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静,吴丽英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四川 成都 610011)
患者女性,18岁,车祸后排尿困难6年,下腹疼痛2年入院。患者12岁时因外伤造成骨盆粉碎性骨折及膀胱破裂,在外院治疗好转后出院。此后逐渐出现排尿困难,尿线细,伴尿频,每日排尿12~15次,每次尿量30~50 mL,无阴道流血。于2年前出现周期性下腹痛,每月1次,每次约7 d,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伴血尿及阴道部胀痛,期间无月经来潮。入院后妇科检查见阴道处女膜闭锁,膨出,呈紫蓝色。肛查:子宫增大如70 d孕大小,呈球形,质地中等,压痛明显,固定;双侧附件区均扪及大小约60 mm×50 mm×50 mm大小包块,质地中等,固定,压痛明显;直肠前壁相当于阴道部位可扪及坚硬物,约70 mm×40 mm×30 mm大小,形态不规则,位置固定。盆腔超声检查结果:子宫增大,宫腔积血、双侧输卵管积血可能,膀胱后方见异常光团回声(约76 mm),弧形光带后方伴声影,考虑尿道结石。腹部平片检查示:盆腔内高密度影,考虑膀胱结石可能性大。膀胱镜检查诊断:①尿道阴道瘘;②阴道结石?综合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诊断:①处女膜闭锁;②尿道阴道瘘;③阴道结石。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术加处女膜切开术,术中证实为双侧输卵管伞端闭锁、积血。切开处女膜,见阴道内有陈旧性血液及1枚光滑结石,取石后检查宫颈光滑,大小正常。经膀胱灌注亚甲蓝液后检查尿道后壁距尿道外口约20 mm处有一直径5 mm大小瘘口,有尿液流入阴道,尿道阴道瘘诊断成立。术后患者腹痛消失,月经来潮后阴道通畅,经期正常,复查盆腔彩超示双侧附件包块消失。术后4月行尿道阴道修补术,术后排尿恢复正常。
尿道阴道瘘为尿道与阴道之间有异常通道,尿液自阴道排出,不能控制,可发生于产伤、盆腔手术损伤、外伤、放射治疗后、晚期生殖泌尿道肿瘤等情况。临床表现以漏尿为最主要症状,漏尿发生的时间也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区别,坏死型尿瘘多在产后及手术后3~7 d开始漏尿,手术直接损伤者术后即开始漏尿。诊断时应仔细询问病史、手术史、漏尿发生时间和漏尿表现。行妇科检查大瘘孔极易发现,小瘘孔则通过触摸瘘孔边缘的疤痕组织也可明确诊断。较难确诊时,可行亚甲蓝试验、膀胱镜检查、输尿管镜检查、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以辅助诊断。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修补。器械损伤的新鲜清洁瘘孔应立即修补;坏死型的尿瘘或瘘孔伴感染以及修补失败者宜在3~6个月后,待炎症消除、瘢痕软化后再行手术。
阴道结石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国内外文献多以个案形式报道。其发病多表现为以下特征:①患者多来自贫困、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②常常有排尿困难表现;③形成原因多与泌尿生殖道的先天畸形、盆腔放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阴道出口梗阻有关。最多见成因为尿路与阴道之间形成异常通道(如尿道异位开口于阴道、膀胱阴道瘘、尿道阴道瘘),尿流经阴道排出不畅,正常尿流动力学改变,尿液沉积,使尿液中盐类易沉淀而形成结石。手术治疗是阴道结石的唯一治疗方法,可选用经阴道取石或开腹取石,国外有报道用体外震波碎石结合内镜技术取出阴道结石。
本例患者属于外伤后尿道阴道瘘,由于患者经济条件有限,医疗条件有限,术中未能发现瘘孔并及时修补,同时有先天性处女膜闭锁,阴道弹性好,可较大程度扩张,使阴道潴留尿液形成结石。诊断可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及B超、X线片、膀胱镜等辅助检查。依据阴道结石发病相关因素,对于泌尿生殖道畸形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重视泌尿生殖道早期的诊断及其修补,及早接触阴道出口梗阻均可有效地预防阴道结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