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旧语新义”及辞典释义问题∗

2014-03-03 01:26李伟朱学佳
关键词:新义字面本义

李伟,朱学佳

(1.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4;2.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安全防范系,北京102600)

成语意义发生的变化造成人们理解上的困惑和认识上的分歧。很多成语的“新义”使用时间不长,同时又未被权威的工具书收录,这种“新生的意义”到底是“误用”还是发展出的“新义”,需要进行鉴别。这种规范对于语言使用者很重要,对具有引导规范作用的辞典编纂者,更是一个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一、成语新义问题的提出

成语释义的“不变”和“变”是相对的,吐故纳新是语言发展必然的规律。汉语中的成语作为中华民族长期沿习下来的一种固定词组,凝聚着人类文明的智慧,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意义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生活中人们使用成语时,常有偏离成语词典中所释语义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活用。例如:德国人造车时强调车辆的耐用性,无论在选材、用料还是做工上他们都着力于此,希望能尽量延长车辆的使用年限,而这也是德系车多年后仍然有“老当益壮”感觉的原因所在[1]。

2.误用。例如:他总是想要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推己及人。(望文生义)(出自中学收集的学生造句)

3.旧语新义。例如:从40层俯望而去的城市夜景美轮美奂此时的展望台如同悬浮在繁华都市上空的静谧庭院般美丽[2]。

这三类中,第一种“活用”属于语用范畴,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临时借用,故在没有演变为成语的一个固定义项之前,不存在争议;第二种“误用”,如色彩义错用、断词取义、望文生义等;第三种“旧语新义”,似乎是得到人们认同并有一定范围使用的所谓“新义”,需要进一步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此,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辨别哪些“新义”是误用的,哪些是将要发展成的新义。

二、成语表义的类型

基于以上“旧语新义”问题,我们先来考察一下成语语义表达的类型。人们公认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两大特点。就意义来讲,成语意义一般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这是语言界早已就有的认识。然而,成语表达语义的方式远不这么简单。

根据成语表达语义的情况,我们从中学生的造句中选出如下(1)到(8)共8个句子,结合报纸和网络媒体的成语实际使用情况,把成语表义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1.单一型。“痛不欲生”《汉语成语考释词典》[3]1371中解释:“痛不欲生是指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形容悲痛到了极点。”“玩物丧志”[3]1403指“一味迷恋于所喜爱的不合正道的事物,因而丧失了进取的志气”。

这类成语意义,基本是成语构成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我们从字面上一看就能正确理解其义,也就是能见词知义,我们暂时把它叫做“单一型”。这类成语很多,例如冰天雪地、丑态毕露、歪风邪气、无声无息、唯我独尊、痛哭流涕、万水千山、颓垣断壁、土崩瓦解、温情脉脉、万恶不赦、习以为常、熙熙攘攘、大街小巷······它们在辞典编纂释义时最简单,不存在什么争议。

2.兼类型。“毛手毛脚、半斤八两”这种成语,既可以以成语的身份出现,也可以以自由短语的身份出现,我们必须区别对待。例如:

(1)这个小猫毛手毛脚的,好可爱!

(2)你不要总是毛手毛脚的!

可以看出(1)是自由短语,(2)是成语。这类语言片段作为成语是整体意义,作为短语是组合意义,他们在不同的语境中,完全能够被正确区分和理解,我们称其为“兼类型”。辞典编纂释义时,我们只需选择其成语意义。

3.理解型。“落井下石、狭路相逢”,这类成语表面看似可用字面义,但交际中表达的都是非字面义。它们有一个特点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成语的字面意义理解其背后的深意。我们称其为“理解型”。

这类成语有一个问题:如果人们使用了其字面义算不算错用?如:

(3)不小心,他掉入了一个深深的土坑,同时,很多石块和泥土伴随而下,可谓是落井下石,惨啊!

“落井下石”本指别人掉进陷井里,不伸手去救,反而向下扔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稳扎稳打”指打仗时步步设营,采取稳妥的办法打击敌人。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做事。

那么,以上例(3)(4)中的用法是否可行?这确实还需要商榷。不过,据文章考察,这种用法目前极为少见,而且很多时候此类成语往往因使用字面义而导致感情色彩错用。例如: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褒贬使用不当)

因此,辞典编纂时仍应采用成语本义。

4.整体型。“文不加点、下里巴人”,这类成语只表达非字面意义。现在人们已经很难通过字面理解其真正含义,所以我们称其为“整体型”。如:

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乐曲,后泛指一切通俗普及的文学艺术。

2017 欧洲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中提出双联抗血小板(DAPT)和抗凝治疗是急性 STEMI 的关键药物疗法[8]。STEMI 直接PCI患者一般需接受DAPT12个月以上,缺血高危和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可延长应用DAPT至36个月(替格瑞洛剂量可减至 60mg,每日 2 次)[9]。主张DAPT时,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尤其是高危消化道出血者)[10]。新指南指出,静脉溶栓后需应用抗凝治疗至血运重建或整个住院期(8天)。糖尿病和未接受再灌注患者也属特殊人群,须额外关注,该指南首次推荐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时长的评分系统。

这类成语释义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这类成语在使用中最容易出问题,误用特别多。例如:

(6)脚踩两只船的人到最后都会兔走乌飞。(望文生义)

(7)他做事没有恒心,总想着碰到铁树开花的好事。(断词取义)

这些都属于“误用”,是需要改正的。

在以上四类成语中,第三类和第四类成语由于不直接表达字面义,因此随着古今语言变化和人们认识的变化,这些成语的语义就最容易出现变异现象。如现在已经被人们接受并已被辞典采纳的“空穴来风”、“美轮美奂”等。可是,现实中还有很多成语出现了的新的意义,它们已经在一定范围内运用于人们的语言实践,但尚未取得规范资格。如:

“掌上明珠”原一般地指极钟爱的人。后来“掌上明珠”专用来指受父母疼爱的女儿。现在很多人用来比喻为人所珍爱的物品。

(8)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出自1999年全国高考题)

“炙手可热”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本为贬义词。而今,人们在使用时,随意扩大其范围,表示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了它的本义。

当下语言生活中像“掌上明珠”、“炙手可热”这样的成语,它们的语义变异是否正确,辞典编纂者如何判别“新义”收还是不收,我们认为需要科学、动态地考察。

三、成语辞典释义原则

(一)约定俗成原则

汉语中大部分成语是承历史沿袭下来的,很多保留了古义。但语言本身是社会性的,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发展,部分成语人们很难再从字面上把握其内部理据,理解其本义,于是,人们往往凭着自己的主观印象理解成语,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同时,这种望文而生的意义有的因为更符合当下语言现实或人们现有的常识因而被大家普遍地理解和接受,于是这种“新义”使用频率不断提高,成语本义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完全被新的意义取代。例如:

“空穴来风”本来指有了洞和空隙才会有风进来,比喻消息是有根据的。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不了解它的本义了,人们在看到或使用这个成语的时候,往往望文生义,将其构成语素的意义直接组合,错误地将其理解成消息和传播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尽管这种改变是对原意的彻底颠覆,但是它更符合现代人们的理解,在运用实际中,我们很难再找到使用其本义的例子了。这说明空穴来风的本义已经完全消亡了,新义完全替而代之。

(二)注重理据原则

尽管成语语义变异是社会群体约定变异的结果,很多还是“习非成是”的结果,但能被接受的语义变异多数有一定理据可依,或有关联性或具相似性,使人们可以明晰地理解,而非随心所欲的误解或者转移。例如“彤云密布”指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大雨将至而云层满天时,云彩绝不是红色的。因而,用“彤云”形容大雨将至时的景象违背了客观事实,不管现实生活中人们如何高频率地使用“彤云密布”形容“雨”,这只能是误用和错用。

(三)科学监测原则

对于成语语义的发展或者消亡,我们是根据成语该意义的使用率和普遍率的情况来判断的。因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某些语义已发生变异的成语进行使用频率和分布的监测,有利于真正反映该语义的现实情况,为确定其规范形式提供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采用动态监测的跟踪方式。具体可以借鉴近年来(2006至今)商务印书馆和中国传媒大学侯敏老师合作进行的有关汉语新词语的监测办法,运用社会统计学的方法和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对成语“新义”进行量化监测。重点观察和统计人民日报系等重要媒体资料里成语新义的使用频率和分布,科学客观地反映“新义”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面貌。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挑选监测语料时,应注重语料本身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如,我们不赞成以“百度”、“谷歌”等数据库为主要监测对象,因为百度、谷歌等语料库虽然语料量大,但其中文字质量不保证,权威性差,只能供参考。

(四)系统平衡原则

成语系统是一个平衡的系统。那么,在认定成语语义变异的情况时,应考虑成语系统平衡的问题。如果成语新义在使用中体现出和已有同义成语存在细微的语义差别或者语用差异,那么可以考虑纳入系统,否则不考虑。如汉语成语中用“彤云密布”形容大雪将至,同时有另一个词语“乌云密布”形容大雨将至。因此,即使“彤云密布”形容大雨将至的情况很多,分布范围很广,我们也不应予以考虑修订其意义。

(五)不矛盾原则

成语语义发展过程中,有的成语新义和本义截然相反,如大家熟悉的“空穴来风”。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空穴来风”解释是:“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比喻有依据”和“现多比喻无依据”同时成立造成了人们使用的混乱及语义不明。到底应该如何解释它的当代意义?惟一的根据只能是人们当下使用的活的语言事实。根据网络、书面语和口语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代人们只取“毫无根据”之意。因此,词典编撰者只取“没有根据”这个义项更为科学。《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时将“多”字去掉更好。

[1]张少桐.日系车并非不安全看中外不同的造车理念[EB/OL].(2013-07-31)[2013-10-20].http://auto.sohu.com/20130731/n382939913.shtml.

[2]李翔华.最美日本城市夜景梅田空中庭园美轮美奂[EB/OL].(2013-09-7)[2013-10-22].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9/07/c_132700081_10.html.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汉语成语考释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猜你喜欢
新义字面本义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
旧裙新义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从异解看成语新义的形成
“奇葩”一词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别误会这些英语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