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视野下新疆梦的建构

2014-03-03 06:42刘薇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新疆民族

刘薇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 远程教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民族团结视野下新疆梦的建构

刘薇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 远程教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新疆梦的实现不仅需要具备物质的力量,更要有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从民族团结视角下建构新疆梦包括:首先,以发展建构民族团结的基础;其次,以文化自觉促进民族团结,在挖掘新疆各民族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文化的内省动力来促进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和生存力;最后,通过各民族共同因素的增加,奠定良好的民族关系基础,也是增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

民族团结;新疆梦;各民族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后发表了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①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每个中国人的理想和信念。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8获胜感言中说: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者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一个国家需要一个梦想作为开创未来的精神引领,新疆梦的实现,要靠新疆各族人民大团结汇聚的精神力量支撑,同时还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支持。实现新疆梦的源泉,不光需要新疆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力,还要有来源于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疆的社会发展建设中,把各族人民期盼的新疆梦变为现实。

一、新疆梦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强调了“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新疆梦就是连接和脱胎于中国梦下的一个蓓蕾。新疆梦以新疆各民族的民生为支点,通过一种建立在各民族共同情感、道德、信仰、价值观基础上的精神状态,将新疆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心理、情感上结合为一个共同体,以多民族文化包容吸引的联系和结合,使各民族成员感受到共同体力量的感召和牵引,由此使新疆社会获得更加完善的发展和更加富有活力的存在。

新疆梦应是基于新疆的地理、民族、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在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上以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为追求和建设目标,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使新疆现代文化成为各族人民精神、道德进步的领航者,为我们构建和谐、友爱、团结的新疆奠定基础。

首先,在文化心理上使新疆各民族意识到命运共同体的存在,各民族只有紧密团结和联结为一个整体,才能实现民族及个人的抱负、理想。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联系的总和”②。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与人是在相互联系中才成为一个整体,整体同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前提和条件。无论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只有民族间的联系和交往才有民族的发展,这需要新疆各族民众从着眼于国家的整体利益的角度建立一种普遍的对国家的敬重感,这是作为一国公民的一种必须的政治信仰。黑格尔曾经有说:“国家是在地上的精神”③。在历史长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新疆各民族已经结成了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尤其近年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大变革,使得各民族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精神水平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不断深入,对各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不断强化,使各民族面对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选择时,意识到国家、民族利益与个人利益并不是冲突的,不能把国家、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割裂开来,要实现两者的统一,才能使各民族利益在国家的支架下得以展开。

历史证明,个人生活的保障和有尊严是以国家的实力和强大为底衬,同样,个体的生命乃至尊严在国家败落和衰弱时是无法落实的。个人的梦想只有融入国家的大梦想当中,才能真正实现。因此,新疆梦对于广大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来说,是国家民族之梦与个人梦的统一,各民族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新疆梦的功能在于确保每一个成员在这个集体中的地位、角色、意义和价值。因此以“中国公民的平等身份来构建一个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这个基础应当是每个人的公民身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族际交融历史的延续和今天所面对的共同命运。既强调‘多元’,也必须强调‘一体’”。④而保持各民族的“多元”须以国家的“一体”为前提和条件。

其次,在经济上保障各民族尊严理想的实现。当前的中国社会已经结束了极端贫困、落后,正由温饱型社会向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实现新疆梦也就是实现新疆各族人民有尊严的生活理想。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阿玛蒂亚·森教授认为,财富、收入等固然可以作为人们的追求目标,但在终极意义上它们仅具有工具主义价值。在中国当前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时,明确要改变过去单纯以经济增长作为评定发展成果的唯一指标,在给予人物质条件的满足时,更加注重人的尊严的实现,对此马克思就曾指出:“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⑤

在当代中国,全面建设更加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的过程,人民在获得丰厚的物质需求之外,还需要政治上的公平正义、精神文化上的丰富与扩展,物质层面的满足只是向更高需求的一个基点,要使人民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享有尊严,更多地需要国家对公民在自由、权利、平等、正义层面的尊重和保护,这样才能实现尊严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完美结合。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低层次需求满足是高层次需求的活力和驱动力,当生存和基本的物质需要得以实现后,产生了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心理性需求的尊严,它又反过来影响和支配人的物质需求,升华人的情操。对于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来说,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立足于解决他们的困难和诉求,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的出台切切实实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现代社会生活的变革开放带来了人的视野和观念的开放,在潜移默化中需要具有一种和现代社会相匹配的现代精神,需要有一个精神上的突破、释放和补给。新疆各民族人民不仅仅只停顿于温饱层面的满足,更对精神的富足充满了寻找和渴求,这不完全是出于自我生活的需要,也是同时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据一定的意义位置,从而确立本民族的尊严和共同体内在价值的意识。

最后,实现新疆现代文化发展中的多元文化与认同建构的统一。新疆当前处于大转型的现在进行时,社会的不断变动,利益诉求更趋多元,方此之时,在新疆这样的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中,除了宪法和法律的规制以外,社会生活如何通过各民族公民的理性认知达成共识来实现多元社会的包容、理解、克制、谨慎,使之更加有利于新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价值、观点的多元和有别,不应成为撕裂社会秩序的负面内容,在行为规范和尊重彼此上应达成一致,使共同的社会认知、理性共识、行为规则保证多元价值、利益的博弈的平衡;多元和包容也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公理和突破底限,并非意味着可以是非不分,缺乏标准,正因此,以理性、法治为依托,才能坚守转型社会的“底限伦理”,成为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才能防止行为失范,这也是赋予新疆社会不断前行的恒久动力和新疆社会长治久安的奠基石。

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自己共同的价值、认知视为国家利益发展的战略工具。当今在全球化的时代下,新疆民族文化已经融入到全球化发展中,不再孤立于全球发展之外。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团结这个视角来看,新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转型是七千多万新疆人的总合的发展,每个人都要为这个发展负责任,新疆需要凝聚社会的共识成为一个整体,因为没有国家、社会的认可、归属就没有个人的意义和拓展。新疆各民族只有在多元文化、多宗教、多价值观的交融中逐渐形成共同接受和认同的整体价值观,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新疆社会的持续有效发展才有一个坚实的平台。

二、民族团结视角下的新疆梦的建构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就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无论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还是横向的比较来看,没有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不和国内的稳定是联系在一起的。缺乏稳定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新疆梦的实现,需要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是国家秩序稳定的前提和条件,民族关系的好坏关系一个地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从建国以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就一直是民族团结工作的主题大局。离开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新疆就会陷入动荡和分裂,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新疆目前正处在国内、国际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新疆特殊的区位、地情和人文因素,加之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日趋错综复杂的影响,对新疆的稳定大局和安全存在构成极为严峻的挑战。粉碎境内外“三股势力”分裂国家企图、制造不安和恐慌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新疆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只有民心的凝聚、各民族的团结才是取得反分裂斗争胜利的强大武器,这也决定了民族团结工作在新疆各项工作乃至全国大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首先,以发展建构民族团结的基础。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个人发展的基本力量保证,没有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可以不用发展生产而存在,因为人类社会首要的历史活动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马克思、恩格斯曾说:“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⑥古人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条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尊严的起码的物质保证。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增长和提升,但是当代中国的发展也伴随着东部与中西部发展水平的逐步拉大,尤其新疆的发展和内地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新疆自身内部发展还存在不平衡。对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来讲,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精神文化方面的差距需要通过经济的持续发展来缩减和消除,从而实现南北疆各民族人民有尊严地生活,在享受充分的物质保障基础上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⑦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经济交往的力量实际上是一种最深层的凝聚力,当前的民生发展和经济持续的进步是为民族团结进步和各民族文化宽容奠定稳固的物质基础,物质上的富裕和经济上的储备是夯实各民族团结和增强文化凝聚力的基底。从过去乃至未来新疆社会的经济发展可以看出,生产力的受阻、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维持社会发展的基本环节脱落,使得新疆社会的持续发展停滞,就会影响民族之间的团结纽带、沟通基础和交流渠道,甚至产生民族间交往和整个社会发展的断裂。在过去新疆各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上,如果没有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目标和整体利益追求,各个民族就不能在互相包容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新疆社会也不可能走到今天这样的状况。

其次,以文化自觉促进民族团结。在挖掘新疆各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文化的内在动力来促进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和生存力。

当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与地区越来越多地展示源自本土的民族文化与力量时,这种因素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理念的提出,新疆以其独特的边疆地理位置,加深了与中亚各经济体的便利的经贸往来。除此之外,新疆悠久的民族历史、传统人文风情等优势,奠定了它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无可替代的位置,这也是我们要发展并展示给世界的表现一个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内容。

当代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是提供了文化发展的外在的物质条件,各民族自身的特色优质文化的产生,需要挖掘本民族文化的内省动力来促进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和生存力。文化的内省动力源于对其自身的认知和反思,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认知和反思是文明最主要的特征,在认知和反思中产生比较、反省才知自身的不足和别人的优势,最后产生理智和个性,即文化的个性或者特色。这样才能不限于止步不前、骄傲自满,不满足于维持现状,而向往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目标。

要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汇、周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局面下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如果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就不会有各族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当前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着力突出不断促进文化融合和民族团结,明确提出现代文化建设是“巩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这种现代文化的目标既标示着新疆各民族特有的个性,又熔铸了各民族共同的信念。

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体与多元、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相互交织,为我们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多语言的新疆在如何促进文化融合和民族团结,增强新疆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多的思考。因为民族团结绝不仅仅意味着一般的经济扶持、政治关照、政策倾斜,还必然包括精神的融合、思想的交汇、价值的互通、品格的互鉴,缺乏这种自觉的精神的维系与融合,就谈不上和谐的族际交往,更谈不上有内聚力的民族团结。新疆现代文化就是一种以和谐包容为核心的价值导向和思想共振,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休戚与共。它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反观本民族文化、学习先进文化,主动与他族文化和平共处、各抒所长,共同建构命运攸关的共同体。

最后,民族共同因素的增加是良好的民族关系的基础,也是增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民族共同因素是通过民族交往各民族间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形成的一些共同性。

民族交往的增加是民族间共同因素增多的必要条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新疆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人口流动等方面的交往规模更大,交往频率日趋增多,范围在不断扩大,关系也在深入发展。尤其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民族共同因素的增多有了更明显的时代特色,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新疆各民族追求现代化生活的直接成果促使各民族群众不仅共同接受了一些现代的理念,而且提高了生活的质量;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极大方便了一些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在各民族群众中迅速传播,各民族群众耳濡目染乃至直接进入现代经济的循环,身心内外都有一个或浅或深的变化,使得他们的市场经济观念都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增加了人流和物流,使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发展权利及社会保障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使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这反过来也大大增加了各民族间的了解和合作,使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得到加强,为新疆各民族共同因素的增长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这不仅关系到新疆地区各族群众,也关系到全国的发展,没有新疆民族地区的繁荣和稳定全国的发展和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新疆的各个民族在生产与生活上相互依存,共同致力于新疆的开发与建设,在长期休戚与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各民族已经融合为一个荣辱与共的整体,民族团结的精神历经千年沧桑,早已深深地根植于新疆各族人民的心中。今天的新疆,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应该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为实现新疆梦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新疆人的“新疆梦”就是为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从而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只有紧紧依靠新疆各族人民,紧密结合我们长久以来坚持和捍卫的民族团结,新疆人的“新疆梦”在不远的将来终将圆梦。

注释:

①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2-11/29/c_113852724.htm.2012-11-29.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③(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258.

④马戎.对当代中国民族政策的反思[EB/OL],共识网,http://www.webhostsummary.com/.2013-07-24.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8.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1-32.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1]曾志华.自由与发展的辩证逻辑——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之“正和博弈”趋向[N].社会科学报,2014-02-08.

[2]张春贤.大力消除各种宗教极端思想 善用底线思维[EB/OL].中国网新闻中心,www.news. china.com.cn.2013-05-16.

[3]周竞红.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关系的新格局[J].满族研究,2001,(2).

[4]人民日报评论部.多元时代更需凝聚共识[N].人民日报,2012-07-12.

[5]李军,栗迎春.法治:现代化进程中西北边疆各族人民价值共识的基础[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2,(4).

[6]唐先滨,谢军伟.新疆梦的维度建构[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3,(2).

[7]曹玉娟.和谐文化与民族团结[N].广西日报,2010-08-18.

2014-08-19

刘薇,女(汉族),新疆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哲学。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新疆民族
我们的民族
民族团结之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疆多怪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