俄政府以小心谨慎的态度,将危机转化为对话,既向国际社会表达了自己的一贯立场,又将其惯有的政治主张在叙“化武危机”解决的过程中得到逐步的落实。其结果就是俄罗斯在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相关问题上掌握了主动权,增加了其的话语权分量,使中东问题的解决无法绕开俄罗斯;同时,此项和平提议充分展示出了俄罗斯外交的灵活性和成熟度,是俄罗斯在一定时间里维护其在叙利亚相关利益的新契机,是其中东战略得以延续的重要基石。

从美国方面来讲,“化武换和平”的倡议使奥巴马政府摆脱了两难的选择。此前,奥巴马试图绕开联合国对叙进行武装干涉,以维护“人道主义”正义,但国内持续出现反战的声音,这给美政府造成不小的压力,加上G20峰会上大多欧洲国家表示不愿参与军事干预行动,奥巴马一度面临尴尬的局面。和平倡议的提出使美国不用面临二选其一的抉择,只要接受折中建议,便能避免其公信力的削弱。

和平倡议的直接受益者就是叙利亚。阿萨德政府的积极配合使“化武换和平”倡议得以顺利实施,这不仅保证了其政权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被推翻,同时在客观上还为其甩掉了一个包袱。自2013年8月国际社会指责巴沙尔政府对平民使用化学武器后,阿萨德更是成为众矢之的,化学武器不仅不能再如他所称是“打击激进主义分子”的工具,反而成了其政权倒塌的定时炸弹。俄罗斯此时提出的和平倡议,正是他所寻找的顺水之舟。

俄罗斯的“化武换和平”倡议捍卫了国际法至高无上的地位,维护了国际秩序的平衡,开辟了叙利亚“化武危机”和平解决的新路径,使叙利亚问题通过政治途径得以解决成为可能;冲击了欧美国家的绝对话语权,突破了以往的以武力解决棘手问题的行为定式,使对话和谈判成为有效的矛盾解决途径,为今后地区冲突和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提供了范式。

结语

自叙利亚“化武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始终坚持着不同于西方大国的立场,在一片倒叙声中提出将叙化武置于国际控管之下这一建设性建议。这一建议既避免了西方国家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又显示出俄罗斯的外交智慧。就目前来看,俄罗斯在叙利亚“化武危机”问题上采取的务实、灵活且不失独立性的外交政策正在增强其在涉叙问题上的话语权和在中东事务中的影响力。

[1]Заседание Совета по развитию граждан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 и правам человека[EB/OL].4 Сентября 2013,http://www.kremlin.ru/news/19146.

[2]http://ru.wikipedia.org/wiki/%C3%F0%F3%EF%EF%E0_%F1%EE%E2%E5%F2%F1%EA%E8%F5_%E2%EE%E5%ED%ED%FB%F5_%F1%EF%E5%F6%E8%E0%EB%E8%F1%F2%EE%E2_%E2_%D1%E8%F0%E8%E8[EB/OL].

[3]Billions at stake as Russia backs Syria[EB/OL].James O’Toole,CNN,10 February 2012,http://www.money.cnn.com/2012/02/09/news/international/russia_syria.

[4]Thomas Grove,Erika Solomon,Reuters.Russia boosts arms sales to Syria despite word pressure[EB/OL].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2/02/21/us-syria-russia-arms-idUSTRE81K13420120221.

[5][6]Заседание Комиссии по вопросам военно - 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с иностранными государствами[EB/OL].17 декабря 2012 года,http://www.state.kremlin.ru/commission/1/news/17146.

[7]Настоятельница монастрыря:положение христиан в Сирии катастрофическое[EB/OL].Денис Ворошилов,РИА Новости,27 Ноября 2013 года,http://www.ria.ru/arab_sy/20131127/980110792.html.

[8]Пресс-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по итогам саммита?Группы восьмь?[EB/OL].27 Мая 2011года,http://www.news.kremlin.ru/transcripts/11374.

[9]Конференция Российского совета по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м делам[EB/OL].23 Марта 2012 года,http://www.news.kremlin.ru/news/14834#sel=.

[10]Заявление для прессы и ответы на вопросы журналистов по окончании саммита АТЭС[EB/OL].8 Октября 2013 года,http://www.news.kremlin.ru/transcripts/19382#sel=47:3,47:35.

[11]Путин:Россия защищает не режим Асада,а нормы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права[EB/OL].Вести,12 Сентября 2013 года,http://www.vesti.ru/doc.html?id=1128719.

[12]Ледяная ничья:На саммите G8 в Северной Ирландии Путин и Обама договорились не согллашаться[EB/OL].Алексей Баусин,Денис Ермаков,Газета,18 Инюня 2013 года,http://www.gazeta.ru/politics/2013/06/18_a_5383689.shtml.

[13]普京为叙利亚“单挑”七国领导人 G8峰会气氛紧张暴露无遗[EB/OL].中国日报,2013-6-20,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3-06/20/content_16639287_2.htm.

[14]Пресс-конференция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по итогам саммита?Группы двадцати?[EB/OL].6 Сентября 2013 года,http://www.kremlin.ru/news/19168#sel=63:16,63:57;64:1,64:54.

[15]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е усилии Москвы одобрили все участники ШОС[EB/OL].Кира Латухина,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6 Сентября 2013 года,http://www.rg.ru/2013/09/13/iniciativa-site.html.

[16]Vladimir V.Putin.A Plea for Caution from Russia What Putin Has to Say to Americans About Syria[EB/OL].The New York Times,11 September 2013,http://www.nytimes.com/2013/09/12/opinion/putin-plea-for-caution-from-russia-on-syria.html?_r=0.

[17]Vladimir V.Putin.A Plea for Caution from Russia What Putin Has to Say to Americans About Syria[EB/OL].The New York Times,11 September 2013,http://www.nytimes.com/2013/09/12/opinion/putin-plea-for-caution-from-russia-on-syria.html?_r=0

猜你喜欢
化武倡议普京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狙击手普京”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普京与秋田犬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普京组建全俄人民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