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西域诗天山意象之新解∗

2014-03-03 00:38张建春
关键词:五岳众山林则徐

张建春

(新疆职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一、天山为中华名山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山岳崇拜,先秦时代最为著名的是昆仑,以致昆仑成为中华神话的源头之一[1]。在唐代边塞诗中,屡屡出现的天山,先秦时期谓之北山,以有别于南山昆仑;西汉始有“天山”之称,但仅指天山东段,与祁连山混为一谈;唐代明确了天山范围,即从玉门关外,直到伊塞克湖;宋辽金元明各代皆把天山称作阴山,乾隆帝统一新疆后,正式称为“天山”。在随后一个半世纪的岁月中,不断有各级官员及流放官员来到新疆,他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天山。天山的高峻雄奇、巍峨壮观,深深吸引和打动了他们,使其诗兴勃发,留下了众多吟咏天山的诗篇。天山,以其高大广阔、雄伟壮观,成为屹立于中华山脉中的名山。

如道光年间的的满族官员成瑞(1792?),担任迪化(今乌鲁木齐)直隶州知州五年,后又出任镇西(今巴里坤)知府,有《薜荔山庄诗文稿》行世,中载西域诗80余首,其中《度天山》诗云“天山一脉西北肇,万里东来青未了。登巅陡觉众山低,穿云俯瞰雄关小”[2]。

诗说天山肇始于西北,向东延伸。杜甫说的是“齐鲁青未了”,其范围只限于齐鲁,即今山东大地。而成瑞的“万里东来青未了”,范围远比齐鲁之域开阔多了。“登巅陡觉众山低,穿云俯瞰雄关小”,显然是化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成瑞的仕宦经历来看,他登临的应当是巴里坤与哈密之间海拔2800米的天山达坂,但他还不满“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说自己向东俯瞰,穿越云层,看到平地所见巍峨高耸的嘉峪雄关,此时也变得低矮很小了。他通过自己的感受,凸显了天山。

又如裴景福(1854-1926年),字伯谦,安徽霍邱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以户部主事改调知县,曾任广东陆丰、潮阳、南海知县,被两广总督岑春煊弹劾贪污,虽查无实据,还是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革职流放新疆。历时一年,万里跋涉,将其经历见闻、所思所想,逐日为记,到戍迪化(今乌鲁木齐)完成《河海昆仑录》一书。书中记载有他沿天山北麓西行,满怀热情地赋诗《天山》:

呼吸苍穹逼斗躔,昆仑气脉得来先。

春风难扫千年雪,秋月能开万岭烟。

西域威灵蟠两部,北都枝干络三边。

会当绝顶观初日,五岳中原小眼前[3]309。

诗中赞颂雄伟壮丽的天山,耸入云端,逼近星斗。又像巨龙一样盘踞,向西分为三支,把新疆大地分为南北两大部分。而裴景福想象着登上天山极顶观看日出,俯首一览中原的五岳,竟然如此渺小。登天山而小天下,以此衬托出天山的高大,境界更为开阔。

还如王树枏(1852-1936年),字晋卿,直隶(今河北)新城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1906-1910年任新疆布政使,主纂《新疆图志》,民国年间任《清史稿》总纂。他有《望博克达山二首》:

九霄高插碧芙蓉,雨后淋漓石气浓。

郡国俯看三十六,烟霞深护万千重。

峰中剑戟惊啼狖,天上风云起卧龙。

一览应知众山小,几回相对倚吟筇。

埋没胡尘几万年,忽飞浓翠落襟前。

南山伸臂拿天外,西域昂头到日边。

五岳大名齐宇宙,四时终日起风烟。

何时蜡屐探幽胜,携张琴坐岭巅[3]317。

诗说天山高耸入云,博格达三峰如同芙蓉绽放,雨后别有一番风情。古老的博格达见证了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以来的千年历史,登临肯定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作者身处省府迪化(今乌鲁木齐),遥望城东的天山博格达峰,每天有日出其上;而天山在乌鲁木齐折向南去,如巨臂伸向天外,他几番遐想着登临揽胜,又几番赋诗吟咏。全诗的诗眼是“五岳大名齐宇宙,四时终日起风烟”,说天山一年四季,气象万千,是与中原五岳齐名的中华名山。

清人把天山列入中华名山,是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认为西域与祖国内地山水相连。嘉庆十年(1805年),因户部亏铜案牵连被流放伊犁的宝泉局监督祁韵士有诗《望博格达山》:“山脉远自葱岭发,蜿蜒直向东北来”[4]161。说天山山脉西自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西高东低,一路蜿蜒向着东北方的哈密而来,连接祁连山,连接中原的山脉。在《天山》诗中更吟咏:“中原多少青山脉,鼻祖还看就此分。”[4]199把天山山脉视为中华山脉的鼻祖,这是对天山绵延、雄奇的赞美,更是对天山与中原山脉相连,西域与中原密不可分的高度认同。

二、天山象征中华民族精神

天山不仅为中华名山,还代表中华民族精神。清嘉庆四年(1799年),翰林院编修洪亮吉因上书皇帝,指陈时弊,犯颜极谏,被免死革职。在西戍途中,由哈密向北,翻越天山时写下了《天山歌》,起句就是“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5]87。将天山的高大雄伟,描绘得无以伦比。接着尽情描摹天山的壮美多姿,最后写道:

九州我昔历险夷,五岳顶上都标题。

南条北条等闲耳,太乙太室输此奇[5]87。

洪亮吉一生履迹甚广,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登临五岳都有诗文。可是一旦登上天山,就感到不足为耀了。“南条”“北条”见于《禹贡》记载,亦泛指南方与北方的山脉;“太乙”为终南山别号,“太室”即中岳嵩山。均指中原的山脉。诗人将天山与自己游历过的中原五岳名山等山脉相比,在他看来,那南条山与北条山不过是等闲之辈,太乙山与太室山也不足为奇。其意赞美天山之雄奇,远在中原名山之上,真可谓是天山归来不看山。

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还有林则徐和他的天山诗。以天下为己任的自觉意识是历代志士为国献身的思想基础,出于禁烟的正义之举反遭流放的两广总督林则徐,也同样继承了这种优秀传统。他赴戍伊犁在西安上路时,深沉吟哦《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志别。《左传·昭公四年》记,春秋时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军赋受人诽谤,坦然表示:“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林则徐用以激励自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6]18。说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全力以赴!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是其一生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更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绝唱!

西戍途中,就在他到达兰州的前五天,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已在下关江面的英舰“康华丽号”上签订!割让香港、开放五口、协定关税和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中国从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此林则徐扼腕叹息,悲愤难抑。他于九月二十三日(10月26日)到哈密,过瞭墩,折向北,沿天山北麓往西而去。连日望见达坂上积雪,一白连天,禁不住感慨地在《塞外绝句》中吟道: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6]39。

林则徐说美玉般的天山雪峰像手板一样高高耸列着,引导我向西而行,伴随我度过寂寞寥落的长途跋涉。山神与我相对而笑,而我因忧国伤时而愁生的满头白发,与终年不化的天山积雪一样,都是难以消融的!充分表达了林则徐在个人遭受重大打击的情况下,不曾忘怀国事,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及矢志不移的拳拳报国之心,更是对自己报国无门唱出的苍凉而悲壮的高亢之音!林则徐以湖广总督出任钦差大臣,在鸦片烟毒危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以慷慨激昂的抗战声出场,却在两广总督任上以被革职流放的结局而告终。这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

邓廷桢在两广总督任上积极配合支持林则徐禁烟抗英,后调闽浙总督,又一同被革职流放伊犁。写有《天山题壁》:

叠嶂摩空玉色寒,人随飞鸟入云端。

蜿蜒地幹秦关远,突兀天梯蜀道难。

龙守南山冰万古,马来西极石千盘。

艰辛销尽轮蹄铁,东指伊州一笑看[3]193−194。

诗当是赴戍伊犁,途中在赛里木湖畔的三台所写:说天山连绵层叠凌空高耸如玉增寒,人与飞鸟一起来到云端。蜿蜒的天山山脉离那秦岭关山越来越远,陡峭险峻的天山路,使我想起李白笔下的《蜀道难》。南望天山像一条莽莽巨龙,身披万古不化的冰雪,卧守在中华西部大地上,坐骑正踏着千盘石路向西而去。漫长戍途磨尽了轮蹄之铁,我东望伊州(今哈密),看着来时的路,报之一笑。

面对着天山,林则徐抒发悲愤之情,这种以国家民族为重的精神,是极其真切感人的。而年长林则徐十岁的邓廷桢,在诗中则表现得不畏艰险,坚韧不拔,这不同样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代表么?

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不计个人荣辱得失的胸襟和乐观豪放、积极向上的中华民族精神,使诗人们从个人的恩怨得失、苦痛和愤懑中得到解脱,赋予天山以特殊的蕴涵,使其意境深远,气魄超凡!

而当邓廷桢获释,林则徐在伊犁送行时,吟诗“天山古雪成秋水,替浣劳臣短后衣。”[6]78说天山上奔流下来的古雪之水,为您这位辛劳的臣子洗尘送行。此时的天山,充满了博爱与温情。三年后,林则徐在哈密获释,回望伊犁,西天山间的格登山,山上有乾隆帝为平定准噶尔亲撰碑文的御碑,象征着国家统一;还有滔滔西去的伊犁河,那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深情吟咏:“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6]134他来得并非情愿,走时却充满了留恋。天山,在林则徐的心中,是何等的重要!

最后值得提及的,还有光绪年间杨昌濬送左宗棠的诗句:“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遍天山。”[3]270赞美时任陕甘总督兼钦差大臣左宗棠,依靠朝野上下举国之力,亲统以湘军为主力的清军,收复了被外国侵略者占领的新疆失地。“天山”二字,洋溢着多么强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1]顾颉刚.《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J].中华文史论丛,1979(1):1-15.

[2]星汉.清代西域诗辑注[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253.

[3]吴霭宸.历代西域诗钞[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

[4]修仲一,周轩.祁韵士新疆诗文[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5]修仲一,周轩.洪亮吉新疆诗文[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6]周轩,刘长明.林则徐新疆诗文[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五岳众山林则徐
Introduction: Needham’s intellectual heritage
江善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古代诗歌的准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古代诗歌的准备
五岳独尊
林则徐禁烟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五岳
联墨双馨
我站着