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琳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160)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疗效观察
向琳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160)
目的 探析应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首先停用目前使用的降压药,一个月后口服厄贝沙坦进行治疗,之后间隔2周对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调整,治疗时间为一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平均值变化情况、心功能分级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计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80例患者中,共4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显效,显效率为51.25%;35例为有效,有效率为43.75%;4例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4例无效中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例为腹胀,1例为头晕,均自行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此外,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结果得到明显降低,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得到有效改善,前后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恶意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控制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同时有着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药物安全性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效果显著,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与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厄贝沙坦;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室;心功能;心肌负荷
高血压性心脏病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晕、心悸、乏力、头痛以及呼吸困难等。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可以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来发挥治疗高血压的功效[1]。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使用厄贝沙坦对纳入研究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以此探析应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的EGG显示均为窦性心律,超声检查结果证实存在左心室增大症状,并且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超过50%,符合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为Ⅱ级或者Ⅲ级。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在48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3.4)岁。病程在1年到4年之间,平均为(2.6±0.5)年。患者动态血压平均值在160/90~200/ 110mmHg范围内。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停用目前使用的降压药,一个月后口服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每次1片(150mg),每天1次。两周之后测量血压,若坐位血压值依然没有降至140/90mmHg之下,则将单次药物的服用剂量增加到每次2片。一个月后如果患者的血压依然没有降至140/90mmHg之下,则为治疗无效。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心功能分级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计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性的判定标准如下:患者血压明显降低,并且舒张压低于85mmHg,收缩压低于130mmHg,心功能下降2个等级,为显效;患者血压得到基本控制,舒张压低于90mmHg,收缩压低于140mmHg,心功能下降1个等级,为有效;患者血压水平以及心功能分级结果均未发生变化,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将以上研究数据汇总并整理之后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采用百分率(%)表示,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等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共4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显效,显效率为51.25%;35例为有效,有效率为43.75%;4例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其中4例无效中仅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例为腹胀,1例为头晕,均自行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此外,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结果得到明显降低,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得到有效改善,前后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的动态血压平均值变化情况见下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
组别舒张压收缩压治疗前101.6±6.8 164.8±11.7治疗后95.0±8.1 153.2±7.6 t值P值12.578 11.063<0.05<0.05
高血压心脏病是由于血长期属于升高状态以致左心室承受较大负荷,进而导致左心室代偿扩张并且逐渐肥厚所引发的器质性心脏病[3]。在心功能代偿期,患者会逐渐感觉症状的出现,但是当处于心功能失代偿期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左心衰竭症状。开始时,患者只会在饱食、疲累或者是说话太多时感到咳嗽、气喘以及心悸,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症状也会随之加重,具体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地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并且痰中带血,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急性肺水肿等问题[4]。而当患者高血压时,肾素-血管肾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就会被激活,进而导致血管收缩、左心室肥厚、心肌负荷增加以及肾性水钠潴留等问题,最终引发高血压性心脏改变。
高血压性心脏病一般是在高血压病程达到数年甚至十余年后出现,临床根据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将高血压性心脏病分为心功能失代偿期以及心功能代偿期这两种。患者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形成和也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控制好患者的血压水平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它可以在受体水平上对人体中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增强小动脉平滑肌的收缩功能,增加外周血管的阻力,进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此外,AT1受体拮抗剂可以对所有途径生成的血管紧张素Ⅱ进行抑制,避免其对AT1受体产生作用,对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反馈性进行加强,进而让AT1受体的作用获得增强,促进血管的扩张,最终进行心肌增殖并对抗血管内膜[5]。
本次研究使用厄贝沙坦对纳入研究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经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明显降低,并且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得到有效改善,为确保高血压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奠定了良好基础。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5.00%,4例患者无效,主要原因为患者合并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单一药物治疗方法难以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偏高问题。只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原因在于贝沙坦不会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产生抑制作用,并且可以将缓激肽进行分解,转变成非活性代谢物,因此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干咳等不良反应,证实了该药物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与相关临床研究的观点保持一致[6]。
综上所述,采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控制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同时有着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药物安全性高,有效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效果显著,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与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1]罗川.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40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6(02):3295-3296.
[2]李方安.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5(08):22-23.
[3]王希武.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脏病136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2(05):38-39.
[4]方俊发.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5(07):57-58.
[5]沈磊.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26(01):114-115.
[6]陈立涛.非洛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04):246-247.
向琳,1982年生,女,本科学历,现任职主治医师,从事心血管内科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